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164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1:16
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包括高品位镁碳砖、集束管,所述集束管预制在高品位镁碳砖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透气砖改成整体,透气芯内径扩大,集束管支数增加,可以使转炉底吹吹氩时钢液气泡弥散,不仅有助于改善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0.0020的目标,且其整体性更有利于底吹砌筑时的安装定位。

A kind of super large integral air supply brick for reducing carbon and oxygen accumulation at the end of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厂转炉炼钢底吹供气砖
,尤其涉及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
技术介绍
转炉钢水终点碳氧积的高低是衡量钢水质量的关键因素,合理追求转炉终点碳氧积0.0020的目标已经成为国内钢厂的发展趋势,目前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普遍采取以下3种方式:1、增大底吹供气强度及供气时间。2、优化底吹开孔位置。3、增大顶吹氧流量。此3种方法对于转炉内衬供气砖的侵蚀程度显著增大。以现有的底吹设计方案要满足大底吹供气强度及高强度顶吹氧流量,易造成透气砖侵蚀过快,材料成本大幅度攀升且很难满足碳氧积0.0020的目标,因此转炉供气砖的使用方式和设计方案的优化对于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国内对于大型转炉,大型集束管式透气砖一般采用护砖加透气芯组成,转炉砌筑过程中先砌护砖然后加枪芯,此种方式给砌筑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出现定位不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供气砖砖型较大,一体成型,不仅能够满足大的供气强度,且其整体性更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安装定位。本专利技术有利于吹氩时钢液中气泡的弥散,使钢水搅拌更加均匀,同时增加底吹使用寿命,转炉终点碳氧积低于0.0020,典型值为0.001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包括高品位镁碳砖、集束管,所述集束管预制在高品位镁碳砖中。所述高品位镁碳砖为大型炉底砖,砖型为楔形,砖体的相对两侧为圆弧型,另外相对的两侧为直边,砖长L为900-1300mm;砖体大端面的大圆弧的弦长D1为500-720mm,大圆弧的半径R1为900-2000mm,小圆弧的弦长d1为400-620mm,小圆弧的半径r1为800-1900mm;砖体小端面的大圆弧的弦长D2为400-640mm,大圆弧的半径R2为800-1850mm,小圆弧的弦长d2为350-580mm,小圆弧的半径r2为650-1660mm。所述集束管包括总管和若干个单支集束管,所述总管与若干个单支集束管相互连通,单支集束管分布范围为φ90mm-φ200mm。所述集束管中单支集束管的直径为2-3mm,单支集束管排布为4-6环,每环排布支数按第1环3-5支,第2环5-8支,第3环8-10支,第4环10-12支,第5环12-15支,第6环15-18支。所述的高品位镁碳砖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3mm<粒度≤5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5-10份、1mm<粒度≤3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10-35份、0.1mm<粒度≤1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10-30份、酚醛树脂2.5-3.5份、大鳞片石墨10-15份、200目98金属铝粉≤3.5份、325目98金属硅粉≤0.5份、硼化钙≤0.35份、碳化硼≤0.35份、4012树脂粉≤1份、含碳树脂粉≤1份、大结晶电熔镁砂粉180目5-7.8份。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上述重量份数配料,将3mm<粒度≤5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1mm<粒度≤3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粒度≤1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大鳞片石墨、200目98金属铝粉、325目98金属硅粉、硼化钙、碳化硼、大结晶电熔镁砂粉用碾轮式混练机混合搅拌3-5min,然后缓慢加入酚醛树脂、4012树脂粉和含碳树脂粉,搅拌30min以上出料,出料温度控制55℃-60℃;2)混好的泥料充分困料24-36小时,将困好的泥料装入固定有集束管的模具中,泥料填好后,采用冷等静压设备成型,压力制度按照最高压力170Mpa,保压5-10分钟;3)成型后的砖坯用干燥窑干燥,最高温度260℃,保温5小时;4)干燥后的砖坯经过切砖,打磨后焊接底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供气砖砖型较大,一体成型,不仅能够满足大的供气强度,且其整体性更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安装定位。本专利技术加大了集束管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吹氩时钢液中气泡的弥散,使钢水搅拌更加均匀,同时采用复合抗氧化剂,提高材质增加底吹使用寿命,能有效适应转炉终点碳氧积0.0020的目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的俯视图(实施例1)。图中:1-集束管、2-高品位镁碳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包括高品位镁碳砖2、集束管1,所述集束管1预制在高品位镁碳砖2中。所述高品位镁碳砖为大型炉底砖,砖型为楔形,砖体的相对两侧为圆弧型,另外相对的两侧为直边,砖长L为900-1300mm;砖体大端面的大圆弧的弦长D1为500-720mm,大圆弧的半径R1为900-2000mm,小圆弧的弦长d1为400-620mm,小圆弧的半径r1为800-1900mm;砖体小端面的大圆弧的弦长D2为400-640mm,大圆弧的半径R2为800-1850mm,小圆弧的弦长d2为350-580mm,小圆弧的半径r2为650-1660mm。所述集束管包括总管和若干个单支集束管,所述总管与若干个单支集束管相互连通,总管连通高品位镁碳砖的大端面,单支集束管连通高品位镁碳砖的小端面,单支集束管分布范围为φ90mm-φ200mm。所述集束管中单支集束管的直径为2-3mm,单支集束管排布为4-6环,每环排布支数按第1环3-5支,第2环5-8支,第3环8-10支,第4环10-12支,第5环12-15支,第6环15-18支。所述的高品位镁碳砖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3mm<粒度≤5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5-10份、1mm<粒度≤3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10-35份、0.1mm<粒度≤1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10-30份、酚醛树脂2.5-3.5份、大鳞片石墨10-15份、200目98金属铝粉≤3.5份、325目98金属硅粉≤0.5份、硼化钙≤0.35份、碳化硼≤0.35份、4012树脂粉≤1份、含碳树脂粉≤1份、大结晶电熔镁砂粉180目5-7.8份。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上述重量份数配料,将3mm<粒度≤5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1mm<粒度≤3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粒度≤1mm的大结晶电熔镁砂颗粒、大鳞片石墨、200目98金属铝粉、325目98金属硅粉、硼化钙、碳化硼、大结晶电熔镁砂粉用碾轮式混练机混合搅拌3-5min,然后缓慢加入酚醛树脂、4012树脂粉和含碳树脂粉,搅拌30min以上出料,出料温度控制55℃-60℃;2)混好的泥料充分困料24-36小时,将困好的泥料装入固定有集束管的模具中,泥料填好后,采用冷等静压设备成型,压力制度按照最高压力170Mpa(0-170Mpa,15Min;170Mpa保压,5Min;170-0Mpa泄压,6Min),保压5-10分钟;3)成型后的砖坯用干燥窑干燥,最高温度260℃(室温-80度,升温6小时;80-120度,升温2小时;120-260度,升温8小时;260度保温,5小时),保温5小时;4)干燥后的砖坯经过切砖,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品位镁碳砖、集束管,所述集束管预制在高品位镁碳砖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品位镁碳砖、集束管,所述集束管预制在高品位镁碳砖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品位镁碳砖为大型炉底砖,砖型为楔形,砖体的相对两侧为圆弧型,另外相对的两侧为直边,砖长L为900-1300mm;砖体大端面的大圆弧的弦长D1为500-720mm,大圆弧的半径R1为900-2000mm,小圆弧的弦长d1为400-620mm,小圆弧的半径r1为800-1900mm;砖体小端面的大圆弧的弦长D2为400-640mm,大圆弧的半径R2为800-1850mm,小圆弧的弦长d2为350-580mm,小圆弧的半径r2为650-16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管包括总管和若干个单支集束管,所述总管与若干个单支集束管相互连通,单支集束管分布范围为φ90mm-φ2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管中单支集束管的直径为2-3mm,单支集束管排布为4-6环,每环排布支数按第1环3-5支,第2环5-8支,第3环8-10支,第4环10-12支,第5环12-15支,第6环15-18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的超大型整体式供气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战昱明孙逊张程徐福余李志义李瑞鹏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市和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