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292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在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头端边缘1‑3cm处开侧孔,可以有效避免导管头贴壁导致的采血困难,导管头端边缘3.5‑4.5cm处设计一个弯曲部,符合肾上腺静脉的解剖特点和不同医生的操作习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还能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以及上下肢不同路径角度的使用,使得静脉采血的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临床上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因为右侧肾上腺静脉解剖位置和结构的特点,没有合适的采血介入导管等原因,使得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较低,是该技术的难点。右侧肾上腺静脉从下腔静脉开口,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呈向下的锐角,主干短小,血管细小。目前经上肢路径的方法多用5F的肾动脉造影管进行右侧肾上腺静脉的采血,但因为主干短小及血管细小,导管头端容易顶到血管壁,造成血液无法采出,或采血很慢,造成堵管。因此有介入操作医生用注射器针头在导管头端打侧孔,这种侧孔边缘难免毛糙,容易损伤管壁较薄的静脉,导致静脉夹层,局部血肿。此外,用注射器针头打的侧孔容易形成活瓣,静脉压力低,采血的负压使活瓣堵管,反而造成采血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右侧肾上腺静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专用的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提高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专用的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使得采收血液简单易行、速度快,不会堵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右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包括头端、弯曲部、管体、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头端边缘1-2cm处开侧孔。所述的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所述导管的弯曲部的角度为45°或135°。所述的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所述的导管的弯曲部与头端边缘的距离为3.5-4.5cm。所述的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所述导管的管体的长度为80-150cm。优选地,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的适用于上肢血管路径的导管弯曲度为135°,适用于下肢血管路径的导管弯曲度为45°。所述的导管管体长度为80-150cm,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在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头端边缘1-3cm处开侧孔,可以使得静脉采血的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2)本技术在导管边缘开侧孔,可以有效避免导管头贴壁导致的采血困难,导管头端边缘3.5-4.5cm处设计一个弯曲部,符合肾上腺静脉的解剖特点和不同医生的操作习惯。(3)本技术采用135°和45°两种不同弯曲角度的导管,适用于上肢跟下肢血管路径不同弯曲度。(4)本技术采用管体长度为80-150cm的导管,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需求。(5)本技术解决目前采用的导管操作是导管头端顶到血管壁、导管前段弯曲度不合适、用针头打的侧孔形成活瓣导致的采血困难,以及用针头打的侧孔损伤管壁较薄的静脉,导致静脉夹层,局部血肿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图。图中:1-头端、2-侧孔、3-弯曲部、4-管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实施例1将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头端1边缘1cm处开有侧孔2,导管的弯曲部3与头端1边缘的距离为3.5cm,其中弯曲部3的角度为45°,适用于下肢的检测,导管管体4设置成80cm,适合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使用。实施例2将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头端1边缘2cm处开有侧孔2,导管的弯曲部3与头端1边缘的距离为4cm,其中弯曲部3的角度为135°,适用于上肢的检测,导管管体4设置成100cm,适合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使用。实施例3将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头端1边缘3cm处开有侧孔2,导管的弯曲部3与头端1边缘的距离为4.5cm,其中弯曲部3的角度为45°,适用于下肢的检测,导管体4设置成120cm,适合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使用。实施例4将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头端1边缘3cm处开有侧孔2,导管的弯曲部3与头端1边缘的距离为4cm,其中弯曲部3的角度为135°,适用于上肢的检测,导管管体4设置成150cm,适合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使用。本技术在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前端开侧孔2,且设计一个弯曲部3解决导管头端1顶到血管壁、导管前段弯曲度不合适、用针头打的侧孔2形成活瓣导致的采血困难,以及用针头打的侧孔2损伤管壁较薄的静脉,导致静脉夹层,局部血肿等问题;本技术设计135°和45°两种不同角度的采血介入导管可以满足上下肢不同采血角度的需求;设计80-150cm的管体4,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技术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技术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技术中心概念。所以,本技术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技术可能还包括属于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包括头端(1)、弯曲部(3)、管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头端(1)边缘1‑2cm处开侧孔(2);所述弯曲部(3)与头端(1)边缘的距离为3.5‑4.5cm;所述导管的弯曲部(3)的角度为45°或135°;所述导管的管体(4)的长度为80‑15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右肾上腺静脉采血介入导管,包括头端(1)、弯曲部(3)、管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头端(1)边缘1-2cm处开侧孔(2);所述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玲黄锋黄荣杰陈务贤黄江南梁雪华王献满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