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勇清专利>正文

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86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设置在针管座前端的针管、连接在针管座后端的手柄座、活动套设在针管座上的滑套以及套设在针管上的针管护套,所述滑套与针管座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相对针管座移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与滑块,滑块匹配嵌设在滑槽内,且滑块在滑槽内沿着滑槽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所述滑槽的轨迹是由至少两条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光滑曲线,相邻的两条线段之间具有夹角γ;所述滑套上设有弹片组件,所述针管座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残留血液的外滴、污染,提高医疗安全性,降低人身安全隐患。

A blood sampling needle for preventing secondary acu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
技术介绍
采血针,是一种在医疗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的仪器,属于一次性用品,其结构通常包括输入针座、采血针头、输出针座以及软管,采血针头设置在输入针座上,输出针座通过软管与输入针座连通,另外,输出针座与集血管连接。这种采血针,在采血针头针刺患者并采血完成拔出后,没有对采血针头进行处理,采血针头暴露在外,如若处理不当,极易出现采血针头二次扎到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811644A公开了一种采血针,包括针管座、针管,还包括底座、滑动机构和针管护套,针管座的第一端与针管连接,针管座的第二端与底座连接,针管护套装配在针管座的第一端上,且与滑动机构的第一端接触,滑动机构的第二端与底座活动连接,针管座套设在滑动机构的空腔内,滑动机构的第二端的尺寸小于针管座的第一端的尺寸,滑动机构能相对于针管座滑动,针管座的第一端设有卡槽,滑动机构的第二端设有卡凸,当滑动机构滑动到滑动机构的第二端与针管座的第一端接触的位置时,卡凸卡入卡槽中,且滑动机构完全包裹针管。上述结构的采血针,滑动机构能够包裹住针管,有限防止了采血针二次扎伤人的情况发生,但是,其结构还存在着如下缺陷:1、采血针在采完血从人体静脉拔出后,在针管上可能附带有少量人体血液,滑动机构只是从针管的外围将针管包裹在内,针管上的血液可能向外滴出,造成污染;2、滑动机构推动以及卡接不够流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的一次性采血针可能造成血液外滴而发生的污染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设置在针管座前端的针管、连接在针管座后端的手柄座、活动套设在针管座上的滑套以及套设在针管上的针管护套,所述滑套与针管座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相对针管座移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与滑块,滑块匹配嵌设在滑槽内,且滑块在滑槽内沿着滑槽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所述滑槽的轨迹是由至少两条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光滑曲线,相邻的两条线段之间具有夹角γ;所述滑套上设有弹片组件,所述针管座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整体处于针管座上;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前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匹配包裹住针管,且滑套的轴线与针管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针管的前端匹配抵在滑套内壁的存血槽内。所述存血槽内设有若干截面呈倒“V”型的沥血条,所述若干沥血条呈沿径向左右相邻紧挨排列;所述沥血条的延伸方向与滑套的轴向一致。所述滑槽对称的设置在针管座的两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槽与斜段槽,所述直段槽与斜段槽之间通过圆弧槽过渡连接,所述直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后端,且直段槽的直线轨迹与滑槽的轴线为平行,斜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前端;所述滑块设置在滑套内壁的后部,滑块匹配在滑槽内,且滑块的延伸方向与滑套的轴线为平行。所述弹片组件包括卡板与弹片,所述卡板、弹片均处于滑套底部的开口孔内,且卡板与弹片的左侧、右侧与开口孔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卡板的前端与开口孔内壁连接,弹片的后端与开口孔内壁连接,卡板的后端与弹片的前端之间具有间隔,从而使得弹片以后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卡板以前端为支点具有向上向下的弹性形变力;所述弹片的前端具有向上拱起的凸块。所述卡板、弹片与滑套的轴线为平行。所述卡板、弹片整体处于开口孔内。所述后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底部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弹片前端的凸块匹配。所述前卡接装置为设置在针管座底部前端的卡块,所述卡块的前端与卡板的后端匹配。所述卡块的后端与针管座的底面形成了夹角槽,所述弹片前端抵在夹角槽内。所述卡块前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卡板后端的端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斜段槽连接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β。所述针管座的底面沿轴向的轨迹与滑槽的轨迹一致。所述滑套的底面与前端之间具有倒角面;且滑套的顶面设有防滑槽。所述手柄座包括座体与设置在座体一侧的手柄,所述座体的底面具有开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整体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在滑套内设有存血槽内,在滑套相对针管座沿着滑槽的轨迹向前移动并最终到位时,针管刚好处于存血槽内,并且针管的前端与存血槽的第一接触点为存血槽的前侧壁,随着滑套的不断前移,针管的前端在存血槽内以前侧壁朝向后侧壁的方向划过,并划过一小段距离,最佳的停止位置是处于存血槽的中部,而在此过程中,存血槽内的若干截面呈倒“V”型的沥血条,可以很好的将针管前端的残留血液沥在其上,避免血液集中在一个点上后导致流动的情况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手柄座底面的开口,便于整个采血针的装配,也便于观察后卡接装置与弹片之间的卡接是否到位,避免误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滑槽采用多段式结构,从而使得滑套实现变向移动,并成功使得针管前端恰好与存血槽接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可以避免残留血液的外滴、污染,提高医疗安全性,降低人身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立体分解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图3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轴线位置的处于未使用状态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图4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滑动机构位置的处于未使用状态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图5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轴线位置的处于使用后状态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图6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滑动机构位置的处于使用后状态的结构剖视图(不包含采血导管与采血管穿刺针);图7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滑套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滑套的存血槽位置的结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的针管座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1、设置在针管座1前端的针管2、连接在针管座1后端的手柄座3、活动套设在针管座1上的滑套4以及套设在针管2上的针管护套5,所述针管座1通过采血导管6与采血管穿刺针7连接,所述滑套4与针管座1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4相对针管座1移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8与滑块9,滑块9匹配嵌设在滑槽8内,且滑块9在滑槽8内沿着滑槽8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所述滑槽8的轨迹是由至少两条线段a依次连接而成的光滑曲线,相邻的两条线段a之间具有夹角γ;所述滑套4上设有弹片组件10,所述针管座1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10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整体处于针管座1上;当滑套4的弹片组件10与前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4匹配包裹住针管2,且滑套4的轴线与针管2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针管2的前端匹配抵在滑套4内壁的存血槽11内。所述存血槽11内设有若干截面呈倒“V”型的沥血条12,所述若干沥血条12呈沿径向左右相邻紧挨排列;所述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设置在针管座前端的针管、连接在针管座后端的手柄座、活动套设在针管座上的滑套以及套设在针管上的针管护套,所述滑套与针管座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相对针管座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与滑块,滑块匹配嵌设在滑槽内,且滑块在滑槽内沿着滑槽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所述滑套上设有弹片组件,所述针管座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整体处于针管座上;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前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匹配包裹住针管,且滑套的轴线与针管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针管的前端匹配抵在滑套内壁的存血槽内;所述滑槽对称的设置在针管座的两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槽与斜段槽,所述直段槽与斜段槽之间通过圆弧槽过渡连接,所述直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后端,且直段槽的直线轨迹与滑槽的轴线为平行,斜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前端;所述滑块设置在滑套内壁的后部,滑块匹配在滑槽内,且滑块的延伸方向与滑套的轴线为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包括针管座、设置在针管座前端的针管、连接在针管座后端的手柄座、活动套设在针管座上的滑套以及套设在针管上的针管护套,所述滑套与针管座之间通过滑动机构使得滑套相对针管座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与滑块,滑块匹配嵌设在滑槽内,且滑块在滑槽内沿着滑槽首端至末端的轨迹方向移动;所述滑套上设有弹片组件,所述针管座的前部、后部分别设有与弹片组件匹配的前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后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整体处于针管座上;当滑套的弹片组件与前卡接装置匹配时,滑套匹配包裹住针管,且滑套的轴线与针管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针管的前端匹配抵在滑套内壁的存血槽内;所述滑槽对称的设置在针管座的两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槽与斜段槽,所述直段槽与斜段槽之间通过圆弧槽过渡连接,所述直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后端,且直段槽的直线轨迹与滑槽的轴线为平行,斜段槽靠近针管座的前端;所述滑块设置在滑套内壁的后部,滑块匹配在滑槽内,且滑块的延伸方向与滑套的轴线为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血槽内设有若干截面呈沥血条,所述若干沥血条呈沿径向左右相邻紧挨排列;所述沥血条的延伸方向与滑套的轴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二次针刺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沥血条的截面为倒“V”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清
申请(专利权)人:李勇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