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尤其关于电子装置的控制电路可根据操作模式,致能两个发光二极管的其中之一,或致能两个发光二极管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主动矩阵发光二极管的应用中,每个可独立调光的区域可设计为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举例来说,一区域可包括两个晶体管及一电容(2T1C),用以控制两个发光二极管。其中,两个发光二极管是一起被致能或一起被失能。当两个发光二极管被致能,区域的状态为亮态,当两个发光二极管被失能,区域的状态为暗态。为了提高局部调光的对比程度,区域及区域间的距离会尽量减少,但这将造成两个区域之间的发光干扰。或者为了要增加发光二极管的生命周期(lifetime)时,可以在特定画面底下降低特定群组的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数目。图1是现有技术中,两个区域之间发生发光干扰的示意图。图1为具有发光二极管的侧面示意图及对应的发光强度图。如图1所示,区域z1包括发光二极管111及112,区域z2包括发光二极管121及122,发光二极管111,112,121及122可形成于基板S1。当发光二极管111及112被致能,发光强度的波形图会具有曲线c11及c12,分别对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群组,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以串联方式耦接;及第一控制电路,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用以在第一模式下致能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其中之一,及在第二模式下致能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第一信号线,耦接于所述第一群组,且该第一模式下被致能的第一发光二级管数量小于该第二模式下被致能的第一发光二级管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9 US 62/659,71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群组,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以串联方式耦接;及第一控制电路,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用以在第一模式下致能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其中之一,及在第二模式下致能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及第一信号线,耦接于所述第一群组,且该第一模式下被致能的第一发光二级管数量小于该第二模式下被致能的第一发光二级管数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二群组,所述第二群组邻近于所述第一群组;第二信号线,耦接于所述第二群组;所述第二群组包括第二控制电路、第三发光二极管及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以串联方式耦接;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接收第一电压,所述第二信号线接收第二电压,及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失能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及所述第二信号线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及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致能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且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群组为亮态且所述第二群组为暗态,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群组及所述第二群组为亮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以p型晶体管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正极及负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正极及负极;所述驱动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驱动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用以接收第一参考电压,及所述驱动开关的所述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所述正极;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所述负极用以接收第二参考电压。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正极及负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正极及负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所述正极用以接收第一参考电压;及所述驱动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所述驱动开关的所述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所述负极,及所述驱动开关的所述第二端用以接收第二参考电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开关,其中所述驱动开关以串联方式耦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克毅,陈良禄,丁景隆,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