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53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包括进线套管和出线套管,所述进线套管和出线套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线套管设置在进线管的侧壁且出线套管和进线管的管口连通,所述出线套管内腔设有内屏蔽层,所述出线套管内腔安装出线端子,所述进线套管前端内壁设有第一凸卡位和第一凹卡位,所述进线套管后端外壁设有与套管盖内壁的第二凸卡位卡接的第二凹卡位,所述进线套管、出线套管和套管盖外壁均设有外屏蔽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消除产品表面感应电压的产生,使产品不受外界干扰,确保了产品的安全运行。

A special shielding plug for on column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
技术介绍
真空断路器一般用于高压线路的控制和保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电网系统中,随着国家电网的快速发展变新,对供用输配电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新型的真空断路器控制开关性能要求更高,所以需要一种较为先进,导电性好、安全性能高的高压控制开关来协调。而现有真空断路器控制开关,即极柱部分,主要结构由真空灭弧室、上出线端子、下出线端子、外壳和绝缘拉杆组成的,通过把真空灭弧室浇筑于环氧树脂外壳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极柱;但目前为止所有的柱上开关极柱,几乎进出线端子全都为裸露在外面,在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包括进线套管和出线套管,所述进线套管和出线套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线套管设置在进线管的侧壁且出线套管和进线管的管口连通,所述出线套管内腔设有内屏蔽层,所述出线套管内腔安装出线端子,所述进线套管前端内壁设有第一凸卡位和第一凹卡位,所述进线套管后端外壁设有与套管盖内壁的第二凸卡位卡接的第二凹卡位,所述进线套管、出线套管和套管盖外壁均设有外屏蔽层。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套管包括前进线套管和后进线套管,所述前进线套管内腔和所述后进线套管内腔均设置为锥形内腔,且所述前进线套管内腔和后进线套管内腔连接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卡槽壁设置有屏蔽层。进一步地:所述出线端子由电缆端子和电缆组成,所述电缆端子的一端连接接线卡片,所述接线卡片安装在卡槽内,所述电缆端子的另一端连接电缆,所述电缆由应力锥锁紧安装在出线套管出线端。进一步地:所述出线套管和进线管连接时设置成十五度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后进线套管内安装有锥形绝缘塞柱,所述锥形绝缘塞柱一端设有螺栓卡位,所述螺栓卡位内卡接有螺栓的一端,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接线卡片的接线卡片孔。进一步地:所述出线套管的出线端设置有接地耳,所述接地耳连接地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以现有技术对比,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前插头,1.出线套管内腔设有内屏蔽层,进线套管、出线套管外壁均设有外屏蔽层,可以均衡电场强度,消除产品表面感应电压的产生,使产品不受外界干扰,确保安全运行。2.进线套管前端内壁设有第一凸卡位和第一凹卡位,和柱上开关装配时,柱上开关上的凹卡位与进线套管前端内壁上的第一凸卡位配合,柱上开关上的凸卡位与进线套管前端内壁上的第一凹卡位配合,进线套管后端外壁设有与套管盖内壁的第二凸卡位卡接的第二凹卡位,有效的减少污秽进入进线套管,增加了产品的爬电距离,装配也更加牢固,进一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3.出线套管和进线管连接时设置成十五度夹角,与电缆方向一致,可有效地减少电缆对屏蔽型插头产生的拉力和扭力,进而提高屏蔽型插头的使用寿命,出线套管的出线端设置有接地耳,接地耳连接地线,接地耳和外屏蔽层连通,保证屏蔽型插头表面的半导电层与大地有效连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进线套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出线端子结构示意图。图中:10-进线管,101-前进线套管,102-后进线套管,11-第一凸卡位,12-第一凹卡位,13-套管盖,14-第二凸卡位,15-第二凹卡位,16-外屏蔽层,17-卡槽,18-屏蔽层,20-出线套管,21-内屏蔽层,30-出线端子,31-电缆端子,32-电缆,33-接线卡片,34-应力锥,35-锥形绝缘塞柱,36-螺栓卡位,37-螺栓,38-接地耳,39-地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包括进线套管10和出线套管20,所述进线套管10和出线套管2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线套管20设置在进线管10的侧壁且出线套管20和进线管10的管口连通,所述出线套管20内腔设有内屏蔽层21,所述出线套管20内腔安装出线端子30,所述进线套管10前端内壁设有第一凸卡位11和第一凹卡位12,所述进线套管10后端外壁设有与套管盖13内壁的第二凸卡位14卡接的第二凹卡位15,所述进线套管10、出线套管20外壁均设有外屏蔽层16。出线套管20内腔设有内屏蔽层21,进线套管10、出线套管20外壁均设有外屏蔽层16,可以均衡电场强度,消除产品表面感应电压的产生,使产品不受外界干扰,确保安全运行;进线套管10前端内壁设有第一凸卡位11和第一凹卡位12,和柱上开关装配时,柱上开关上的凹卡位与进线套管10前端内壁上的第一凸卡位11配合,柱上开关上的凸卡位与进线套管10前端内壁上的第一凹卡位12配合,进线套管10后端外壁设有与套管盖13内壁的第二凸卡位14卡接的第二凹卡位15,有效的减少污秽进入进线套管10,增加了产品的爬电距离,装配也更加牢固,进一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如图3所示,所述进线套管10包括前进线套管101和后进线套管102,所述前进线套管101内腔和所述后进线套管102内腔均设置为锥形内腔,且所述前进线套管101内腔和后进线套管102内腔连接处设置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的内壁设置有屏蔽层18,所述出线套管20和进线管10连接时设置成十五度夹角,所述出线套管20的出线端设置有接地耳38,所述接地耳38连接地线39。卡槽17的内壁设置有屏蔽层18,增加了进线套管10的绝缘性能。出线套管20和进线管10连接时设置成十五度夹角,与电缆32方向一致,可有效地减少电缆32对屏蔽型插头产生的拉力和扭力,进而提高屏蔽型插头的使用寿命。出线套管20的出线端设置有接地耳38,接地耳38连接地线39,接地耳38和外屏蔽层16连通,保证屏蔽型插头表面的半导电层与大地有效连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如图4所示,所述后进线套管102内安装有锥形绝缘塞柱35,所述锥形绝缘塞柱35一端设有螺栓卡位36,所述螺栓卡位36内卡接有螺栓37的一端,所述螺栓3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接线卡片33的接线卡片孔。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管(10)和出线套管(20),所述进线管(10)和出线套管(2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线套管(20)设置在进线管(10)的侧壁且出线套管(20)和进线管(10)的管口连通,所述出线套管(20)内腔设有内屏蔽层(21),所述出线套管(20)内腔安装出线端子(30),所述进线管(10)前端内壁设有第一凸卡位(11)和第一凹卡位(12),所述进线管(10)后端外壁设有与套管盖(13)内壁的第二凸卡位(14)卡接的第二凹卡位(15),所述进线管(10)、出线套管(20)外壁均设有外屏蔽层(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管(10)和出线套管(20),所述进线管(10)和出线套管(2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线套管(20)设置在进线管(10)的侧壁且出线套管(20)和进线管(10)的管口连通,所述出线套管(20)内腔设有内屏蔽层(21),所述出线套管(20)内腔安装出线端子(30),所述进线管(10)前端内壁设有第一凸卡位(11)和第一凹卡位(12),所述进线管(10)后端外壁设有与套管盖(13)内壁的第二凸卡位(14)卡接的第二凹卡位(15),所述进线管(10)、出线套管(20)外壁均设有外屏蔽层(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柱上开关专用屏蔽型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管(10)包括前进线套管(101)和后进线套管(102),所述前进线套管(101)内腔和所述后进线套管(102)内腔均设置为锥形内腔,且所述前进线套管(101)内腔和后进线套管(102)内腔连接处设置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的内壁设置有屏蔽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施朗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