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式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99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合式电流互感器,包括有基座,基座上端分别形成有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下半环形壳体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块,两个第一铰接块上均穿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上套接有第一扭簧,所述连接柱外侧套设有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呈U型,U型第一加固件的两端均弯折形成有贴合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紧靠第一铰接块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上,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与电缆压紧配合,第一扭簧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使用寿命更长的开合式电流互感器。

Open close current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合式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合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根据不同的被测对象会有不同的开合式电流互感器类型,开合式开合式电流互感器由于安装和拆卸方便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开合式电流互感器一般包括有基座,基座中塑封有电路元件,基座上端形成有两个半环形壳体,其分别为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其中下半环形壳体一体成型在基座上端,上下半环形壳体之间形成铰接关系,为了便于将电流互感器套装固定在电缆上,上下半环形壳体之间通常设置有压紧扭簧,压紧扭簧能够将使电流互感器与电缆保持连接固定,压紧扭簧一般需要与上半环形壳体或下半环形壳体构成抵触配合,由于基座和半环形壳体通常由塑胶材质注塑形成,塑胶件长期使用后容易老化、变脆,压紧扭簧与上半环形壳体或下半环形壳体抵触配合时容易致使塑胶件断裂,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使用寿命更长的开合式电流互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合式电流互感器,包括有基座,基座上端分别形成有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其中下半环形壳体一体成型在基座上端,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铰接,下半环形壳体对应上半环形壳体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柱,下半环形壳体两端的连接柱上均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两个第一铰接块上均穿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上套接有能够将电缆压紧在下半环形壳体凹处的第一扭簧,所述连接柱外侧套设有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呈U型,U型第一加固件的两端均弯折形成有贴合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紧靠第一铰接块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上,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与电缆压紧配合,第一扭簧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一加固件较塑胶材质而言,长期使用不容易老化、断裂,将U型的第一加固件套设在连接柱外侧,并使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紧靠第一铰接块两侧设置,而后通过穿设第一连接轴连为一体,能够对连接柱及第一铰接块形成加固作用,第一扭簧一端能够将电缆压紧在下半环形壳体凹处,保证电缆的压紧定位,第一扭簧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上,防止长期使用后,在第一扭簧的抵触作用下出现断裂的问题,使上下半环形壳体之间的连接处更为牢固。本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长期使用不容易因为老化出现断裂的问题,使用寿命更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铰接块由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组成,上半环形壳体一端对应第一铰接块位置设置有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二铰接块由第二凸起以及并排设置于第二凸起部两侧的两个第三凸起部构成,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之间穿设有对其进行铰接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上,第二连接轴上套接有能够使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之间压紧合拢的第二扭簧,所述上半环形壳体对应第二铰接块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凹槽,第二铰接块两侧的凹槽中均嵌装固定有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呈片状,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在第二铰接块两侧的第二加固件上,所述第二扭簧一端延伸并抵设在上半环形壳体上表面,第二扭簧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第二扭簧的设置能够使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之间压紧合拢,便于将电流互感器套接在电缆上。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之间通过穿设有第二连接轴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形成铰接,其中第一凸起部经由第一加固件进行加固,第二凸起部插设在两个第一凸起部之间,两个第一凸起部对第二凸起部有防止其弯曲形变的支撑作用,而两个第三凸起部则经由第二铰接块两侧的第二加固件进行加固,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二加固件较塑胶材质而言,长期使用不容易老化、断裂,使整体铰接结构更加稳定、牢固,由于第二扭簧一端延伸并抵设在上半环形壳体上表面,第二扭簧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上,防止其长期使用后,在第二扭簧的抵触作用下上下半环形壳体的铰接处尤其是第三凸起部出现断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加固件和连接柱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加固件和上半环形壳体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开合式电流互感器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有基座1,基座1上端分别形成有上半环形壳体2和下半环形壳体11,其中下半环形壳体11一体成型在基座1上端,上半环形壳体2和下半环形壳体11铰接,下半环形壳体11对应上半环形壳体2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柱12,所述下半环形壳体11内的铁芯的两端分别由两个连接柱12的上端露出,下半环形壳体11两端的连接柱12上均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两个第一铰接块上均穿设有第一连接轴3,第一连接轴3上套接有能够将电缆压紧在下半环形壳体11凹处11a的第一扭簧4,所述连接柱12外侧套设有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一加固件13,所述第一加固件13呈U型,优选地贴合连接柱12的外侧表面设置,U型第一加固件13的两端均弯折形成有贴合部131,第一加固件13两端的贴合部131紧靠第一铰接块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3穿设在第一加固件13两端的贴合部131上,所述第一扭簧4一端延伸至下半环形壳体11凹处11a并与电缆压紧配合,第一扭簧4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13上。所述第一加固件13和连接柱12之间还可以通过螺丝锁紧固定,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一铰接块由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凸起部121组成,上半环形壳体2一端对应第一铰接块位置设置有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二铰接块由第二凸起21以及并排设置于第二凸起部21两侧的两个第三凸起部22构成,所述第一凸起部121、第二凸起部21和第三凸起部22之间穿设有对其进行铰接的第二连接轴5,所述第二连接轴5穿设在第一加固件13两端的贴合部131上,第二连接轴5上套接有能够使上半环形壳体2和下半环形壳体11之间压紧合拢的第二扭簧6,所述上半环形壳体2对应第二铰接块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凹槽23,第二铰接块两侧的凹槽23中均嵌装固定有第二加固件24,所述第二铰接块和第二加固件24之间还可以通过螺丝锁紧固定,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二加固件24呈片状,所述第二连接轴5穿设在第二铰接块两侧的第二加固件24上,两个第二加固件24分别贴合两个第三凸起部22设置,所述第二扭簧6一端延伸并直接抵设在上半环形壳体2上表面,提高第二扭簧6与上半环形壳体2的接触面积,第二扭簧6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13上。以上实例,只是本技术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合式电流互感器,包括有基座,基座上端分别形成有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其中下半环形壳体一体成型在基座上端,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铰接,其特征在于:下半环形壳体对应上半环形壳体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柱,下半环形壳体两端的连接柱上均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两个第一铰接块上均穿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上套接有能够将电缆压紧在下半环形壳体凹处的第一扭簧,所述连接柱外侧套设有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呈U型,U型第一加固件的两端均弯折形成有贴合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紧靠第一铰接块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上,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与电缆压紧配合,第一扭簧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式电流互感器,包括有基座,基座上端分别形成有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其中下半环形壳体一体成型在基座上端,上半环形壳体和下半环形壳体铰接,其特征在于:下半环形壳体对应上半环形壳体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柱,下半环形壳体两端的连接柱上均设置有第一铰接块,所述两个第一铰接块上均穿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上套接有能够将电缆压紧在下半环形壳体凹处的第一扭簧,所述连接柱外侧套设有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呈U型,U型第一加固件的两端均弯折形成有贴合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紧靠第一铰接块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在第一加固件两端的贴合部上,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与电缆压紧配合,第一扭簧另一端抵设在第一加固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捷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