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07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壳体的侧壁内部顶端固定设有无线收发装置;连接板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电源,底端外表面中心固定设有控制器,底端对称设有多个凹槽;连接板下方设有车体,车体的底端安装设有车轮;齿轮螺母一、齿轮一啮合连接并安装于车体的顶端外表面,电机一安装于车体的内部顶端并与齿轮一驱动连接;齿轮一的顶端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一;相对的车轮之间均固定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中部固定设有齿轮二,齿轮二的一侧通过啮合连接设有齿轮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的移动,实现高速公路资源根据需求调配,最大程度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
本技术属于公路建设
,具体涉及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的设计建造领域,也可用于市政一般道路,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高速公路均设置中间隔离带,主要作用是分隔双向车流、避免车辆随意中途调头引发事故、防止夜晚对面灯光炫目引起事故等作用,具体的形式有遮光板式、绿化带式等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目前高速公路的隔离带均为固定式隔离带。由于固定式隔离带无法移动,出现双向车流不均匀时,往往无法有效利用高速公路资源的情况实现动态调整。例如:在较大城市节假日开始时,高速公路出城方向的车流量迅速增加往往出现严重拥堵,而进城方向的道路车辆很小,出现闲置,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等到节假日结束时,情况正好相反,高速公路进城方向的车流量迅速增加往往出现严重拥堵,而出城方向的道路车辆很小,出现闲置,亦造成极大资源浪费。但由于隔离带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一方向的道路宽度和车道数,所以造成一个方向严重拥堵,另一个方向道路基本无车,高速公路资源无法调配使用,以至于只能修建新的高速公路来满足高峰期的需求,造成极大的国土资源浪费和资金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可实现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的移动,实现高速公路资源根据需求调配,最大程度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资源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包括壳体(2)、车体(6)、连接板(15);所述壳体(2)的侧壁内部顶端固定设有无线收发装置(1),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板(15),内部底端固定设有限位块(7);所述连接板(15)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电源(3),底端外表面中心固定设有控制器(14),底端对称设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板(15)下方设有车体(6),所述车体(6)的底端安装设有车轮(10);所述车体(6)的顶端对称设有多组连接装置,每组连接装置均包括角度传感器一(4)、齿轮一(5)、电机一(9)、齿轮螺母一(12)、螺栓(13);所述齿轮螺母一(12)、齿轮一(5)啮合连接并安装于车体(6)的顶端外表面,所述电机一(9)安装于车体(6)的内部顶端并与齿轮一(5)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一(5)的顶端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一(4);所述螺栓(13)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齿轮螺母一(12),且头部一端位于齿轮螺母一(12)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对应的连接板(15)底端凹槽内;相对的所述车轮(10)之间均固定设有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的中部固定设有齿轮二(16),所述齿轮二(16)的一侧通过啮合连接设有齿轮三(18),所述齿轮三(18)的一侧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二(8),另一侧通过驱动连接设有电机二(17)。作为优选,所述车体(6)的前后两端底端均设有凹槽,且与限位块(7)的尺寸、位置对应。作为优选,所述壳体(2)在螺栓(13)带动下相对车体(6)上升或下降。作为优选,所述无线收发装置(1)、角度传感器一(4)、角度传感器二(8)、电机一(9)、控制器(14)、电机二(17)均与电源(3)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无线收发装置(1)、角度传感器一(4)、角度传感器二(8)、电机一(9)、电机二(17)均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15)的顶端中心固定设有支撑柱(19),所述支撑柱(19)的顶端固定设有太阳能板(20),底端侧面固定设有逆变器(21)。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板(20)与逆变器(21)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21)与电源(3)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15)的上方填充设有泥土并设有绿色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实现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的移动,实现高速公路资源根据需求调配,最大程度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固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移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线收发装置,2-壳体,3-电源,4-角度传感器一,5-齿轮一,6-车体,7-限位块,8-角度传感器二,9-电机一,10-车轮,11-连接轴,12-齿轮螺母一,13-螺栓,14-控制器,15-连接板,16-齿轮二,17-电机二,18-齿轮三,19-支撑柱,20-太阳能板,21-逆变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如图1-3所示,其包括壳体(2)、车体(6)、连接板(15);壳体(2)的侧壁内部顶端固定设有无线收发装置(1),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板(15),内部底端固定设有限位块(7);连接板(15)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电源(3),底端外表面中心固定设有控制器(14),底端对称设有多个凹槽;连接板(15)下方设有车体(6),车体(6)的底端安装设有车轮(10);车体(6)的顶端对称设有多组连接装置,每组连接装置均包括角度传感器一(4)、齿轮一(5)、电机一(9)、齿轮螺母一(12)、螺栓(13);齿轮螺母一(12)、齿轮一(5)啮合连接并安装于车体(6)的顶端外表面,电机一(9)安装于车体(6)的内部顶端并与齿轮一(5)驱动连接;齿轮一(5)的顶端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一(4);螺栓(13)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齿轮螺母一(12),且头部一端位于齿轮螺母一(12)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对应的连接板(15)底端凹槽内;相对的车轮(10)之间均固定设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的中部固定设有齿轮二(16),齿轮二(16)的一侧通过啮合连接设有齿轮三(18),齿轮三(18)的一侧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二(8),另一侧通过驱动连接设有电机二(17)。本实施例中,车体(6)的前后两端底端均设有凹槽,且与限位块(7)的尺寸、位置对应。本实施例中,壳体(2)在螺栓(13)带动下相对车体(6)上升或下降。本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装置(1)、角度传感器一(4)、角度传感器二(8)、电机一(9)、控制器(14)、电机二(17)均与电源(3)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装置(1)、角度传感器一(4)、角度传感器二(8)、电机一(9)、电机二(17)均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5)的顶端中心固定设有支撑柱(19),支撑柱(19)的顶端固定设有太阳能板(20),底端侧面固定设有逆变器(21)。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板(20)与逆变器(21)电性连接,逆变器(21)与电源(3)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装置(1)、角度传感器一(4)、角度传感器二(8)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4)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4)的输出端均与无线收发装置(1)、电机一(9)、电机二(17)的输入端连接。实施例二: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如图2、4所示,其包括壳体(2)、车体(6)、连接板(15);壳体(2)的侧壁内部顶端固定设有无线收发装置(1),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板(15),内部底端固定设有限位块(7);连接板(15)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电源(3),底端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车体(6)、连接板(15);所述壳体(2)的侧壁内部顶端固定设有无线收发装置(1),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板(15),内部底端固定设有限位块(7);所述连接板(15)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电源(3),底端外表面中心固定设有控制器(14),底端对称设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板(15)下方设有车体(6),所述车体(6)的底端安装设有车轮(10);所述车体(6)的顶端对称设有多组连接装置,每组连接装置均包括角度传感器一(4)、齿轮一(5)、电机一(9)、齿轮螺母一(12)、螺栓(13);所述齿轮螺母一(12)、齿轮一(5)啮合连接并安装于车体(6)的顶端外表面,所述电机一(9)安装于车体(6)的内部顶端并与齿轮一(5)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一(5)的顶端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一(4);所述螺栓(13)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齿轮螺母一(12),且头部一端位于齿轮螺母一(12)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对应的连接板(15)底端凹槽内;相对的所述车轮(10)之间均固定设有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的中部固定设有齿轮二(16),所述齿轮二(16)的一侧通过啮合连接设有齿轮三(18),所述齿轮三(18)的一侧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二(8),另一侧通过驱动连接设有电机二(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车体(6)、连接板(15);所述壳体(2)的侧壁内部顶端固定设有无线收发装置(1),内部固定设有连接板(15),内部底端固定设有限位块(7);所述连接板(15)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电源(3),底端外表面中心固定设有控制器(14),底端对称设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板(15)下方设有车体(6),所述车体(6)的底端安装设有车轮(10);所述车体(6)的顶端对称设有多组连接装置,每组连接装置均包括角度传感器一(4)、齿轮一(5)、电机一(9)、齿轮螺母一(12)、螺栓(13);所述齿轮螺母一(12)、齿轮一(5)啮合连接并安装于车体(6)的顶端外表面,所述电机一(9)安装于车体(6)的内部顶端并与齿轮一(5)驱动连接;所述齿轮一(5)的顶端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一(4);所述螺栓(13)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齿轮螺母一(12),且头部一端位于齿轮螺母一(12)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对应的连接板(15)底端凹槽内;相对的所述车轮(10)之间均固定设有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的中部固定设有齿轮二(16),所述齿轮二(16)的一侧通过啮合连接设有齿轮三(18),所述齿轮三(18)的一侧固定设有角度传感器二(8),另一侧通过驱动连接设有电机二(17)。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振省张先锋范建国费曼利赵国俊黄琳叶铭黄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