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恩林专利>正文

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27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包括凹字型主桁架,凹字型主桁架两侧内对称设置有若干层载车架,载车架上活动设置有载车板,凹字型主桁架凹槽内设置有门型岸桥式支架,门型岸桥式支架上端内穿设有悬挑梁,门型岸桥式支架内设置有行走搬运器,悬挑梁上端两侧铺设有上辊道,凹字型主桁架凹槽底部铺设有下辊道,上辊道采用双轨道结构,下辊道为单轨道结构,且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呈倒梯形结构布设,所述行走搬运器沿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往复平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承载能力强、安全可靠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设置的门型岸桥式支架、箱梁结构的旋转柱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承载能力。

A kind of space shifting park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
本技术属于机械式停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机械式停车设备是专门实现各种车辆的自动停放及科学寄存的仓储设施。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停车难问题主要原因,如何提升土地资源增加空间利用率承载停放车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机械式停车设备立体化空间利用的存放,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空间优势,最大限度地停放车辆,成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公告号为(CN10648111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障碍移动车台式升降旋停停车设备》,具有升降旋停机构、可移动车台、载车板以及卡别结构等,实现了车辆由地面到不同高度的停车位的停放,占地面积小,实用性强,然而其空间利用率以及停车的数量依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载车数量多、结构合理、承载能力强以及安全可靠的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包括凹字型主桁架,所述凹字型主桁架两侧内对称设置有若干层载车架,所述载车架上活动设置有载车板,所述凹字型主桁架凹槽内设置有门型岸桥式支架,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上端内穿设有悬挑梁,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与悬挑梁通过倾斜设置的可调式斜拉索连接,所述可调式斜拉索一端与门型岸桥式支架上端一侧连接,其另一端与悬挑梁下端一侧连接,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与悬挑梁构成悬挑梁结构,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内设置有行走搬运器,所述悬挑梁上端两侧铺设有上辊道,所述凹字型主桁架凹槽底部铺设有下辊道,所述上辊道采用双轨道结构,所述下辊道为单轨道结构,且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呈倒梯形结构布设,所述行走搬运器沿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往复平移。优选的,所述行走搬运器包括梯形行走桁架、上支板、下支板、上滚轮组、下滚轮组、旋转机构、提升机构、平移牵引机构、载车板挂钩以及信号感应器,所述上支板与下支板分别设置于梯形行走桁架两端,所述上支板为U型结构,且其镶嵌于悬挑梁空间内,所述上滚轮组通过轴固接于上支板侧板上端外侧,且所述上滚轮组滑动设置于所述上辊道上,所述下滚轮组穿设于下支板底部,且所述下滚轮组滑动设置于下辊道上,所述上滚轮组与下滚轮组呈倒梯形结构布设,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梯形行走桁架一侧,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梯形行走桁架内,所述平移牵引机构设置于凹字型主桁架上,所述载车板挂钩设置于旋转机构一侧,所述信号感应器套设于旋转机构A上且其一侧固定于载车板挂钩上。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柱与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柱与旋转驱动机构通过齿轮连接,且所述旋转柱采用箱梁结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上支板底部,所述载车板挂钩滑动设置于旋转柱一侧。优选的,所述载车板挂钩包括滑动挂板,所述滑动挂板滑动挂设于所述旋转柱上,所述滑动挂板远离旋转柱一侧设置锥形挂钩,所述锥形挂钩下端设置有下凸梯形挂块。优选的,所述载车板一侧设置挂件座,所述挂件座一侧上端设有锥形盲孔,其一侧下端设有设有凹梯形块。优选的,所述锥形挂钩镶嵌于锥形盲孔中,所述凸梯形挂块与凹梯形块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平移牵引机构包括电机、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三钢丝绳以及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以及第四导向轮,所述电机设置于凹字型主桁架内侧后梁上,所述第三导向轮与电机通过齿轮相啮合,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布设于凹字型主桁架内侧后梁与前梁上端,第三导向轮以及第四导向轮凹字型主桁架内侧后梁与前梁下端,所述第一钢丝绳绕制在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上,其一端固接于上支板侧板一端设置的第一挂钩件,其另一端固接于上支板侧板另一端设置的第二挂钩件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绕制在第二导向轮与第三导向轮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绕制在第三导向轮与第四导向轮上,其一端固接于设置于门型岸桥式支架一侧的第一牵引支点上,其另一端固接于梯形行走桁架一侧设置的第二牵引支点上。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电机、卷筒、第四钢丝绳、第五导向轮、第六导向轮以及第七导向轮,所述电机与卷筒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五导向轮与第六导向轮分别穿设于上支板侧板间穿设的轴上,所述第七导向轮穿设于滑动挂板上端的空间内,所述第四钢丝绳一端绕制在卷筒上,其另一端顺次绕制在第五导向轮、第六导向轮以及第七导向轮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半包围的凹字型主桁架结构中,增加上辊道、下辊道,利用凹字型主桁架上下空间增设上滚轮组与下滚轮组,通过钢丝绳牵引行走搬运器运动,该行走搬运器的上滚轮组与下滚轮组成正向侧向倒置梯形点状受力,主要移动和支撑力为上辊道,辅助支撑力及定位为下辊道,在倒置梯形受力结构中,行走搬运器上行运动受力分散,有效降低受力点压强;行走搬运器下行滚轮受力小,有效的减轻下辊轮组的承力。避免了行走搬运器上下行走因为不同步产生的载车板倾斜的问题。在行走搬运器行走到指定位置后,载车板通过提升机构的升降、旋转机构的旋转,以及平移牵引机构前后运动,载车板挂钩脱离载车板,载车板落座在指定位置,从而完成由地面到指定空间和指定空间到地面的载车板空间移位动作,实现多个载车板的空间往复的存取。2、空间利用高:该停车设备是在现有的平面停车位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在立体空间上停放载车板,增加空间停车位数,可实现一套主机,多层停放车辆。即可独立应用又可联排组合使用,适应多种场所,同等面积较其它类型车库节省约20%以上占地面积。通过增加层数提升使用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均具有很高的土地利用率使用价值。3、所述凹字型主桁架凹槽底部铺设有下辊道,保证载车板在往复运动中的受力合理,承载安全,车辆处于水平状态做空间位移。4、结构合理:通过行走搬运器实现了左右两侧多层车辆的垂直停放。5、承载能力强:设置门型岸桥式支架与悬挑梁以及凹字型主桁架组成了悬挑梁结构,其结构稳定、安全,能够保证整体车库的刚性和稳定性。旋转柱由钢板焊接成箱梁结构,变形小,承载能力大,能够承受各个方向的压力、拉力及扭力。。6、安全可靠:通过设置信号感应器以及电气控制箱,增加了设备的运行平稳性以及定位准确性,防止停放过程设备晃动发生安全事故;设置的瞬时凸轮刹车机构防止载车板升降过程中钢丝绳断裂造成载车板掉落等事故的发生,增加了设备运行的安全。7、操作简便:通过设置的升降挂钩可以方便实现升降挂钩与载车板之间的连接与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梯形行走桁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行走搬运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载车板与载车板挂钩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梯形行走桁架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提升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平移牵引机构与旋转机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载车板挂钩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参阅图1及图2,该设备包括凹字型主桁架1,为了合理利用地面空间,凹字型主桁架1可单独设置或者联排组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凹字型主桁架1单独设置,所述凹字型主桁架1两侧内对称设置有若干层载车架2,在本实施例中,载车架2优选设置四层,载车架2左右分布于凹字型主桁架1两侧内,承载能力大。所述载车架2上活动设置有载车板8,在本实施例中,当车辆驶入或者驶出,载车架2与载车板8最大成90°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其特征至于,包括凹字型主桁架(1),所述凹字型主桁架(1)两侧内对称设置有若干层载车架(2),所述载车架(2)上活动设置有载车板(8),所述凹字型主桁架(1)凹槽内设置有门型岸桥式支架(5),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上端内穿设有悬挑梁(7),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与悬挑梁(7)通过倾斜设置的可调式斜拉索(6)连接,所述可调式斜拉索(6)一端与门型岸桥式支架(5)上端一侧连接,其另一端与悬挑梁(7)下端一侧连接,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与悬挑梁(7)构成悬挑梁结构,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内设置有行走搬运器(3),所述悬挑梁(7)上端两侧铺设有上辊道,所述凹字型主桁架(1)凹槽底部铺设有下辊道(4),所述上辊道采用双轨道结构,所述下辊道(4)为单轨道结构,且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4)呈倒梯形结构布设,所述行走搬运器(3)沿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4)往复平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其特征至于,包括凹字型主桁架(1),所述凹字型主桁架(1)两侧内对称设置有若干层载车架(2),所述载车架(2)上活动设置有载车板(8),所述凹字型主桁架(1)凹槽内设置有门型岸桥式支架(5),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上端内穿设有悬挑梁(7),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与悬挑梁(7)通过倾斜设置的可调式斜拉索(6)连接,所述可调式斜拉索(6)一端与门型岸桥式支架(5)上端一侧连接,其另一端与悬挑梁(7)下端一侧连接,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与悬挑梁(7)构成悬挑梁结构,所述门型岸桥式支架(5)内设置有行走搬运器(3),所述悬挑梁(7)上端两侧铺设有上辊道,所述凹字型主桁架(1)凹槽底部铺设有下辊道(4),所述上辊道采用双轨道结构,所述下辊道(4)为单轨道结构,且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4)呈倒梯形结构布设,所述行走搬运器(3)沿所述上辊道与下辊道(4)往复平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搬运器(3)包括梯形行走桁架(31)、上支板(33)、下支板(32)、上滚轮组(35)、下滚轮组(34)、旋转机构(37)、提升机构(36)、平移牵引机构(3C)、载车板挂钩(39)以及信号感应器(38),所述上支板(33)与下支板(32)分别设置于梯形行走桁架(31)两端,所述上支板(33)为U型结构,且其镶嵌于悬挑梁(7)空间内,所述上滚轮组(35)通过轴固接于上支板(33)侧板上端外侧,且所述上滚轮组(35)滑动设置于所述上辊道上,所述下滚轮组(34)穿设于下支板(32)底部,且所述下滚轮组(34)滑动设置于下辊道(4)上,所述上滚轮组(35)与下滚轮组(34)呈倒梯形结构布设,所述旋转机构(37)设置于梯形行走桁架(31)一侧,所述提升机构(36)设置于梯形行走桁架(31)内,所述平移牵引机构(3C)设置于凹字型主桁架(1)上,所述载车板挂钩(39)设置于旋转机构(37)一侧,所述信号感应器(38)套设于旋转机构(3A)上且其一侧固定于载车板挂钩(3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7)包括旋转柱(371)与旋转驱动机构(372),所述旋转柱(371)与旋转驱动机构(372)通过齿轮连接,且所述旋转柱(371)采用箱梁结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72)设置于上支板(33)底部,所述载车板挂钩(39)滑动设置于旋转柱(371)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间移位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恩林李国志
申请(专利权)人:杨恩林李国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