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电路板,包括开关模块、谐振电路、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调光控制器;开关模块,用于通过开关模块的动作将经整流干线电压提供给谐振电路的输入侧;谐振电路串接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有一组串联连接的LED串;调光控制器分别与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调节电压来调节LED串的亮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组开关模块通过谐振电路串接多组变压器来驱动多组串联连接的LED串,通过调光控制器连接到每个变压器的第三绕组具有群体、个别调光功能,简化了额驱动电路的架构,大幅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电路的转换效率。
An improved LED driving circuit and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电路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电路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电路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LED驱动电路为了达到精密控制LED电流的目的,除了主电路外,必须增加元件组成回授电路达到定电流控制。此类电路架构将导致电路复杂度提升,成本增加,且会有更多功率损耗于元件上造成电路整体效率低下,故此在效率上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从简化驱动电路架构着手,以目前的LED封装与单颗亮度,现在大多数以多颗LED组合为光源模组达到所需要的照度。若需要驱动多盏LED组合成的灯具,每组灯具需要独立转换电路分别提供定电流驱动,大幅度提高了制造成本。传统的LED驱动电路输入交流电源应安规要求,输入与输出端需要电气隔离。不同光色的LED特性不尽相同,若需要驱动多组不同种类与瓦数的LED需要个别以能量转换电路来驱动,传统电路达不到所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的LED驱动电路输入交流电源应安规要求,输入与输出端需要电气隔离。不同光色的LED特性不尽相同,若需要驱动多组不同种类与瓦数的LED需要个别以能量转换电路来驱动,传统电路达不到所需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电路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谐振电路、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调光控制器;开关模块,用于通过开关模块的动作将经整流干线电压提供给谐振电路的输入侧;谐振电路串接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有一组串联连接的LED串;调光控制器分别与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调节电压来调节LED串的亮度。优选地,所述的开关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的连接点与谐振电路连接;上臂开关的漏极耦合到整流干线正电压输出端,上臂开关的源极与下臂开关的漏极连接;下臂开关的源极与整流干线负电压输出端耦合。优选地,每组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一个变压器,每个变压器通过主绕组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的变压器主绕组第一端与谐振电路输出端连接,变压器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串联连接的LED串的阳极连接;变压器次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变压器次绕组的中间端连接到串联连接的LED串的阴极;变压器主绕组第二端连接到与之串联的变压器主绕组的第一端;串联连接的末端的变压器主绕组的第二端耦合到下臂开关的源极;每个变压器的第三绕组均通过控制开关连接成闭合回路,所述的控制开关与调光控制器连接。优选地,上臂开关的源极通过上臂开关本体二极管连接到上臂开关的漏极;下臂开关的源极通过下臂开关本体二极管连接到下臂开关的漏极。优选地,串联连接的LED串的两端并联有滤波电容。优选地,所述的整流干线电压输出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容;优选地,谐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容。优选地,整流干线包括接收来自交流市电的输入的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整流器,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到隔离电路,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向开关模块提供电压输出。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包括LED驱动电路,所述的LED驱动电路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的改良式LED驱动电路。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组开关模块通过谐振电路串接多组变压器来驱动多组串联连接的LED串,通过调光控制器连接到每个变压器的第三绕组具有群体、个别调光功能,简化了额驱动电路的架构,大幅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电路的转换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工作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工作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块、谐振电路、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调光控制器U4;开关模块,用于通过开关模块的动作将经整流干线电压提供给谐振电路的输入侧;所述的整流干线电压输出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容C1;谐振电路串接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有一组串联连接的LED串Load;每组串联连接的LED串Load的两端分别并联有一个滤波电容分别为Co1-Con;调光控制器U4分别与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调节电压来调节LED串的亮度。所述的开关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上臂开关S1和下臂开关S2;上臂开关S1和下臂开关S2的连接点与谐振电路连接;上臂开关S1的漏极耦合到整流干线正电压输出端,上臂开关S1的源极与下臂开关S2的漏极连接;上臂开关S1的源极通过上臂开关本体二极管Ds1连接到上臂开关S1的漏极;下臂开关S2的源极通过下臂开关本体二极管Ds2连接到下臂开关S2的漏极。下臂开关S2的源极与整流干线负电压输出端耦合;谐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Lr和第二电容Cr。每组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一个变压器Ti(i为1-n的正整数),每个变压器Ti通过主绕组依次串联连接;变压器T1主绕组第一端与谐振电路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串联连接的LED串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次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变压器T1次绕组的中间端连接到串联连接的LED串的阴极;变压器T1主绕组第二端连接到与之串联的变压器T2主绕组的第一端;依次串联,串联连接的末端的变压器Tn主绕组的第二端耦合到下臂开关S2的源极;每个变压器Ti的第三绕组均通过控制开关Sci(i为1-n的正整数)连接成闭合回路,所述的控制开关Sci与调光控制器U4连接。整流干线包括接收来自交流市电的输入的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整流器,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到隔离电路,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向开关模块提供电压输出。本实施例中以一组变压器为例,如图2-3所示,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假设所有的电路元件皆为理想元件导通电阻和顺向导通电压皆忽略不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谐振电路操作于电感性负载模式下,设置操作频率大于谐振频率,输入与输出电容值足够大,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视为定电圧,若变压器第三绕组Nt的调光开关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模块、谐振电路、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调光控制器(U4);开关模块,用于通过开关模块的动作将经整流干线电压提供给谐振电路的输入侧;谐振电路串接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有一组串联连接的LED串(Load);调光控制器(U4)分别与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调节电压来调节LED串的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模块、谐振电路、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调光控制器(U4);开关模块,用于通过开关模块的动作将经整流干线电压提供给谐振电路的输入侧;谐振电路串接若干组电压转换模块;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有一组串联连接的LED串(Load);调光控制器(U4)分别与每组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调节电压来调节LED串的亮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上臂开关(S1)和下臂开关(S2);上臂开关(S1)和下臂开关(S2)的连接点与谐振电路连接;上臂开关(S1)的漏极耦合到整流干线正电压输出端,上臂开关(S1)的源极与下臂开关(S2)的漏极连接;下臂开关(S2)的源极与整流干线负电压输出端耦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式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组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一个变压器,每个变压器通过主绕组依次串联连接;变压器(T1)主绕组第一端与谐振电路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次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串联连接的LED串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次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变压器次绕组的中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