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37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包括本体、第一转杆和连接块,所述本体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壳体,且第一壳体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左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转杆贯穿在第一壳体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连接块贯穿在横杆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贯穿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本体的右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一转杆的顶部外表面镶嵌安装有开关按钮,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该易穿戴智能手环不仅便于将手环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而且能够使该手环不占用空间,便于收纳,还便于调整该手环的松紧度,使得该手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智能手环
,具体为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但是当用户不想使用手环时,将手环放在口袋内,手环的腕带呈环状,所占空间较大,不方便携带,现有的智能手环中,都是通过搭扣的方式来进行表带的固定,或者直接通过确定手腕尺寸在进行定制,这样就降低了智能手环的实用性;目前常用的智能手环不仅不便于将手环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而且手表在不使用时易占用空间,不便于收纳,还不便于调整该手环的松紧度,使得该手环不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常用的智能手环不仅不便于将手环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而且手表在不使用时易占用空间,不便于收纳,还不便于调整该手环的松紧度,使得该手环不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包括本体、第一转杆和连接块,所述本体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壳体,且第一壳体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左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连接带,且第一连接带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转杆贯穿在第一壳体的顶部位置,且第一转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左端中心位置连接有横杆,所述连接块贯穿在横杆的内部,且横杆的底部前后两端均焊接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贯穿安装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的左端焊接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本体的右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壳体,且第三壳体的右端贯穿安装有第二连接带,并且第二连接带的右端镶嵌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转杆的顶部外表面镶嵌安装有开关按钮,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垂直设置,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过横杆的转动在第一壳体的内部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且横杆的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并且横杆的下底面与固定块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横杆与第一转杆之间构成连动结构,且横杆与连接块之间构成“十”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二连接带以及第二转杆与第一连接带的连接方式均为嵌套连接,且第二连接带与第一连接带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且第一限位块与连接块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易穿戴智能手环不仅便于将手环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而且能够使该手环不占用空间,便于收纳,还便于调整该手环的松紧度,使得该手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1.通过第一限位块与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以及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之间的卡合连接,便于对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进行固定,方便将手环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2.第二转杆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连接方式均为嵌套连接,利用第二转杆的转动从而对第二转杆与第一连接带进行收卷,使得第一连接带收卷到第二壳体中,第二连接带收卷到第三壳体中,使得该手环不占用空间,便于收纳;3.连接块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横杆与第一转杆之间构成连动结构使连接块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连接块与第一限位块紧密贴合,进而对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进行固定,通过连接块的移动,便于调整该手环的松紧度,使得该手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第一连接带;3、第一壳体;4、第一转杆;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横杆;8、连接块;9、固定块;10、第二壳体;11、第二转杆;12、电动伸缩杆;13、第三壳体;14、第二连接带;15、第一限位块;16、开关按钮;17、限位槽;18、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包括本体1、第一连接带2、第一壳体3、第一转杆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横杆7、连接块8、固定块9、第二壳体10、第二转杆11、电动伸缩杆12、第三壳体13、第二连接带14、第一限位块15、开关按钮16、限位槽17和连接槽18,本体1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壳体3,且第一壳体3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壳体10,第二壳体10的左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连接带2,且第一连接带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8,第一转杆4贯穿在第一壳体3的顶部位置,且第一转杆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垂直设置,且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第一齿轮5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的转动带动横杆7转动,第一齿轮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的左端中心位置连接有横杆7,连接块8贯穿在横杆7的内部,且横杆7的底部前后两端均焊接设置有固定块9,连接块8通过横杆7的转动在第一壳体3的内部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且横杆7的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并且横杆7的下底面与固定块9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通过横杆7的转动能够使连接块8移动,便于调整手环的松紧度,连接块8通过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横杆7与第一转杆4之间构成连动结构,且横杆7与连接块8之间构成“十”字形结构,连接块8位置的改变能够调整手环的松紧度,第二壳体10的顶部中心位置贯穿安装有第二转杆11,且第二转杆11的左端焊接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2,本体1的右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壳体13,且第三壳体13的右端贯穿安装有第二连接带14,并且第二连接带14的右端镶嵌安装有第一限位块15,第一限位块15与连接块8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且第一限位块15与连接块8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便于对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14进行固定,方便手环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第一转杆4的顶部外表面镶嵌安装有开关按钮16,第二壳体10和第三壳体1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7。如图1中第二转杆11与第二连接带14以及第二转杆11与第一连接带2的连接方式均为嵌套连接,且第二连接带14与第一连接带2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1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转杆11上,便于对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14进行收卷。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易穿戴智能手环时,将该手环放置在使用者的手腕上,然后将第二连接带14卡合在第一连接带2上表面的连接槽18中,且连接块8与第一限位块15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能够使第二连接带14固定在第一连接带2的内侧,用手转动第一转杆4,第一转杆4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的转动带动横杆7转动,且横杆7的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横杆7的转动能够使贯穿在其内部的连接块8在第一壳体3中左右滑动,从而使连接块8与第一限位块15紧密贴合,进而对第一连接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包括本体(1)、第一转杆(4)和连接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壳体(3),且第一壳体(3)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10)的左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连接带(2),且第一连接带(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8),所述第一转杆(4)贯穿在第一壳体(3)的顶部位置,且第一转杆(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的左端中心位置连接有横杆(7),所述连接块(8)贯穿在横杆(7)的内部,且横杆(7)的底部前后两端均焊接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第二壳体(10)的顶部中心位置贯穿安装有第二转杆(11),且第二转杆(11)的左端焊接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本体(1)的右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壳体(13),且第三壳体(13)的右端贯穿安装有第二连接带(14),并且第二连接带(14)的右端镶嵌安装有第一限位块(15),所述第一转杆(4)的顶部外表面镶嵌安装有开关按钮(16),所述第二壳体(10)和第三壳体(1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穿戴智能手环,包括本体(1)、第一转杆(4)和连接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壳体(3),且第一壳体(3)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10)的左端贯穿安装有第一连接带(2),且第一连接带(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8),所述第一转杆(4)贯穿在第一壳体(3)的顶部位置,且第一转杆(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的左端中心位置连接有横杆(7),所述连接块(8)贯穿在横杆(7)的内部,且横杆(7)的底部前后两端均焊接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第二壳体(10)的顶部中心位置贯穿安装有第二转杆(11),且第二转杆(11)的左端焊接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本体(1)的右端焊接设置有第三壳体(13),且第三壳体(13)的右端贯穿安装有第二连接带(14),并且第二连接带(14)的右端镶嵌安装有第一限位块(15),所述第一转杆(4)的顶部外表面镶嵌安装有开关按钮(16),所述第二壳体(10)和第三壳体(1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儒邱德福王学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英智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