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612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包括线圈、内护盒、导线和绕组,所述线圈上设置有接线头,通过所述接线头与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内护盒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线圈通过环氧树脂浇注固设在所述内护盒中;所述内护盒的外侧设有绕线固定结构,所述导线和所述绕组通过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固定缠绕在所述内护盒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线圈用环氧树脂浇注固定在内护盒内,取代缠绕特殊绝缘胶带,从而起到更好的绝缘效果,还能很好的杜绝耐压不合格,同时,优化操作工序,很大程度上缩短操作时间。还通过内护盒外部的绕线固定结构,将缠绕在内护盒上的导线和绕组很好的固定住,防止其使用时发生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电流互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根据不同的被测对象会有不同的电流互感器类型。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芯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现有技术采用线圈焊接二次线后需要穿过热缩管绝缘,整个线圈需要包裹特殊材质的绝缘胶带,这种绝缘胶带生产工艺复杂,包裹线圈工序繁琐,且包裹后的绝缘效果并不理想,完成后需在包好的线圈四周穿一次绕组,耐压测试存在不良品,同时还需要进行多次检测工序,延长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通过将线圈用环氧树脂浇注固定在内护盒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绝缘效果,同时通过内护盒外侧的绕线固定结构,将缠绕在内护盒上的导线和绕组很好的固定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包括线圈、内护盒、导线和绕组,所述线圈上设置有接线头,通过所述接线头与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内护盒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线圈通过环氧树脂浇注固设在所述内护盒中。所述内护盒的外侧设有绕线固定结构,所述导线和所述绕组通过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固定缠绕在所述内护盒的外部。导线通过焊接到接线头上与线圈连接。线圈通过环氧树脂浇注固定在内护盒中,替代缠绕特殊绝缘带,可以起到更加有效的绝缘作用,缩短了操作工序,节省了操作时间。优选的,所述内护盒中心处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贯穿开设有中孔,且所述套筒侧壁与所述内护盒的内侧壁形成安装槽,所述线圈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优选的,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三固定环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为一侧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固定环为两个一侧开口且互相对称的环状结构。所述固定孔为互相对称的双孔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三固定环的开口大小为四分之一圆弧长度。固定环为一侧开口的环状结构,绕组在进行缠绕后,可以通过开口卡入环状结构中,从而达到固定绕组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的第一切线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第二切线呈90°。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对称轴与所述固定孔的对称轴呈90°。所述第一固定环的第一切线与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对称轴呈90°。优选的,所述导线通过所述固定孔从所述内护盒中引出。优选的,所述绕组依次通过所述中孔、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环和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缠绕在所述内护盒的外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将线圈用环氧树脂浇注固定在内护盒内,取代缠绕特殊绝缘胶带,从而起到更好的绝缘效果,还能很好的杜绝耐压不合格,同时,优化操作工序,取消原有的耐压全检工序和线长全检工序,很大程度上缩短操作时间;2、本技术通过内护盒外部的绕线固定结构,将缠绕在内护盒上的导线和绕组很好的固定住,防止其使用时发生滑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线圈未塑封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内护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线圈塑封后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线圈塑封后引线和绕组缠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线圈1、内护盒2、套筒21、中孔22、安装槽23、导线3、绕组4、第一固定环5、第一切线51、第二固定环6、第二切线61、第三固定环7、固定孔8。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包括线圈1、内护盒2、导线3和绕组4,所述线圈1上设置有接线头,通过所述接线头与所述导线3连接;所述内护盒2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线圈1通过环氧树脂浇注固设在所述内护盒2中;所述内护盒2的外侧设有绕线固定结构,所述导线3和所述绕组4通过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固定缠绕在所述内护盒2的外部。所述内护盒2中心处设有套筒21,所述套筒21内贯穿开设有中孔22,且所述套筒21侧壁与所述内护盒2的内侧壁形成安装槽23,所述线圈1装设于所述安装槽23内。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环5、第二固定环6、第三固定环7和固定孔8,所述第一固定环5和所述第二固定环6均为一侧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固定环7为两个一侧开口且互相对称的环状结构。所述固定孔8为互相对称的双孔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环5、第二固定环6、第三固定环7的开口大小为四分之一圆弧长度。所述第一固定环5的第一切线51与所述第二固定环6的第二切线61呈90°。所述第三固定环7的对称轴与所述固定孔8的对称轴呈90°。所述第一固定环5的第一切线51与所述第三固定环7的对称轴呈90°。所述导线3通过所述固定孔8从所述内护盒2中引出。所述绕组4依次通过所述中孔22、所述第二固定环6、所述第三固定环7和所述第一固定环5固定缠绕在所述内护盒2的外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导线3焊接到线圈1上的接线头处,把线圈1放入内护盒2中,注入环氧树脂进行塑封,导线3通过固定孔8从内护盒2中引出。绕组4依次通过中空21、第二固定环6、第三固定环7和第一固定环8固定缠绕在内护盒2的外部。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1)、内护盒(2)、导线(3)和绕组(4),所述线圈(1)上设置有接线头,通过所述接线头与所述导线(3)连接;所述内护盒(2)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线圈(1)通过环氧树脂浇注固设在所述内护盒(2)中;所述内护盒(2)的外侧设有绕线固定结构,所述导线(3)和所述绕组(4)通过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固定缠绕在所述内护盒(2)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1)、内护盒(2)、导线(3)和绕组(4),所述线圈(1)上设置有接线头,通过所述接线头与所述导线(3)连接;所述内护盒(2)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线圈(1)通过环氧树脂浇注固设在所述内护盒(2)中;所述内护盒(2)的外侧设有绕线固定结构,所述导线(3)和所述绕组(4)通过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固定缠绕在所述内护盒(2)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盒(2)中心处设有套筒(21),所述套筒(21)内贯穿开设有中孔(22),且所述套筒(21)侧壁与所述内护盒(2)的内侧壁形成安装槽(23),所述线圈(1)装设于所述安装槽(23)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环(5)、第二固定环(6)、第三固定环(7)和固定孔(8),所述第一固定环(5)和所述第二固定环(6)均为一侧开口的环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刚陈亘琳胡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虹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