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及光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74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及光伏建筑,该排水支撑结构包括排水槽及支撑件,其中,支撑件在排水槽两侧对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支撑件在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进行支撑,或者,支撑件在排水槽两侧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支撑件在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由此可见,上述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采用了排水部分和支撑部分分开的分体式结构,排水槽仅用于排水,支撑件仅用于提供支撑,通过功能的分化,对提供不同功能的部件针对性的选用材质以及结构,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及光伏建筑
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及光伏建筑。
技术介绍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这就要求建筑结构与光伏组件之间实现可靠连接,且同时能够兼具防雨水渗漏、防风、防震动、通风散热等功能。目前,光伏组件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建筑屋面,安装支架兼具排水以及支撑的作用,既需要提供足够的强度为光伏组件提供稳定的支撑,又需要满足防腐、防水的要求以应对严苛的环境,因此导致安装支架的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降低成本,改善光伏建筑经济性的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包括: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包括排水槽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两侧对所述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所述排水槽以及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或者,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两侧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优选地,所述排水槽的顶部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搭接平台,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搭接平台与所述支撑平台配合连接,且所述排水槽通过所述支撑件连接于光伏建筑屋面。优选地,位于上游的所述排水槽的末端搭接在位于下游的所述排水槽的上端,且两个所述排水槽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件。优选地,所述防水密封件与所述排水槽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挡水凸起,所述挡水凸起沿所述排水槽的宽度方向从所述防水密封件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组件安装座,所述组件安装座横跨于所述排水槽的上方,所述组件安装座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或者所述组件安装座的两端与所述排水槽以及所述支撑件同时连接;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组件安装座连接将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夹紧。优选地,所述组件安装座的中部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组件安装座的两端之间形成有下凹的防回流槽。优选地,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组件安装座上设置有加强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光伏组件;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屋面。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包括排水槽以及支撑件,其中,支撑件在排水槽两侧对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支撑件在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进行支撑,或者,支撑件在排水槽两侧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支撑件在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综上,排水槽可以单独固定在光伏建筑屋面,也可以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光伏建筑屋面,当排水槽依靠自身结构固定于光伏建筑屋面时,支撑件仅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当排水槽通过支撑件连接与光伏建筑屋面时,支撑件同时对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提供支撑;由此可见,上述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对现有的安装支架功能进行了分解,对应的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将排水部分和支撑部分分开,排水槽仅用于排水,不再为光伏组件提供支撑,因此其可以采用防腐防水材料制成薄壁结构以降低成本,而支撑件仅用于提供支撑,不参与排水,不需要具有防腐防水功能,只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即可,通过功能的分化,对提供不同功能的部件针对性的选用材质以及结构,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由于该光伏建筑采用了如上所述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因此光伏建筑兼具上述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排水槽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排水槽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排水槽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排水槽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防水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排水槽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排水槽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的连接结构主视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与光伏组件装配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与光伏组件装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组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组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组件在光伏建筑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0、10a、10b、10c为排水槽;11为搭接平台;20为支撑件;21为支撑平台;22为固定平台;30、40为紧固件;50为光伏建筑屋面横梁;60为防水密封件;61为挡水凸起;70为连接件;80为组件安装座;81为支撑面;82为限位凸台;83为安装平台;84为防回流槽;85为加强腔;90为压块;100为紧固螺栓;110为光伏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以达到降低成本,改善光伏建筑经济性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光伏建筑。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的主视图。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该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包括排水槽10以及支撑件20。其中,支撑件20在排水槽10两侧对排水槽10以及光伏组件110进行支撑,且支撑件20在排水槽10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排水槽10以及光伏组件110进行支撑,或者,支撑件20在排水槽10两侧对光伏组件110进行支撑,且支撑件20在排水槽10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光伏组件110进行支撑;综上,由于支撑件20需要在排水槽10两侧对排水槽10或排水槽10与光伏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槽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两侧对所述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所述排水槽以及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或者,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两侧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槽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两侧对所述排水槽以及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所述排水槽以及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或者,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两侧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顶部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搭接平台,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搭接平台与所述支撑平台配合连接,且所述排水槽通过所述支撑件连接于光伏建筑屋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游的所述排水槽的末端搭接在位于下游的所述排水槽的上端,且两个所述排水槽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建筑排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件与所述排水槽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挡水凸起,所述挡水凸起沿所述排水槽的宽度方向从所述防水密封件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邢峰吴国欧梅晓东邹绍琨李二斌牛孝先徐双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