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4093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的方法,包括调节池曝气系统、活性污泥回流系统、SS沉淀分离阶段和药剂投加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药剂的投加工作和相关费用,降低成本:二沉池污泥的PH值为7,回流至调节池,可回调调节池内液体的PH,因此会减少沉淀分离阶段碱液的投加量;二沉池污泥为活性污泥,可吸附原水的SS和增加进入气浮池污水的SS的浓度,增加了SS之间的碰撞概率,便于形成絮凝体,因此可以减少沉淀分离阶段碱液絮凝剂及助凝剂的投加量;二沉池污泥为活性污泥,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降解水中有机物,实质上也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环节的负荷,间接减少了处理投资和占地面积。

A method of soybean product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activated sludge reflu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方法。
技术介绍
豆制品废水的特点是废水的排放量大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以豆腐生产为例,黄泔水COD高达20000到30000mg/L,泡豆水COD为2000到4000mg/L,洗涤冲洗水COD为500到1500mg/L。泡豆水的主要成分有水溶性非蛋白氮、棉籽糖等寡糖,柠檬酸等有机酸以及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等,此外,还有异黄酮等色素类物质。黄泔水的组成更为复杂,除含泡豆水的所有成分以外,还含有蛋白质(大豆清蛋白、大豆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氨基酸、脂类等。豆腐生产清洗用水中含有大豆清蛋白、糖类、豆渣和清洁剂等。BOD5/CODcr之比高达0.55-0.65,C:N:P平均为100:4.7:0.2,适宜用生物法处理,但pH值约4.5-5之间,需要在预处理时进行PH调整,此外SS由于产品不同存在差异,但介于1500-5000mg/L之间,也需要在预处理时进行分离去除。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预处理时降低SS含量和调节PH,然后采用水解酸化或厌氧作为厌氧处理环节,其后跟好氧生化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曝气系统、活性污泥回流系统、SS沉淀分离阶段和药剂投加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水引入调节池内,调节池停留时间根据生产特点设置为16h,池内设有曝气装置,用鼓风机提供空气源,池内设置的提升泵和流量计将废水进入SS沉淀分离阶段;S2:将活性污泥分离环节分离出的活性污泥通过排泥系统回流至好氧环节,剩余的全部回流至调节池;S3: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SS沉淀分离阶段过程中投加碱液,投加量由设置在SS沉淀分离阶段的PH在线控制仪来控制,碱液投加系统固体投加量为每吨污水60‑80g,其中溶解溶度为20‑30%,液体投加量为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曝气系统、活性污泥回流系统、SS沉淀分离阶段和药剂投加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水引入调节池内,调节池停留时间根据生产特点设置为16h,池内设有曝气装置,用鼓风机提供空气源,池内设置的提升泵和流量计将废水进入SS沉淀分离阶段;S2:将活性污泥分离环节分离出的活性污泥通过排泥系统回流至好氧环节,剩余的全部回流至调节池;S3: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SS沉淀分离阶段过程中投加碱液,投加量由设置在SS沉淀分离阶段的PH在线控制仪来控制,碱液投加系统固体投加量为每吨污水60-80g,其中溶解溶度为20-30%,液体投加量为2-3‰,PAC溶解浓度为15%,液体投加量3-8‰,PAM溶解浓度2‰,液体投加1.5-3‰;S4:投加药剂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SS沉淀分离阶段后在沉淀环境中进行SS与污水分离,沉淀表面负荷为0.8-1.0m3/m2h,池内停留时间为4-6h,池内配置排泥系统;S5:SS沉淀分离阶段出水进入后续生化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池内还设置有提升泵、电磁流量计及液位计,特备配置曝气系统,其中汽水比为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回流处理豆制品废水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彦鹏田政操程国磊武天明王民利邢晓静薛水波陈广胜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绿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