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它包括盖板体,盖板体上开设有与控制油口相连的控制油腔,盖板体上开设有与插装阀阀芯的上腔连通的通孔,一测试杆插设于该通孔中并延伸至插装阀阀芯的上腔内;测试杆与盖板体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测试杆的上端设有压紧装置,该密封装置和压紧装置之间形成与控制油腔相连通的平衡腔,平衡腔的截面积与测试杆底部的截面积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装设于插装阀上能够对插装阀的卡滞故障进行快速检测的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从而节省了设备排除故障的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插装阀领域,特指一种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
技术介绍
现在液压传动领域中普遍采用集成系统取代分立元件系统,使得插装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插装阀不但可用作各种复合阀的主阀,而且还日益广泛地作为独立元件用于各种不同的液压系统。在适当的先导压力的作用下,插装阀可给系统带来更为高效、快速和平稳的响应特性,同时插装阀系统可使系统回路更加简练,对污染的敏感度降低,使系统易于维护和保养。虽然插装阀的应用有以上优点,但随着插装阀在液压系统上的大量使用,由于插装阀故障引起液压系统的故障也随之增多,尤其是插装阀的阀芯卡滞问题较为突出。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插装阀包括盖板101、阀套102、阀芯103以及阀座104,阀套102装设于阀座104内,盖板101盖设于阀套102和阀座104上,阀芯103插设于阀套102内,阀芯103可以在阀套102内上下滑动。阀芯103的上腔108内装设有压缩弹簧109,压缩弹簧109的两端分别与上腔108的底部以及盖板101相连;阀座104上开设有第一油口105、第二油口106以及控制油口107,盖板101内设有控制油腔110与控制油口107连通,该控制油腔110与上腔108连通;第一油口105和第二油口106分别与阀套102连通,阀芯103与第一油口105和第二油口106形成配合连接,从而对第一油口105和第二油口106的启闭进行控制。其工作原理为当控制油口107通入高压油时,高压油经过控制油腔110流入阀芯103的上腔108内,高压油的压力会使阀芯103往下移动,直到将第一油口105和第二油口106封死,使第一油口105和第二油口106之间的油液不能流动,此时插装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控制油口107的高压油停止通入高压油时,高压油对阀芯103的压力消失,在第一油口105或第二油口106的油压作用下阀芯103将会往上移,直到阀芯103远离第一油口105和第二油口106,使第一油口105和第二油口106完全打开连通。这种结构的缺点就在于当阀芯103和阀套102之间有异物,或阀芯103、阀套102变形时,阀芯103将会发生卡滞故障,不能自如地上下移动或上下移动不能到位,从而造成插装阀关闭不严密或打开不完全的故障。由于插装阀本身是安装于阀座104内,从外部不能直接看到其工作情况,使得阀芯103的卡滞故障很难判断,即使是有经验的工程师,也只能从故障现象大致判断出可能出故障的插装阀范围,要准确判断是哪一个插装阀出了故障只能是对其进行拆开检察,这样对于大量使用插装阀的系统来说,排除故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设于插装阀上能够对插装阀的卡滞故障进行快速检测的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从而节省了设备排除故障的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它包括盖板体,盖板体上开设有与控制油口相连的控制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体上开设有与插装阀阀芯的上腔连通的通孔,一测试杆插设于该通孔中并延伸至插装阀阀芯的上腔内;测试杆与盖板体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测试杆的上端设有压紧装置,该密封装置和压紧装置之间形成与控制油腔相连通的平衡腔,平衡腔的截面积与测试杆底部的截面积相等。所述密封装置的底部设有泄油腔,该泄油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或者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所述压紧装置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盖板体上的压板。所述测试杆上设有刻度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就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可以直接装设于插装阀上与其配合使用。先记住平常状态下测试杆露出压紧装置的长度,然后只需将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上的测试杆用力按下,使其接触到插装阀阀芯的上腔的底部,当插装阀的工作油口通压力油,而控制油口不连通压力油时,插装阀阀芯将会往上移动,使利用插装阀阀芯封住的两工作油口连通。同时,往上移动的插装阀阀芯将会带动测试杆往上移动,直到插装阀阀芯移动到极限位置后,观察此时测试杆露出压紧装置的长度,如果与平常状态下不一致,则可轻易判断出插装阀阀芯处于卡滞状态;2、本专利技术的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上设有泄油腔,该泄油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或者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这样的话,就能避免出现由于密封效果不好,测试杆与盖板体之间出现部分渗露油,导致泄油腔油液压力升高,测试杆不能正常回位的现象;3、本专利技术的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的测试杆上开设有刻度线,使工作人员能够轻易地根据刻度线的位置判断出测试杆是否正常回位,插装阀阀芯是否处于卡滞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插装阀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插装阀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插装阀及阀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盖板体 2、控制油口3、控制油腔 4、测试杆5、平衡腔 6、密封装置7、压紧装置 8、泄油腔9、压板 10、刻度线11、上腔12、阀芯13、阀座14、阀套15、第一工作油口16、第二工作油口17、压缩弹簧18、通孔101、盖板 102、阀套103、阀芯 104、阀座105、第一油 106、第二油口107、控制油口 108、上腔109、压缩弹簧 110、控制油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它包括盖板体1,盖板体1上开设有与控制油口2相连的控制油腔3,盖板体1上开设有与插装阀阀芯12的上腔11连通的通孔18,一测试杆4插设于该通孔18中并延伸至插装阀阀芯12的上腔11内;测试杆4与盖板体1之间设有密封装置6,测试杆4的上端设有压紧装置7,该密封装置6和压紧装置7之间形成与控制油腔3相连通的平衡腔5,该平衡腔5的截面积等于测试杆4底部的截面积。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密封装置6的底部设有泄油腔8,该泄油腔8与外界大气连通或者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这样的话,就能避免出现由于密封效果不好,测试杆4与盖板体1之间出现部分渗露油,导致泄油腔8液压力升高,导致测试杆4不能正常回位的现象。测试杆4上设有刻度线10,使工作人员能够轻易地根据刻度线10的位置判断出测试杆4是否正常回位,插装阀阀芯12是否处于卡滞状态。压紧装置7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盖板体1上的压板9,该压紧装置7能够防止测试杆4在高压下冲出以及能够防止环形平衡腔5中压力油泄露,同时便于测试杆4的拆装。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插装阀关闭状态时或插装阀开启状态时,测试杆4的顶端分别保持与压紧装置7保持水平一致或略为高出压紧装置7。工作原理常见的插装阀包括盖板、阀套14、阀芯12以及阀座13,阀套14装设于阀座13内,盖板则盖设于阀套14和阀座13上,阀芯12插设于阀套14内,阀芯12可以在阀套14内上下滑动。参见图1和图3所示,阀芯12的上腔11内装设有压缩弹簧17,压缩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上腔11的底部以及盖板相连;阀座13上开设有第一工作油口15、第二工作油口16以及控制油口2。第一工作油口15和第二工作油口16分别与阀套14连通,阀芯12与第一工作油口15和第二工作油口16形成配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装阀卡滞测试盖板,它包括盖板体(1),盖板体(1)上开设有与控制油口(2)相连的控制油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体(1)上开设有与插装阀阀芯(12)的上腔(11)连通的通孔(18),一测试杆(4)插设于该通孔(18)中并延伸至插装阀阀芯(12)的上腔(11)内;测试杆(4)与盖板体(1)之间设有密封装置(6),测试杆(4)的上端设有压紧装置(7),该密封装置(6)和压紧装置(7)之间形成与控制油腔(3)相连通的平衡腔(5),平衡腔(5)的截面积与测试杆(4)底部的截面积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雄辉,陈林,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