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组件、线控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357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板组件、线控器、及空调器。其中,面板组件,用于线控器,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设置于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设置于透光层上,遮光层设置有第一镂空显示区;透光层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层结构,使得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在保证面板组件整体外形尺寸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薄了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厚度,且由于第一区域具有透光作用,故,在线控器的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板组件、线控器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显示面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板组件、线控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空调多联机领域,室内机组通常会标配线控器或者手操器来替代传统的遥控器。由于人们对装修风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线控器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线控器显示部分,通常会采用液晶屏或触摸屏来提高外观档次,但是这两者的成本比较高。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相关技术中提出了通过LED来实现显示的线控器。但,该LED线控器在灯不亮时无法看清楚显示内容,致使用户在使用线控器时不清楚线控器具体有什么工作模式,调风速时又不太清楚有多少个风档位,进而造成用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面板组件。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线控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面板组件,用于线控器,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设置于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设置于透光层上,遮光层设置有第一镂空显示区;透光层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面板组件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和遮光层。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层的结构,使得透光层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使第一区域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这样,在保证面板组件整体外形尺寸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薄了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第一区域的厚度,且由于第一区域具有透光作用,故,在线控器的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进一步地,而当灯光罩被点亮时,光线在遮光层的非显示区被吸收,光线只能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故,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限制了光线的投射区域,有利于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被反射至透光本体,同时可避免非显示区的电子器件等透过遮光层显露出来,保证了面板组件的外观可视性及美观性,而后,通过第一镂空显示区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区域上,由于第一区域在具有透光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挡光作用,故,透光层可吸收多余光线,进而减少经过透光本体的光线中的散射光,避免显示的字符图案出现重影和光晕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显示的清晰度。其中,透光层设置于透光本体朝向线控器的灯光罩的一侧。同时,亦可整体减薄透光层的厚度,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等厚,即,在保证面板组件的使用性能及整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减小透光层的厚度,这样,就可利用透光层的透光性来实现在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且由于减薄了透光层或第一区域的厚度,因而减少了材料的投入,进而可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透光层全部覆盖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的外边缘与透光层的外边缘对应设置。其中,透光本体为亚克力板。根据本技术上述的面板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和/或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使得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和/或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即,可根据具体实际使用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第一区域的结构,如,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或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或第一区域为第一区域为透光层朝向遮光层的一侧及透光层朝向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局部凹陷来实现减薄第一区域的厚度的目的,进而使得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具体地,在透光本体的一侧涂覆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在透光层上涂覆遮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利用镭雕加工的方式按照显示图案镭雕出第一镂空显示区和去除部分透光层,进而形成第一区域,这样就能达到在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一透光层,第一透光层设置有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第二镂空显示区;第二透光层,第一透光层位于第二透光层和遮光层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通过使第一透光层的第二镂空显示区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以减薄与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透光层的厚度,由于第二透光层具有透光作用,故,在线控器的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具体地,在透光本体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白色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使得透光本体为白色透光本体,即,保证了面板组件的外观颜色为白色,并通过烘干的方式使得涂覆的白色透光层干燥后再进行后续层的涂覆;进一步地,在白色透光层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第二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进一步地,在第二透光层的一侧通过网版丝印的方式涂覆第一透光层,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透光层设置有第二镂空显示区,第一镂空显示区与第二镂空显示区对应设置,以避免通过面板组件显示的字符图案产生重影的情况发生。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三透光层;第四透光层,第三透光层位于第四透光层和遮光层之间;其中,第三透光层的厚度不等于第四透光层的厚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透光层包括第三透光层和第四透光层,由于第三透光层的厚度不等于第四透光层的厚度,故,在保证面板组件的使用性能及整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减薄了透光层的厚度,这样,就可利用第三透光层和第四透光层的透光性来实现在线控器的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2。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比值,使得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2,这样,可在保证面板组件整体外框厚度及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减薄了第一区域的厚度。若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比值大于2,说明第一区域的厚度过薄,这样,在灯光罩被点亮时会减弱第一区域对光线的阻挡作用,故,通过面板组件看到的字符图案具有重影和光晕的问题,致使用户体验差。具体地,第二区域的厚度与第一区域的厚度比值为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层的厚度的比值满足:1至1.8。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一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层的厚度的比值小于1,则第一区域的厚度较薄,这样,在灯光罩被点亮时会减弱第一区域对光线的阻挡作用,故,通过面板组件看到的字符图案具有重影和光晕的问题,致使用户体验差;若第一区域的厚度与遮光层的厚度的比值大于1.8,则第一区域的厚度较厚,第一区域的透光性随之变差,故,无法实现在灯光罩未被点亮的情况下,用户仍可通过面板组件看到显示的字符图案的目的。具体地,第一区域的厚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板组件,用于线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层上,所述遮光层设置有第一镂空显示区;所述透光层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板组件,用于线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本体;透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一侧;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层上,所述遮光层设置有第一镂空显示区;所述透光层被划分为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而设,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透光层朝向所述遮光层的一侧和/或所述透光层朝向所述透光本体的一侧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所述透光层包括:第一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镂空显示区相对应的第二镂空显示区;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层和所述遮光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区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莹蓉刘树清唐柱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