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73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安全的变频器,具有用于安装IGBT模块的本体,在本体的顶部设有风机,在本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通风孔,风机通过通风孔加快对IGBT模块的散热速度,在风机的顶部设有盖板,其中,在本体的顶部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在凹槽的对侧设有方形的通孔,在盖板的一侧的下部形成凸起部,在盖板的另一侧设有卡件,凸起部及卡件分别嵌入凹槽及通孔,使得盖板盖合在本体的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频器。
技术介绍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的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组的导通或截止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设计结构简单的变频器,是亟需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变频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变频器,具有用于安装IGBT模块的本体,在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风机,在所述本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通风孔,所述风机通过所述通风孔加快对所述IGBT模块的散热速度,在所述风机的顶部设有盖板,其中,在所述本体的顶部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对侧设有方形的通孔,在所述盖板的一侧的下部形成凸起部,在所述盖板的另一侧设有卡件,所述凸起部及所述卡件分别嵌入所述凹槽及所述通孔,使得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本体的顶部。可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是可分离地连接。可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前端安装有前盖板,所述前盖板用于盖合所述本体的前侧。可选地,在所述本体的下侧设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切换输入的电流或电压。可选地,在所述IGBT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IGBT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耦接于所述IGBT模块的正输入端,所述二极管用于防止输入所述IGBT模块的信号反接,以防损坏所述IGBT模块。在本技术所述的变频器中,在本体内设有IGBT模块,在本体的顶部设有风机及盖板,且在本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通风孔,风机通过通风孔对IGBT模块进行加速散热,从而有效地提高散热效果。其中,在本体的顶部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在凹槽的对侧设有方形的通孔,在盖板的一侧的下部形成凸起部,在盖板的另一侧设有卡件,凸起部及卡件分别嵌入凹槽及通孔,使得盖板盖合在本体的顶部。与现有的变频器相比,本技术大部分的结构连接采用的卡扣固定,使得变频器的连接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时拆卸更为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变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变频器的前盖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IGBT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变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变频器的前盖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变频器主要包括本体10、底座20及前盖板30。具体地,本体10的外形为长方体的结构,其内部为镂空结构,在本体10的顶部安装有风机106。其中,通过螺钉将风机106固定在本体10内。在本体10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通风孔11,风机106与通风孔11配合使用,能够加快变频器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降低IGBT模块12(IGBT模块安装在变频器的内部,图1中未示出IGBT模块的具体位置)及铝板的温度。进一步地,在风机106的顶部设有盖板107。具体地,在本体10的顶部的一侧形成有凹槽108a,在凹槽108a的对侧设有至少一个方形的通孔109a。进一步地,在盖板107的一侧的下部形成凸起部108b,在盖板107的另一侧设有卡件109b。具体地,安装时,将盖板107的凸起部108b和卡件109b分别卡入本体10的凹槽108a和通孔109a内,使得盖板107较为稳固地安装在本体10上。其中,通过卡扣的连接,可提升盖板107与本体10安装的灵活性,对风机106及内部的通风孔进行清理时,可将凸起部108b拉起,然后再将卡件109b横向移出即可,操作较为简单。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变频器装卸的便捷性,可在本体10的底部安装底座20。底座20的中间为凹陷结构,在凹陷位置处至少设有两块隔板201,在底座20的两侧的上边缘形成有对称的凸起卡扣。安装时,将卡扣嵌入本体10槽体内,底座20通过卡扣固定在本体10的底部,其中,底座20与本体10是可分离地连接。结合图2所示,在本体10的前端安装有长方形的前盖板30(图1中未示出前盖板30的具体位置)。其中,前盖板30的上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透明塑胶片,在塑胶片的下侧设有旋钮开关301。具体地,在前盖板30的一侧设有铰接块,前盖板30通过铰接块与本体10连接,盖合在本体10的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变频器输入信号的可调性,可在本体10的下侧设有切换开关101。具体地,切换开关101与变频器内的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切换输入IGBT模块12的电流或电压,通过IGBT模块12的导通与截止,改变输出电压的幅值及频率。进一步地,在切换开关101的一侧设有PU接口102,其用于连接变频器的操作单元,利用PU接口102与通信电缆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在计算机上编制用户程序实现对变频器进行运行状态的监控、运行频率的设定、启动及停止等操作。更进一步地,在PU接口102的一侧设有电源接线端子103。其中,电源接线端子103用于与外部输入的电源及内部操作单元连接,通过电源接线端子103实现电源之间的交互。其中,隔板201将电源接线端子103的接线端子隔离,以提高输入端电源的安全性。在电源接线端子103的上方设有控制单元接线端子104。其中,在控制单元接线端子104上设有多个I/O端口。进一步地,在控制单元接线端子104的上方设有显示面板105。显示面板105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控制单元输入的操作指令。图3是IGBT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IGBT模块12具有开关特性,其中,IGBT的开关特性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开关速度,主要指标是开关过程中各部分的时间;另一个是开关过程中的损耗。具体地,IGBT的开关特性是指漏极电流与漏源电压之间的关系。在IGBT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具有整流、续流的作用。具体地,二极管D1的阳极与IGBT模块12的负极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于IGBT模块12的正极输入端。由二极管D1的导通方向可知,二极管D1的导通方向从二极管D1的阳极指向二极管D1的阴极。因此,当IGBT模块1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到直流输入的正极时,电流的流通方向与二极管D1的导通方向相同,因此,直流输入可以与IGBT模块12正常导通。当IGBT模块1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到直流输入的负极时,由于电流的方向与二极管D1的导通方向不同,此时,二极管D1相当于将电路切断,使得输入IGBT模块12的电流无法形成完整的回路。此时,直流输入无法给IGBT模块12供电,从而实现对IGBT模块12的保护。此外,在具体连接时,该直流输入可以通过不同的器件实现,既可以为直流电源,也可以为交流变直流的直流转换器,均可以应用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IGBT模块12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有直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安装IGBT模块的本体,在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风机,在所述本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通风孔,所述风机通过所述通风孔加快对所述IGBT模块的散热速度,在所述风机的顶部设有盖板,其中,在所述本体的顶部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对侧设有方形的通孔,在所述盖板的一侧的下部形成凸起部,在所述盖板的另一侧设有卡件,所述凸起部及所述卡件分别嵌入所述凹槽及所述通孔,使得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本体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安装IGBT模块的本体,在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风机,在所述本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通风孔,所述风机通过所述通风孔加快对所述IGBT模块的散热速度,在所述风机的顶部设有盖板,其中,在所述本体的顶部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对侧设有方形的通孔,在所述盖板的一侧的下部形成凸起部,在所述盖板的另一侧设有卡件,所述凸起部及所述卡件分别嵌入所述凹槽及所述通孔,使得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本体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亨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捷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