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包括该车顶的车辆和制备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发光玻璃车顶和包括这种车顶的车辆以及这种车顶的制备。机动车辆的玻璃化车顶变得越来越普遍,某些能够提供环境照明。专利申请WO2005/018283提出将配备有平面透镜的电致发光元件集成到层压车顶中,以便引导光以产生阅读光。可以改善光学性能和制备工艺。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主题是用于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或甚至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光玻璃车顶,所述车顶包含:-透明的第一玻璃板,特别是矩形形状,由特别是(热或化学)钢化的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其任选地是透亮的,超透亮的或优选着色的,特别是灰色或绿色,其优选地是弯曲的并且旨在作为外部玻璃板,具有分别称为面F1(面向车辆外部)和面F2的第一和第二主面,并且对于机动车辆,所述玻璃板特别地由厚度优选最多2.5毫米,甚至最多2.2毫米-特别是1.9毫米,1.8毫米,1.6毫米和1.4毫米-甚至最多1.3毫米或至多1毫米的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带有边缘面,和所谓的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是玻璃板平面中在后部和前部之间的水平方向(换句话说,是道路的方向,例如,如果玻璃板的长度在机动车辆的后部和前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辆的发光玻璃车顶,所述车顶包含:‑由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的透明的第一玻璃板(1),其具有称为面F1和F2的主面(11,12),边缘面(10),以及所谓的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旨在为在车顶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水平方向‑在面F2侧的电致发光元件(3),其能够在称为内部侧的与面F2相反的一侧发射多色光,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在内部侧的出射表面‑面向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并在内部侧的准直光学器件(4),其具有在出射表面侧的后部面(40)和与后部面相反的前部面(40')其特征在于,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度至少为5厘米,宽度至少为2厘米的发光表面,并且优选具有亚毫米厚度E0,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30 FR 17614201.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辆的发光玻璃车顶,所述车顶包含:-由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的透明的第一玻璃板(1),其具有称为面F1和F2的主面(11,12),边缘面(10),以及所谓的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旨在为在车顶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水平方向-在面F2侧的电致发光元件(3),其能够在称为内部侧的与面F2相反的一侧发射多色光,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在内部侧的出射表面-面向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并在内部侧的准直光学器件(4),其具有在出射表面侧的后部面(40)和与后部面相反的前部面(40')其特征在于,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度至少为5厘米,宽度至少为2厘米的发光表面,并且优选具有亚毫米厚度E0,为50°至70°的在顶点的发射半角和垂直于所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平面的主发射方向特征在于,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准直光学器件优选地具有亚毫米厚度Ea,包括光学膜或一组光学膜,每个光学膜在与出射表面相反的前部面上包含构件阵列,该构件具有顶点S并具有为10μm至500μm的在顶点之间的步距T,准直光学器件包含:a)第一光学膜,优选单个光学膜,具有所述为二维的构件阵列,b)或一组至少两个为棱柱状的光学膜,优选地至多两个棱柱光学膜,其以远离出射表面的顺序包含:-具有所述构件阵列的第一光学膜,所述构件是沿第一轴纵向延伸的棱柱,-和,面向第一光学膜,具有第二构件阵列的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二构件是沿第二轴纵向延伸的棱柱,第二轴与第一轴成90±10°的角度,第一轴或第二轴与参考方向形成最多10°的角度c)或具有所述构件阵列的单个第一光学膜,所述构件是沿与参考方向形成至多10°的角度的轴纵向延伸的棱柱,特征在于,对于a),每个二维构件由侧面限定,并且在垂直于光学膜的平面P中,二维构件具有60°至110°的在顶点的角度,侧面与平面P的每个相交线与光学膜的平面形成30到55°的角度,特征在于,对于b)和c),每个棱柱由两个纵向面限定,每个棱柱具有60°至110°的在顶点的角度,并且每个纵向面与棱柱光学膜的平面形成30°到55°的角度,特征在于:-空气位于准直光学器件的第一棱柱光学膜的出射表面和入射面之间-对于b)和c),空气位于准直光学器件的前部面的棱柱之间,每个前部面的构件的顶点是自由的或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对于a),二维构件为凹陷状的,二维构件阵列是空腔阵列,顶点S朝向面F2,每个空腔的顶表面是自由的或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空气在空腔中或二维构件是凸起状的,构件的顶点是自由的或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空气在二维构件之间。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面向准直光学器件的重定向光学器件,准直光学器件位于电致发光元件和重定向光学器件之间,该重定向光学器件包含重定向光学膜或者重定向光学膜组,每个重定向光学膜在与出射表面相反的前部面上包含非对称棱柱阵列,棱柱具有顶点并具有10μm至500μm在顶点之间的步距T',每个非对称棱柱通过第一和第二纵向面进行定义,每个非对称棱柱具有50°至60°的在顶点的角度,并且称为长侧面的第一纵向面与非对称重定向光学膜的平面形成具有31°至41°的第一角度。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是邻接的或基本上邻接的。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即所谓的OLED,特别地透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T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即所谓的QLED。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或每个光学膜是塑料膜,该塑料膜在其厚度中部分地进行纹理化或具有纹理层。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组具有至多1mm或至多0.6mm或0.3mm的厚度,甚至由电致发光元件和光学膜组成的组件具有至多为1mm或至多0.6mm的厚度。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元件,优选为柔性电致发光元件,是背面发射OLED,所述背面发射OLED包含载体,特别地塑料载体,所述塑料载体在面F2侧以远离载体的顺序承载:任选的功能性下层,透明阳极,有机电致发光系统,反射阴极。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层压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压玻璃车顶包含与所述电致发光元件连接的并且延伸超出第一玻璃板的边缘面的用于所述电致发光元件的电连接元件(35)。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学器件抵靠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出射表面,或通过其后部面,优选地通过特别地为透明的粘合剂,在出射表面的周边被固定在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和/或准直光学器件或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被固定到透明元件上,特别地通过优选为透明的粘合剂在前部面的周边上进行。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层压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层压窗玻璃,该层压窗玻璃包含:-所述透明的第一玻璃板(1),-由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的透明的第二玻璃板(1'),具有称为面F3和F4的主面(13,14),-在为层压窗玻璃的内部面的面F2和F3之间,透明的层压夹层(2,21,22,23),其任选地是着色的和/或任选地在其厚度上是复合的,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层压压膜具有在面F2侧的主面FA和在面F3侧的主面FB,面FA与面F2粘合性接触,和面FB与面F3粘合性接触。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面F2是自由的,所述玻璃车顶是单体的,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在面F2上或者如果所述窗玻璃是层压的并且电致发光元件位于自由面F4上,准直光学器件被固定到电致发光元件在出射表面周边上,优选地通过其后部面及在其周边,特别地通过优选为透明的粘合剂粘接到电致发光元件,和/或由电致发光元件/准直光学器件/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组成的组件通过前保护膜在周边经由前保护膜被固定,优选地被粘接到自由面F4或F2上,所述前保护膜是具有突出的固定部分的所述透明元件和/或者电致发光元件通过其入射面被固定,优选地被粘接在自由面F4或F2上。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层压窗玻璃,层压窗玻璃包含:-所述透明的第一玻璃板(1),-由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的透明的第二玻璃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贝拉尔,O德尔里厄,P博埃勒,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