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振钋专利>正文

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628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铜版纸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所述第一转动筒通过支撑杆设置在覆膜箱内部,且第一转动筒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的端部连接有转动齿盘;所述第一转动筒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块;所述第二转动筒上设置有第二挤压块;所述固定板设置的覆膜箱内,且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挤压筒和第二弹性挤压筒;所述第一挤压筒内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第一挤压筒底端壁的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液孔,且喷液孔处连接有喷液嘴;所述升降杆设置在覆膜箱的顶壁上,且升降杆的神缩端通过转动柱转动设置有转动轮盘;防止铜版纸在覆膜时未到达标准的覆膜厚度,进而降低覆膜铜版纸的覆膜效率;同时降低铜版纸的覆膜质量。

A method of coated paper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铜版纸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
技术介绍
版纸是以原纸涂布白色涂料制成的高级印刷纸。主要用于印刷高级书刊的封面和插图、彩色画片、各种精美的商品广告、样本、商品包装、商标等。铜版纸是随着网线版印刷发展起来的,由于未经涂布的纸张纤维组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和程度比网点的直径要大得多,某些网点恰好在纤维间的间隙而无法把油墨转移到纸张上,使图像像素在这个部位无法再现。最早的覆膜技术又称贴膜,就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与纸印刷品经加热、加压之后黏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产品的加工技术。而这种覆膜方法容易使铜版纸出现上述覆膜均采用有胶覆膜的形式,如使用溶剂型胶如水胶和热熔胶等预涂在膜上进行热压;但是有胶覆膜由于用胶,导致覆膜厚度较厚,成本较高,而且经不起揉搓、易起泡;而现有的铜版纸覆膜是将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涂抹到铜版纸的表面,进而对铜版纸进行覆膜,而这种覆膜方式难以控制铜版纸覆膜的厚度,进而使铜版纸覆膜使容易出现覆膜不均匀,进而使铜版纸覆膜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铜版纸覆膜是将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涂抹到铜版纸的表面,进而对铜版纸进行覆膜,而这种覆膜方式难以控制铜版纸覆膜的厚度,进而使铜版纸覆膜使容易出现覆膜不均匀,进而使铜版纸覆膜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生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处理的铜版纸套装在放卷轮位置,铜版纸的端部经过牵引轮在覆膜箱内进行牵引;S2:将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倒入储液盒内,储液盒内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通过喷液处理装置对糊状聚氯乙烯树脂进行过滤,同时喷液处理装置将过滤后的聚氯乙烯树脂液喷洒到覆铜板纸上;S3:将表面覆膜完成后的铜版纸通过牵引轮输送到风干装置的下方,进而通过风干装置进行风干作业;S4:风干完成后的铜版纸通过牵引轮输送到收卷筒位置,进而收卷筒对覆膜完成后的铜版纸进行收卷作业;其中,S2中所使用的喷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转动筒、第二转动筒、转动齿盘、固定板、第一弹性挤压筒、第二弹性挤压筒、过滤网板、喷液嘴和升降杆;所述第一转动筒通过支撑杆设置在覆膜箱内部,且第一转动筒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的端部连接有转动齿盘;所述第二转动筒与第一转动筒安装方式相同;所述第一转动筒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块;所述第二转动筒上设置有第二挤压块,且第二挤压块的宽度大于第一挤压块的宽度;所述固定板设置的覆膜箱内,且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挤压筒和第二弹性挤压筒;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的直径大于第二弹性挤压筒的直径,且第一弹性挤压筒与第二弹性挤压筒通过导流管与储液盒连通;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位于第一转动筒的正下方,且第一弹性挤压筒内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底端壁的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液孔,且喷液孔处连接有喷液嘴;所述第二弹性挤压筒与第一弹性挤压筒的结构相同;所述升降杆设置在覆膜箱的顶壁上,且升降杆的神缩端通过转动柱转动设置有转动轮盘,且转动轮盘位于第一转动筒和第二转动筒之间,且转动轮盘与转动齿盘转动啮合;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内壁上设置有红外线探测仪,且红外线探测仪位于第一弹性挤压筒和第二弹性挤压筒之间;工作时,将带覆膜的铜版纸放置在放卷筒上,将铜版纸的端部穿入到覆膜箱内部,向储液盒内加入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通输液泵将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输送到第一弹性挤压筒和第二弹性挤压筒内,通过控制终端启动覆膜箱外壁上设置的驱动电机,进而驱动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第一转动筒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筒将带动第一挤压块挤压到第一弹性挤压筒的外壁上,进而使第一弹性挤压筒内部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通过喷液嘴喷入到铜版纸的表面上,进而对铜版纸进行覆膜作业,同时设置的红外线探测仪可以实时的检测到覆膜后的铜版纸的厚度,若红外线探测仪检测到覆膜后的铜版纸的厚度未达到标准值,进而通过控制终端控制升降杆的收缩端上升,进而使转动轮盘与两侧转动齿盘啮合,通过转动轮盘啮合后的转动齿盘会带动第二转动筒转动,进而使第二挤压块挤压第二弹性挤压筒的外壁,使第二弹性挤压筒内填充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通过喷液嘴喷出,进而对覆膜后的铜版纸进行再次补充覆膜,防止铜版纸在覆膜时未到达标准的覆膜厚度,进而降低覆膜铜版纸的覆膜效率;同时降低铜版纸的覆膜质量。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板包括弧形网板和水平网板,且弧形网板和水平网板均设置为弹性波纹结构;所述弧形网板内部开设有过滤腔,且弧形网板的上端面开设有滤网孔;所述弧形网板的底端壁上倾斜设置有挤压弹簧,且挤压弹簧的端部设置在弹性挤压筒的内壁上;工作时,当第一弹性挤压筒被第一挤压块挤压后,设置的弧形网板能够在第一弹性挤压筒内填充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的的挤压力作用下通过弧形网板过滤到水平网板上,进而设置的弧形网板在第一弹性挤压筒的挤压配合下,能够增大对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过滤效果,进一步增大了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的提纯效果;同时过滤后的杂物能够通过率网孔进入到过滤腔内,过滤腔能够对过滤后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产生的颗粒或粘结物进行收集;在弧形网板被挤压时,设置的挤压弹簧不仅能够对弧形网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挤压弹簧的恢复力能够使弧形网板产生振动,进而增大弧形网板的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的上端内壁上开设有弧形积液腔,且弧形积液腔的底端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液孔;所述弧形挤压腔的两底端侧壁上开设有导液槽,且导液槽与导流管连通;所述第二弹性挤压筒与第一弹性挤压筒结构相同;工作时,储液盒内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会通过导流管进入到弧形挤压腔内,弧形积液腔内液体会通过导液孔喷出,进而通过设置的弧形积液腔和弧形网板的配合,能够使液体通过喷淋的方式落入到弧形网板内,进而增大弧形网板的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收集腔,且收集腔位于过滤腔的端部;所述收集腔内通过铰接柱铰接有密封摆动板,且密封摆动板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球,且密封球密封设置在过滤腔的端部;所述密封摆动板的底端连接弹性拉伸柱,且弹性拉伸柱的端部连接在挤压弹簧的顶端部;工作时,当弧形网板被挤压时,弧形网板底端倾斜设置的挤压弹簧产生水平拉伸状态,进而会带动弹性拉伸柱拉伸,拉伸后的弹性拉伸柱会拉动密封摆动板产生摆动,进而使密封球脱离过滤腔内,进而使过滤腔内的收集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的颗粒或粘结物进入到收集腔内,进而对弧形网板内收集的颗粒或粘结物进行过滤作业,防止弧形网板内过滤的颗粒或粘结物过多,进而影响弧形网板的过滤效果;同时当弧形网板恢复时,挤压弹簧的恢复力会拉动弹性拉伸柱收缩,进而带动密封摆动板上设置的密封球密封在过滤腔内,进而对过滤腔进行密封作业。优选的,所述风干装置包括弧形摆动板、铰接杆、滑动伸管和滑动座;所述弧形摆动板通过铰接杆铰接在固定板上,且弧形摆动板的顶端侧壁与第二挤压块转动挤压接触;所述弧形摆动板的底端侧壁通过铰接杆铰接有滑动伸缩管,且滑动伸缩管的底端壁上开设有吹气孔;所述滑动座安装在覆膜箱的内壁上,且滑动座内通过拉伸弹簧滑动连接有滑动伸缩管,且滑动伸缩管的端部与滑动座内腔连通;所述滑动座通过单向阀与覆膜箱的外壁连通;工作时,当第二挤压块转动时,会推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处理的铜版纸套装在放卷轮(2)位置,铜版纸的端部经过牵引轮在覆膜箱(1)内进行牵引;S2:将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倒入储液盒(3)内,储液盒(3)内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通过喷液处理装置(4)对糊状聚氯乙烯树脂进行过滤,同时喷液处理装置(4)将过滤后的聚氯乙烯树脂液喷洒到覆铜板纸上;S3:将表面覆膜完成后的铜版纸通过牵引轮输送到风干装置(6)的下方,进而通过风干装置(6)进行风干作业;S4:风干完成后的铜版纸通过牵引轮输送到收卷筒(7)位置,进而收卷筒(7)对覆膜完成后的铜版纸进行收卷作业;其中,S2中所使用的喷液处理装置(4),包括第一转动筒(41)、第二转动筒(42)、转动齿盘(43)、固定板(44)、第一弹性挤压筒(45)、第二弹性挤压筒(46)、过滤网板(47)、喷液嘴(48)和升降杆(49);所述第一转动筒(41)通过支撑杆设置在覆膜箱(1)内部,且第一转动筒(41)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的端部连接有转动齿盘(43);所述第二转动筒(42)与第一转动筒(41)安装方式相同;所述第一转动筒(41)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块(411);所述第二转动筒(42)上设置有第二挤压块(421),且第二挤压块(421)的宽度大于第一挤压块(411)的宽度;所述固定板(44)设置的覆膜箱(1)内,且固定板(44)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挤压筒(45)和第二弹性挤压筒(46);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45)的直径大于第二弹性挤压筒(46)的直径,且第一弹性挤压筒(45)与第二弹性挤压筒(46)通过导流管与储液盒(3)连通;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45)位于第一转动筒(41)的正下方,且第一挤压筒内设置有过滤网板(47);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45)底端壁的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液孔(451),且喷液孔(451)处连接有喷液嘴(48);所述第二弹性挤压筒(46)与第一弹性挤压筒(45)的结构相同;所述升降杆(49)设置在覆膜箱(1)的顶壁上,且升降杆(49)的神缩端通过转动柱转动设置有转动轮盘(5),且转动轮盘(5)位于第一转动筒(41)和第二转动筒(42)之间,且转动轮盘(5)与转动齿盘(43)转动啮合;所述固定板(44)的底端内壁上设置有红外线探测仪,且红外线探测仪位于第一弹性挤压筒(45)和第二弹性挤压筒(4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版纸表面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处理的铜版纸套装在放卷轮(2)位置,铜版纸的端部经过牵引轮在覆膜箱(1)内进行牵引;S2:将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液倒入储液盒(3)内,储液盒(3)内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通过喷液处理装置(4)对糊状聚氯乙烯树脂进行过滤,同时喷液处理装置(4)将过滤后的聚氯乙烯树脂液喷洒到覆铜板纸上;S3:将表面覆膜完成后的铜版纸通过牵引轮输送到风干装置(6)的下方,进而通过风干装置(6)进行风干作业;S4:风干完成后的铜版纸通过牵引轮输送到收卷筒(7)位置,进而收卷筒(7)对覆膜完成后的铜版纸进行收卷作业;其中,S2中所使用的喷液处理装置(4),包括第一转动筒(41)、第二转动筒(42)、转动齿盘(43)、固定板(44)、第一弹性挤压筒(45)、第二弹性挤压筒(46)、过滤网板(47)、喷液嘴(48)和升降杆(49);所述第一转动筒(41)通过支撑杆设置在覆膜箱(1)内部,且第一转动筒(41)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的端部连接有转动齿盘(43);所述第二转动筒(42)与第一转动筒(41)安装方式相同;所述第一转动筒(41)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块(411);所述第二转动筒(42)上设置有第二挤压块(421),且第二挤压块(421)的宽度大于第一挤压块(411)的宽度;所述固定板(44)设置的覆膜箱(1)内,且固定板(44)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挤压筒(45)和第二弹性挤压筒(46);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45)的直径大于第二弹性挤压筒(46)的直径,且第一弹性挤压筒(45)与第二弹性挤压筒(46)通过导流管与储液盒(3)连通;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45)位于第一转动筒(41)的正下方,且第一挤压筒内设置有过滤网板(47);所述第一弹性挤压筒(45)底端壁的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液孔(451),且喷液孔(451)处连接有喷液嘴(48);所述第二弹性挤压筒(46)与第一弹性挤压筒(45)的结构相同;所述升降杆(49)设置在覆膜箱(1)的顶壁上,且升降杆(49)的神缩端通过转动柱转动设置有转动轮盘(5),且转动轮盘(5)位于第一转动筒(41)和第二转动筒(42)之间,且转动轮盘(5)与转动齿盘(43)转动啮合;所述固定板(44)的底端内壁上设置有红外线探测仪,且红外线探测仪位于第一弹性挤压筒(45)和第二弹性挤压筒(4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版纸表面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振钋蒋敏泽郑紫强
申请(专利权)人:方振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