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燕萍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86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气管插管气囊长期压迫气管同一位置,导致气管粘膜损伤、气管壁坍陷、气囊压力不好控制等难题,也解决了现有单气囊气管插管如果气囊出现漏气,必须重新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的瓶颈问题。这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特点是将传统单层气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一体;内层分割成6个小气囊,交替充气固定气管插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交替注气,即可以使气囊内压力较为稳定,容易控制;又使气管内壁的气囊受压部位交替更换,减轻气管内粘膜由于同一位置长期受压导致的气管粘膜损伤,气管壁塌陷等优点。

A double layer and multiple air bags alternative air injectio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气管插管,特别是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救治急危重症的技术不断提高,手术难度的增加,手术时间延长,越来越多的人工气道在临床得以广泛运用。各类人工气道的建立,多依赖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这种方式。长时间的手术,为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使用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危重患者抢救,对无自主呼吸、或者自主呼吸难以维持机体需要的患者,使用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保障患者生命最基本的支持。气管插管在气管内的固定依赖气管插管气囊的设计,这种内固定方式保证了气管插管的安全位置,但是气囊压力过低会出现气道漏气、增加肺部感染、误吸及脱管机会,气囊内压力过高会导致气管粘膜受压部位缺血坏死、甚至会出现气管食管瘘。如何适度控制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成为一道临床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医务工作者分别作出许多尝试。第一代气管插管气囊形状为球形或者灯笼形,与气管接触面积小,充气后压力较大,使用后常出现气管粘膜受压部位缺血坏死、甚至会出现气管食管瘘。第二代气管插管气囊形状为圆柱形,与气管接触面积大,充气后压力较小,他较好的规避了第一代气囊的缺点,目前在临床广泛运用。其缺点是,单一气囊,气囊内压力的大小依赖医护人员的充气手法,如果充气过大,仍然会导致气管粘膜受压部位缺血坏死,并且坏死区域更大;如果充气过小,会导致气管封闭不严,上呼吸道分泌物下行,引起感染。第三代气管插管气囊为倒水滴形,充气后上端与气管内壁接触,下端与气管内壁不接触,此类气管插管气囊仍为单一气囊,在临床4小时的放气操作时容易移位,脱出,由于接触面积小,对气管内壁粘膜的受压没有减轻。由此,有人进一步设计了双气囊的气管插管,例:专利:国家技术专利(ZL201220585066.8),但是双气囊的气管插管在使用时,如果前小囊放气,后小囊注气状态,会使鼻咽喉等上呼吸道分泌物下滑至前小囊位置,当前小囊充气,后小囊放气状态,滑至前小囊位置的上呼吸道分泌物会因重力作用下行至气管、肺部,引起感染,为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气管插管存在的单层气囊、气囊压力不好掌握,长期压迫对气管内壁粘膜损伤,或者压力过小导致气管内壁封闭不严引起感染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方便操作的、压力好掌控的、可交替充气的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方便医护人员操作要求,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外层气囊为一体式,内层气囊设置为6个小气囊,可以通过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8)、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10)两个注气阀,分别完成对单数内层气囊和双数内层气囊的充气,减少由于注气交替时气管封闭性差引起的感染问题,降低医护人员交替充气时的工作难度,保证气囊内安全压力,减少因气囊压力给气管内壁粘膜造成的损伤。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由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金属导丝、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头、气管插管刻度、外层气囊、内层气囊一、内层气囊二、内层气囊三、内层气囊四、内层气囊五、内层气囊六、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构成,使用注射器通过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注气,使内层气囊一、内层气囊三、内层气囊五充气,固定气管插管在气管内的位置,也可以充分封闭气管,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使用注射器通过所述的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注气,使内层气囊二、内层气囊四、内层气囊六充气,既固定气管插管,也保证气管封闭,辅助通气设备正常运行。进一步的,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和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的外端接口均可与5ml注射器连接,用于注气和抽气。进一步的,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和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注气阀均为单向正压阀,不漏气,交替注气操作过程为先充气操作,后放气操作。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层气囊一、内层气囊三、内层气囊五进行充气或者内层气囊二、内层气囊四、内层气囊六进行充气两种情况下,单数气囊或双数气囊总压力均可使气囊内压力在25-30cmH2O,有效阻挡鼻咽部分泌物下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层气囊一、内层气囊二、内层气囊三、内层气囊四、内层气囊五、内层气囊六均为减压设计,且为小圆柱形,与气管接触面积大,压力小。进一步的,在内层气囊一、内层气囊三、内层气囊五进行充气或者内层气囊二、内层气囊四、内层气囊六进行充气后,所述的外层气囊长度为4cm~5cm,外层气囊为减压设计,且为大圆柱形,与气管接触面积大,压力小。进一步的,在内层气囊一、内层气囊三、内层气囊五进行充气或者内层气囊二、内层气囊四、内层气囊六进行充气后,所述的外层气囊位于气管内,且处于声门下,保持气道密闭性,减少由于气囊压力过大导致气管粘膜受压部位缺血坏死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与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沿气管插管内壁上行,保证气管插管外观顺滑平整,便于插管操作;且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与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出口设在气管插管端部26cm处,便于医护人员充气放气操作以及对气囊内压力的测量。进一步的,气管插管末端0.5cm处设置一个长度为1cm的椭圆孔,在大量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气管插管主管道堵塞时,通过此孔可以保持气道畅通,同时便于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层气囊开始位置在椭圆孔上方1cm处,不影响椭圆孔的保持气道通畅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此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内部双层多气囊的设计,使得气管插管与气管内壁既有气道密闭性,又不至于长期使同一位置的气管内壁受压,引起气管粘膜缺血坏死;(2)由于外部A、B两个注气阀的设计,使得六个内层气囊有序充气和放气成为可能,间断的充气和放气,降低了气囊给气管内壁带来的持续压力,保护气管粘膜;(3)由于内部双层多气囊的设计,使得此类气管插管即使是部分气囊漏气,该气管插管仍能使用另一组气囊充气保持良好的气道封闭性,不至于像传统单层气囊气管插管,一旦漏气发生,必须拔出气管插管,重新插入另一根气管插管,增加患者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1-气管插管;2-气管插管内金属导丝;3-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头;4-气管插管刻度;5-外层气囊;601-内层气囊一;602-内层气囊二;603-内层气囊三;604-内层气囊四;605-内层气囊五;606-内层气囊六;7-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8-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9-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10-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由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内金属导丝2、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头3、气管插管刻度4、外层气囊5、内层气囊一601、内层气囊二602、内层气囊三6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由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内金属导丝(2)、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头(3)、气管插管刻度(4)、外层气囊(5)、内层气囊一(601)、内层气囊二(602)、内层气囊三(603)、内层气囊四(604)、内层气囊五(605)、内层气囊六(606)、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7)、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8)、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9)、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10)构成,其特征在于:使用注射器通过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8)注气,使内层气囊一(601)、内层气囊三(603)、内层气囊五(605)充气;使用注射器通过所述的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10)注气,使内层气囊二(602)、内层气囊四(604)、内层气囊六(606)充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由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内金属导丝(2)、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头(3)、气管插管刻度(4)、外层气囊(5)、内层气囊一(601)、内层气囊二(602)、内层气囊三(603)、内层气囊四(604)、内层气囊五(605)、内层气囊六(606)、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7)、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8)、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9)、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10)构成,其特征在于:使用注射器通过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8)注气,使内层气囊一(601)、内层气囊三(603)、内层气囊五(605)充气;使用注射器通过所述的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10)注气,使内层气囊二(602)、内层气囊四(604)、内层气囊六(606)充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8)和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10)的外端接口均可与5ml注射器连接,用于注气和抽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A(8)和双数内层气囊连接管末端的注气阀B(10)注气阀均为单向正压阀,不漏气,交替注气操作过程为先充气操作,后放气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气囊交替注气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气囊一(601)、内层气囊三(603)、内层气囊五(605)进行充气或者内层气囊二(602)、内层气囊四(604)、内层气囊六(606)进行充气两种情况下,单数气囊或双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燕萍赵璟朱薇
申请(专利权)人:任燕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