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5657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2)成虫产卵;(3)卵培育至老熟幼虫;(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不使用诱卵材料,不需要转移卵,卵产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上,无需再次转移,从而提高了存活率;(2)成虫直接把卵产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上,卵孵化后幼虫即有食物吃,能够避免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3)使用透明自封袋密闭培养,避免了虫体逃逸现象;(4)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效率高,可快速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

A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standard test insect of exposed tailed bee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饲养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露尾甲,是鞘翅目Coleoptera露尾甲科Nitidulidae昆虫的统称,它们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昆虫,全世界已记录约4500种,我国已记录约150种。它们既可危害田间作物,又可危害储藏物,如危害大田作物、水果、蔬菜、树林、中药材、干果等。露尾甲有的可取食花、枝液、菌类、发酵腐败的动植物组织;有的营捕食性生活;有的可传播病原微生物,致使作物、树木等受害,曾引起橡树萎蔫病的大流行;粮食类受害后发霉变质、腐烂,产生对人、动物有害的毒素,产量与品质大大降低;此外,有的还可作为自然传粉媒介,提高果树等的座果率,增加产量。因此,露尾甲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近年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调查中发现,脊胸露尾甲危害澳洲坚果果仁,且有加重的趋势。2016年仅个别零星果仁受害,而2017年受害率已达0.73%(26个虫果/3575个果样)。受害果仁轻则部分变为粉末状(露尾甲粪便),重则发黑霉变,果仁一经受害即无法食用。每个受害果仁中露尾甲的数量从几头至几十头不等。该虫已成为仅次于蛀果蝽、蛀果螟的第三大果实害虫。危害澳洲坚果的脊胸露尾甲成虫喜隐藏在坚果果仁内,并产卵于其中,卵孵化后,幼虫在里面取食,直到老熟,然后幼虫爬出果仁,四处爬散后化蛹,蛹期后羽化为成虫。脊胸露尾甲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通过大量取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此时期常常也是防治的重点时期。但由于露尾甲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果仁内,故使用农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可持续控制脊胸露尾甲的危害,必须掌握其习性、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对农药的敏感性等,这就需要获得大量的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为达此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试虫在室内大量饲养,即按规范饲养条件(如光照、温湿度、饲料配比、设备等)饲养出符合要求的试验昆虫。目前对脊胸露尾甲,仅有少量试验性饲养,尚未见室内大量繁殖饲养的先例,亦没有脊胸露尾甲人工繁殖方法的报道。有关其他种类露尾甲的饲养,国外研究较多,Stride对黄斑露尾甲的营养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微生物如酵母菌对其有重要作用,食物中含有相当高的水分时有助于其发育等,同时利用卵产于缝隙中的习性借助布来取卵;Halletal.在Stride的基础上通过改动营养成分来饲养干果露尾甲CarpophilusmutilatesErichson,即用浸泡的干无花果代替煮沸的椰枣,取卵改用双面粘性胶棉带,并指出可用于饲养隆肩露尾甲UrophorushumuralisF.与微暗露尾甲CarpophiluslugubrisMurray;Dowd总结了Stride与Halletal.的经验,改用斑豆粉为基础物质成分,用双重杯法饲养黄斑露尾甲,比较省力;此后他与Webber合作用上述饲料饲养了费氏露尾甲CarpophilusfreemanDobson,改用琼脂块取卵,并发现了一种快速转移幼虫的方法。而ChengwangPeng与Williams则修改了Halletal.所用的饲料配方,可饲养5属11种露尾甲;国内曹东风等报道了黄斑露尾甲的室内饲养,针对Dowd的饲料配方作了修改,由玉米快餐粉代替斑豆粉,冰醋酸代替丙酸——磷酸混合液,加入了鲜果肉成分,并与其双重杯法比较,在观察、收集各虫态虫源方面有创新、突破,在节省饲料、避免杯内虫体过度拥挤,提高存活率、准确观测成虫产卵量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但有时发生虫体逃逸现象。以上饲养方法中,均有移取卵的过程,或借助布、或使用双面粘性胶棉带、或用琼脂块等,这不可避免地对卵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到存活率;而且所用的饲料都是粉状物,卵隐匿其中,移取卵时难免遗漏,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再者,刚羽化的幼虫的嗅觉不太灵敏,如果没有成功爬离诱卵片并找到食物将会被饿死;以上饲养器具如双重杯等,接缝处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幼虫和成虫的逃逸;湿度也较难控制,湿度过大,饲料容易发霉变质,湿度过小,卵会出现干瘪,不能正常孵化,而且老熟幼虫和蛹也会干瘪死亡。以上国外饲养繁殖方法仅限于实验室研究,繁殖效率低,难于规模化批量生产。脊胸露尾甲成虫善飞,幼虫体小色淡,又常钻蛀取食与在缝隙中化蛹,较难饲养。因此,提供一种存活率高、无需移卵、操作简便的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存活率高、无需移卵、操作简便的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在野外采集果皮有破损或有虫洞的澳洲坚果,破壳收集刚羽化的脊胸露尾甲成虫,并置于透明自封袋中培育至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体长2~3.5mm,倒卵形,体稍扁,栗褐色或黑色,背面密布黄褐色至黑色细毛及小刻点。触角11节,第3节,明显比第2节长,端部3节扁平膨大呈球状,黑褐色,其余各节呈褐色或黄褐色。鞘翅自肩部斜伸至内缘端部有1条宽黄色纹,两鞘翅宽大于长,基部与前胸背板基部等宽。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小盾片侧缘有明显缘线。腹末2节背板外露于鞘翅末端。雄虫腹部6节腹板,第5节腹板后缘中部凹入较深,第6腹板椭圆形,背板在背面部分可见。雌虫腹部仅5节腹板。成虫刚从蛹羽化出来时,体色浅,活动能力差,1~2天后颜色逐渐加深,4~5天后颜色深至正常体色,此时开始交配,再过1~2天开始产卵,所以羽化6~7天后直至死亡前为产卵期。(2)成虫产卵:将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配对后放入透明自封袋中,其中所述透明自封袋中放置1片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待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产卵后将其引出;卵长0.5~1mm,宽0.2~0.3mm,呈肾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表面光滑或略粗糙;卵壳薄而透明,随胚胎发育的完成渐变为淡黄白色。直接用食物——澳洲坚果果仁薄片作为诱卵片,不移取卵,脊胸露尾甲成虫将卵产在坚果片上后,幼虫破壳后即有食物吃,能够避免因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使用密闭的自封袋,能有效防止该虫逃逸,且可通过滴加水的量来控制湿度。(3)卵培育至老熟幼虫:继续培育卵20~40天得到老熟幼虫,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70%~90%,饲喂澳洲坚果果仁薄片;老熟幼虫体长5~6mm,宽1.0~1.1mm;淡黄白色,腹部肥大,表皮有光泽且具多量微小尖突。触角3节,短于头长,基部后方各有相连的色斑2个,色斑后方有单眼2个。上颚臼叶内缘有多量简单的弱骨化齿,下颚叶端部的刚毛尖长。第9腹节的臀突2个,近末端突然收缩,且臀突间狭而呈圆形。气门环双室状,各有骨化气门片,中胸气门位于前、中胸之间侧面的膜质部上,第1至8腹节气门位于背侧部,第1对气门位于腹节前部的1/3处,其余气门位于腹节中部。(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将老熟幼虫转移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进行培养,8~15天收集羽化成虫。老熟幼虫已不再取食,而是四散寻找合适场所化蛹(湿度要求更高),此时蓬松棉球为化蛹场所,但湿度太大,如果与食物粪便等共存,2天就会发霉,从而影响成活率。故需转移至新自封袋中。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培育条件为: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50%~80%,光照8~14小时/天,将脊胸露尾甲成虫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培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在野外采集果皮有破损或有虫洞的澳洲坚果果实,破壳收集刚羽化的脊胸露尾甲成虫,并置于透明自封袋中培育至产卵期;(2)成虫产卵:将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配对后放入透明自封袋中,其中所述透明自封袋中放置1片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待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产卵后将其引出;(3)卵培育至老熟幼虫:继续培育卵20~40天得到老熟幼虫,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70%~90%,饲喂澳洲坚果果仁薄片;(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将老熟幼虫转移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进行培养,8~15天收集羽化成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种源的采集及培育:在野外采集果皮有破损或有虫洞的澳洲坚果果实,破壳收集刚羽化的脊胸露尾甲成虫,并置于透明自封袋中培育至产卵期;(2)成虫产卵:将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配对后放入透明自封袋中,其中所述透明自封袋中放置1片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待产卵期脊胸露尾甲成虫产卵后将其引出;(3)卵培育至老熟幼虫:继续培育卵20~40天得到老熟幼虫,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70%~90%,饲喂澳洲坚果果仁薄片;(4)培育老熟幼虫到羽化:将老熟幼虫转移到新的透明自封袋中进行培养,8~15天收集羽化成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培育条件为:培育温度15℃~35℃、相对湿度50%~80%,光照8~14小时/天,将脊胸露尾甲成虫用澳洲坚果果仁薄片培育6~7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脊胸露尾甲标准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每个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丽月王进强张永科贺熙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