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49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包括基底层、标签芯片、耦合器件、永磁体,标签芯片设于基底层,耦合器件设于基底层并与标签芯片电连接或磁耦合,基底层在标签芯片和耦合器件之外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永磁体,标签芯片存储有在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置编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通讯传输资源大多具有铁质外壳但工作环境恶劣的特性,将RFID标签集成于带有永磁体的柔性基底层,通过永磁体将RFID标签磁性粘帖于通讯传输资源,解决通讯传输资源因表面堆积灰尘和粘附汗渍等造成黏贴式RFID标签不稳固,及黏贴式RFID标签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移动的难题,整体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布置灵活、可重复利用的特点。

RFID based electronic tag for locating and identify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
本技术属于RFID标签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布置灵活、可重复利用的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交变磁场或电磁场耦合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其中,RFID定位技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实现移动设备识别和定位,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且传输范围大、成本较低。RFID定位技术具有自组织性,无需卫星或者手机网络的配合,因此广泛应用于只需在特定区域进行定位的用户,如在超市、图书馆、医疗部门以及生产管理等需要定位、监控以及导航的场合。通信传输是利用通讯技术满足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传输方式。通讯公司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产的通讯需求,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通讯的质量以及通讯的服务。通讯传输过程所涉及的每一个部分影响着通信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保证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传输的质量和效率。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通讯传输资源的管理,广泛采用诸如GPS、微波定位及移动基站定位等技术,但对于大部分处于室内、涵洞以及有其它遮挡物的通讯传输资源,由于卫星信号很弱,乃至无法接收到卫星信号,导致GPS难以准确定位;而微波接收器启动时间周期长,自身功耗大,在便携式、微功耗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场合无法使用;由于基站发出的电波传播距离较远,传播途中信号强度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定位位置不够准确,定位精度一般在数百米的范围内。因此,目前对于通讯传输资源的定位识别普遍采用RFID定位技术,但RFID标签一般采用黏贴的方式与通讯传输资源结合,但由于通讯传输资源因表面堆积灰尘和粘附汗渍,以及黏贴后的RFID标签由于胶体老化,往往会造成黏贴式RFID标签不稳固;此外,由于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需要,黏贴后的RFID标签不仅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移动,也不能因黏贴的通讯传输资源更换而重复使用RFID标签,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布置灵活、可重复利用的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基底层、标签芯片、耦合器件、永磁体,所述标签芯片固定设于基底层上,所述耦合器件固定设于基底层上并与标签芯片直接电连接或磁耦合,所述基底层在标签芯片和耦合器件之外的区域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所述基底层为柔性防水层,所述标签芯片和/或耦合器件埋设于基底层内或半埋于基底层上,所述标签芯片存储有在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置编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根据通讯传输资源大多具有铁质外壳但工作环境恶劣的特性,将RFID标签集成于带有永磁体的基底层,通过永磁体将RFID标签磁性粘帖于通讯传输资源,从而解决通讯传输资源因表面堆积灰尘和粘附汗渍等造成黏贴式RFID标签不稳固,以及黏贴式RFID标签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移动的难题,而且磁性粘帖的RFID标签还可根据管理需要重复使用。2、本技术采用RFID标签磁性粘帖于通讯传输资源,解决了处于室内、涵洞以及有其它遮挡物的通讯传输资源的定位识别问题,而且定位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功耗小,很好的保障了通讯传输资源信息的定位和识别的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通信资源施工与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3、本技术将RFID标签集成于带永磁体的柔性基底层,使得标签能够适应平面、多棱面及曲面等通讯传输资源信息的多种表面,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之俯视图(直接电连接);图3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图3之俯视图(磁耦合);图5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之三;图中:1-基底层,2-标签芯片,3-耦合器件,4-永磁体,5-保护层,6-覆盖层,7-标识牌,8-不干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基底层1、标签芯片2、耦合器件3、永磁体4,所述标签芯片2固定设于基底层1,所述耦合器件3固定设于基底层1并与标签芯片2直接电连接或磁耦合,所述基底层1在标签芯片2和耦合器件3之外的区域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所述标签芯片2存储有在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置编码。优选的,所述基底层1为柔性防水层,所述标签芯片2和/或耦合器件3埋设于基底层1内或半埋于基底层1上。优选的,所述永磁体4埋设于基底层1内、半埋于基底层1上或上下贯穿的镶嵌于基底层1。优选的,所述永磁体4成对且磁极相反的间隔设置于基底层1的空白区域。优选的,当标签芯片2半埋于基底层1上时,还包括保护层5,所述保护层5为硬质层并覆盖基底层1上裸露的标签芯片2。优选的,当耦合器件3半埋于基底层1上时,还包括覆盖层6,所述覆盖层6为柔性防水层并盖设在基底层1上将保护层5及耦合器件3包裹其中。优选的,所述耦合器件3由塑封金属线或金属裸线构成,所述金属裸线为铜丝或银丝。优选的,当标签芯片2与耦合器件3磁耦合时,所述标签芯片2放置于耦合器件3的电感环中。优选的,所述基底层1的底面设置有不干胶层8。优选的,所述覆盖层6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标记RFID识别码的标识牌7。优选的,所述覆盖层6为硅胶层、PVC层或尼龙层,所述基底层1为PVC层或尼龙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根据通讯传输资源大多具有铁质外壳但工作环境恶劣的特性,将RFID标签集成于带有永磁体的基底层,通过永磁体将RFID标签磁性粘帖于通讯传输资源,从而解决通讯传输资源因表面堆积灰尘和粘附汗渍等造成黏贴式RFID标签不稳固,以及黏贴式RFID标签不能根据需要调节移动的难题,而且磁性粘帖的RFID标签还可根据管理需要重复使用;采用RFID标签磁性粘帖于通讯传输资源,解决了处于室内、涵洞以及有其它遮挡物的通讯传输资源的定位识别问题,而且定位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功耗小,很好的保障了通讯传输资源信息的定位和识别的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通信资源施工与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将RFID标签集成于带永磁体的柔性基底层,使得标签能够适应平面、多棱面及曲面等通讯传输资源信息的多种表面,适用范围广。进一步,永磁体埋设于基底层内、半埋于基底层上或上下贯穿的镶嵌于基底层,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布置永磁体与基底层的连接方式。更进一步,永磁体成对且磁极相反的间隔设置于基底层的空白区域;通过成对布置磁极相反的永磁体,从而相互间形成闭环的小范围磁通路,避免单向磁极造成的大范围上下磁通量对标签芯片及耦合器件的影响,在保证磁吸力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标签的灵敏度。进一步设置硬质的保护层覆盖半埋于基底层上的标签芯片裸露部分,能够对标签芯片进一步保护,特别是避免弯折时损坏标签芯片,从而提高标签的可靠性。再进一步,设置柔性防水的覆盖层将基底层上的保护层及半埋于基底层上的耦合器件包裹其中,从而对标签芯片及耦合器件起到防水、防静电、防尘及防刮等保护,在保证标签表面形状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1)、标签芯片(2)、耦合器件(3)、永磁体(4),所述标签芯片(2)固定设于基底层(1),所述耦合器件(3)固定设于基底层(1)并与标签芯片(2)直接电连接或磁耦合,所述基底层(1)在标签芯片(2)和耦合器件(3)之外的区域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所述基底层(1)为柔性防水层,所述标签芯片(2)和/或耦合器件(3)埋设于基底层(1)内或半埋于基底层(1)上,所述标签芯片(2)存储有在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置编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1)、标签芯片(2)、耦合器件(3)、永磁体(4),所述标签芯片(2)固定设于基底层(1),所述耦合器件(3)固定设于基底层(1)并与标签芯片(2)直接电连接或磁耦合,所述基底层(1)在标签芯片(2)和耦合器件(3)之外的区域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所述基底层(1)为柔性防水层,所述标签芯片(2)和/或耦合器件(3)埋设于基底层(1)内或半埋于基底层(1)上,所述标签芯片(2)存储有在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置编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4)埋设于基底层(1)内、半埋于基底层(1)上或上下贯穿的镶嵌于基底层(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4)成对且磁极相反的间隔设置于基底层(1)的空白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基于RFID的通讯传输资源定位识别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当标签芯片(2)半埋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才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匡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