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45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单元。第一电子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耦接于第一发光二极管,且接收第一数据电压。其中第一电子单元的第一帧周期具有多个驱动时段,且第一驱动单元在多个驱动时段中根据第一数据电压来驱动第一发光二极管。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减少色偏或提高发光效率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主动式(ActiveMatrix,AM)发光二极管可通过调控电流大小来驱动发光二极管,使发光二极管发射出不同亮度的光。但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容易随着电流变化而出现色偏,严重影响画面质量,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以降低色偏或提高发光效率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单元。第一电子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耦接于第一发光二极管,且接收第一数据电压。其中第一电子单元的第一帧周期具有多个驱动时段,且第一驱动单元在多个驱动时段中根据第一数据电压来驱动第一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单元及第二电子单元。第一电子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驱动单元。第二电子单元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耦接于第一发光二极管,且接收第一数据电压。第二驱动单元耦接于第二发光二极管,且接收第二数据电压。其中第一电子单元的第一帧周期具有至少一驱动时段,且第一驱动单元在第一帧周期的至少一驱动时段中根据第一数据电压来驱动第一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二电子单元的第二帧周期具有至少一驱动时段,且第二驱动单元在第二帧周期的至少一驱动时段中根据第二数据电压来驱动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一驱动单元接收第一数据电压的起始时间点及第二驱动单元接收第二数据电压的起始时间点不同,且第一帧周期的至少一驱动时段的起始时间点与第二帧周期的至少一驱动时段的起始时间点相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书中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书中一实施例的电子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书中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行电子单元的操作时序图。图4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行电子单元的操作时序图。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行电子单元的操作时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书中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另一实施例的电子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8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行电子单元的操作时序图。图9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行电子单元的操作时序图。附图标记说明:10、20-电子装置;100(1,1)至100(M,N)、200(1,1)至200(M,N)-电子单元;SN1至SNM-扫描线;EM1至EMM-驱动控制线;D1至DN-数据线;VDD1至VDDN-电压信号线;110-发光二极管;120-驱动单元;130-开关单元;M1A、M1B、M2A、M2B、M3A-晶体管;C1A、C1B-电容;TF1、TF2、TF1’、TF2’、TF1”、TF2”、TFM、TFM’、TFM”-帧周期;TP1至TPM-时段;TSA1至TSAK、TSB1至TSBK、TSA1’至TSAK’、TSB1’至TSBK’、TSA1”至TSA3”、TSB1”至TSB3”、TSA、TSB、TSM1’,TSM2’-驱动时段。具体实施方式在此,「约」、「大致」用语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10%或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致」的含义。图1是本专利技术书中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可包括多个电子单元100(1,1)至100(M,N),M及N是正整数,且M及N例如为等于或大于2的正整数。在有些实施例中,电子单元100(1,1)至100(M,N)可排列成阵列,如在图1中,电子单元100(1,1)至100(1,N)可设置在同一列(row),而电子单元100(1,1)至100(M,1)可设置在同一行(column)。电子单元标示的跨号中的第一个正整数对应为列的项次,而跨号中的第二个正整数对应为行的项次。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例如电子单元100(1,1)的电路示意图。在有些实施例中,电子单元100(1,1)至100(M,N)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电路结构。在图2中,电子单元100(1,1)可包括发光二极管110、驱动单元120及开关单元130。驱动单元120可耦接于发光二极管110,而开关单元130可耦接于驱动单元120。在此若提及两个元件耦接,可包括两个元件直接电性连接或两个元件之间更通过其他元件相互连接。在电子单元100(1,1)的一帧周期中,例如先进行数据储存。举例来说,当电子单元100(1,1)的开关单元130被开启,此时电子单元100(1,1)的驱动单元120可接收到数据线D1所传送的数据电压,此数据电压先储存于驱动单元120的电容之中,后续驱动单元120可根据数据电压来产生对应大小的电流来驱动发光二极管110,使发光二极管110发射出对应的亮度。发光二极管100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微发光二极管(mini-LED,micr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其它合适的发光二极管元件,但不限于此。于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100可包括量子点(quantumdot,QD)材料、荧光(fluorescence)材料、磷光(phosphor)材料、或其它合适的光转换材料,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10可例如为显示设备,发光装置、感测装置、或其它合适的装置,且不限于此。于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应用于拼接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单元130可包括晶体管M1A(例如为开关晶体管),而驱动单元120可包括晶体管M2A(例如为驱动晶体管)、电容C1A及晶体管M3A(例如为控制晶体管),但不限于此。晶体管M1A耦接于扫描线SN1及数据线D1,在进行数据储存时,通过扫描线SN1传送一扫描电压将晶体管M1A开启,使电容C1A能储存数据线D1所传送的数据电压,此过程例如为”数据储存”,使晶体管M2A能在后续的驱动时段中根据数据电压分别产生电流来驱动发光二极管,并通过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量来控制所要发射出光的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管M3A可耦接至驱动控制线EM1,通过驱动控制线EM1所传送的控制电压来控制晶体管M3A的开启或关闭。驱动控制线EM1例如在驱动时段中提供一控制电压来开启晶体管M3A,而驱动控制线EM1例如在其他时段中(例如驱动时段以外的间隔时段)将晶体管M3A关闭,藉以调控驱动时段的时间值或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来调控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亮度。需注意的是,虽然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单元120仅绘示晶体管M2A、电容C1A及晶体管M3A,但于其他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20可例如适需求包括其它的晶体管、电容或其它电路元件。举例来说,驱动单元120可包括补偿晶体管、重置晶体管,且不限于此。需注意的是,虽然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单元的发光二极管110仅绘示一个,但于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10。需注意的是,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晶体管仅绘示三端晶体管(一闸极端、一汲极端及一源极端),但于其它实施例中,一些晶体管可例如包括四端晶体管(两闸极端、一汲极端及一源极端)在图1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例如依序开启第一列至第M列的电子单元。详细来说,第一列至第M列的扫描线例如依序传送扫描电压至所耦接的电子单元,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一驱动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且接收第一数据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单元的第一帧周期具有多个驱动时段,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多个所述驱动时段中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电压来驱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9 US 62/660,206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一驱动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且接收第一数据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单元的第一帧周期具有多个驱动时段,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多个所述驱动时段中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电压来驱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周期中的多个所述驱动时段分别具有相等的时间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周期中的多个所述驱动时段中,至少两个驱动时段具有不相等的时间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周期中的多个所述驱动时段中,两个相邻的驱动时段之间的一间隔时段的时间值相等于另两个相邻的驱动时段之间的一间隔时段的时间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周期中的多个所述驱动时段中,两个相邻的驱动时段之间的一间隔时段的时间值不相等于另两个相邻的驱动时段之间的一间隔时段的时间值。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电子单元,所述第二电子单元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及第二驱动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且接收第二数据电压;其中所述第二电子单元的第二帧周期具有多个驱动时段,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在所述第二帧周期的多个驱动时段中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电压来驱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帧周期中的多个所述驱动时段分别的起始时间点与所述第二帧周期中的多个所述驱动时段分别的起始时间点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名骏丁景隆毛立维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