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正宗专利>正文

充气产品的气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421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产品的气嘴,包括:其中部设有进气通孔的气嘴座;装设在进气通孔上可封住该进气通孔的升降柱;装设在该升降柱上的旋转柱,该旋转柱和该升降柱相对应的设有互相契合的螺旋斜面状结构使得转动旋转柱带动升降柱作直线运动。实现了气嘴平常自动保持气闭而充气时可随充气泵的插入动作而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产品的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装设在充气产品上的实现充放气的气嘴。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工作、生活中所使用的充气产品多种多样,如气球、充气床垫、游泳圈等等。充气产品上均设有实现充放气的气嘴。现有的气嘴上通常装设有单向阀,充气产品上的气嘴多为平常处于气密状态,在需要进行充放气时由人们手动打开,也就是说,在插入气泵进行充放气前,必须有手动打开气嘴的动作。5941272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充气产品的气嘴”如图15A为该充气产品的气嘴的截面图,其工作原理如图15B至图15D所示,充气时,须先将上盖2下压并旋转气嘴座到一定角度后再次下压,将气嘴座上的凸块30旋转至凸块30’下方(如图15B所示),方可保证气流通过气嘴座进入充气产品内;同理,不充气时,也须在旋转上盖2的同时将气嘴座往下压,将凸块30扣入挡板32内,(如图15D所示),将凸快30扣在挡板32’内侧下方,使凸块30’上表面与挡板32上表面齐平,从而使单向阀封住进气口,处于气密状态。因此,由上述充气产品的气嘴充放气过程可知,其充放气动作较多,若不知其工作原理人的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度,而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一般是便捷易于操作,操作动作越少越好。故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有必要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设在充气产品上平常自动保持气闭而充气时可随充气泵的插入动作而实现打开动作的气嘴。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产品的气嘴,包括其中部设有进气通孔的气嘴座;装设在进气通孔上可封住该进气通孔的升降柱;装设在该升降柱上的旋转柱,该旋转柱和该升降柱相对应的设有互契合的螺旋斜面状结构使得转动旋转柱带动升降柱作直线运动。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装设在旋转柱结构上的可与气泵的气嘴连接的结构为卡扣结构。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升降柱结构上设有弹性装置。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卡扣结构为装设在旋转柱上与充气泵的进出气嘴处的卡槽相配合的卡条。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气嘴上进一步装设有与气泵的开启电源开关相对应的随气泵插入气嘴中的转动而启动该电源开关的结构。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启动气泵电源开关的结构为与该电源开关的形状尺寸相配合的导轨。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旋转柱结构上进一步设有与气泵相配合的旋转定位结构。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旋转定位结构为与气泵相互配合的定位柱。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旋转定位结构为与气泵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旋转定位结构为与气泵相互配合的定位卡块。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嘴,其中,所述的弹性装置为弹簧。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不仅实现了气嘴平常自动保持气闭而充气时可随充气泵的插入动作而打开,而且实现了气泵转动动作而通过气嘴座上的配合结构开启气泵,还保证了气嘴与气泵旋转动作的稳定。为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嘴的一种实施方式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2A为图2中的旋转柱盖11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2B为图2中的升降柱12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嘴欲与气泵连接的立体图;图4A为图1中气嘴插入气泵进行充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气泵停止充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A为图1中气嘴插入气泵进行放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气泵停止充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嘴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图8A至8C为气泵插入气嘴中其工作按钮的位置示意图;图9A为图6中的气嘴中插入气泵进行充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9B为图9A中的气泵的工作按钮的位置示图;图10A为图6中的气嘴中插入气泵停止充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0B为图10A中的气泵的工作按钮的位置示图;图11A为图6中的气嘴中插入气泵进行放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1B为图11A中的气泵的工作按钮的位置示图;图12A为图6中的气嘴中插入气泵停止放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2B为图12A中的气泵的工作按钮的位置示图;图13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的旋转柱盖11的立体图;图13B为图13A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3C为图13A的旋转柱盖11与气泵2配合的剖面示意图;图14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实施例的旋转柱盖11的立体图; 图14B为图14A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4C为图14A的旋转柱盖11与气泵2配合的剖面示意图;图15A为现有充气产品气嘴的剖面示意图;图15B是图15A的局部放大图。图15C是图15B的平面分解示意图;图15D是图15B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2所示,气嘴1由固定环18、旋转柱盖11、升降柱12、旋转柱13、气嘴座14、弹簧15、密封圈16和旋转柱支撑17组成;气嘴座14成碗形,可成下沉式装设在充气产品(图中未示出)上,其上端面与充气产品的外表面齐平;气嘴座14的中部设有一通孔141,为进气孔,进气孔141的孔壁上设有凸条142;旋转柱13为一筒体,其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斜面131;旋转柱盖11为两阶柱体,其中部没有一通孔,其孔壁上设有卡条111和卡块112;旋转柱盖11固装在旋转柱13的顶端,旋转柱13的底端通过固定环18固定装设在气嘴座14的碗底处进气孔141的外围;升降柱12中部也设有通孔并套装在旋转柱13和旋转柱盖11之间,其上也设有螺旋状的斜面121并与旋转柱13上的螺旋状的斜面131相配合;升降柱支撑17为多阶柱体,其底端柱体171密封且其外径大于气嘴座14的进气孔141的孔径,也就是说,其底端柱体171可封闭进气孔141,其顶端柱体172中部设有孔1721,顶端柱体172的侧壁上设有与中部孔1721相通的通孔1722,顶端柱体172的侧壁上还设有与进气孔141的孔壁上的凸条142对应的凹槽1723;升降柱支撑17装设在进气孔141中且其顶端与升降柱12固接成一体,而其上的凹槽1723卡装在进气孔141的孔壁上的凸条142上,从而使得升降柱支撑17只能在进气孔141中作上下直线运动,并带动升降柱12也只能作上下直线运动;升降柱支撑17上对应于进气孔141孔壁底端的位置还套装有密封圈16;弹簧15固定顶装在升降柱盖11和旋转柱支撑17之间。如图3所示,气泵2一般设有进气嘴22和出气嘴21,出气嘴21的嘴口处设有卡槽211及环槽212,进气嘴22的嘴口处也设有卡槽221及环槽222,气泵的启动按钮23设在气泵的侧壁上。气嘴1充气时的工作情况如图4A至4B所示。气泵2的出气嘴21插入气嘴1的进气孔即旋转柱盖11的通孔中,其孔壁上的卡条111卡入卡槽211中,旋转气泵2,带动旋转柱盖11转动,因其上的螺旋状的斜面131与升降柱12上的螺旋状的斜面121相互螺旋契合,将升降柱12压下并带动升降柱支撑17压下使其底端柱体171脱离进气孔141的底端,按下气泵的启动按钮23,空气按“气泵2的进气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产品的气嘴,包括其中部设有进气通孔的气嘴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设在进气通孔上可封住该进气通孔的升降柱结构;    与该升降柱配合连接的旋转柱结构,该旋转柱结构和该升降柱结构相对应的设有互相契合的螺旋斜面状结构使得转动旋转柱带动升降柱结构作直线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宗
申请(专利权)人:王正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