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及吊索、吊机与吊具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961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劲梁吊装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及吊索、吊机与吊具的连接结构,吊具转换工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角板、连接板一、扇形板和连接板二,扇形板的圆弧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吊耳孔,该扇形板的扇形角上设有一个连接孔,连接板一和扇形板的圆弧上任一个吊耳孔销接。吊索通过三角板和连接板一与扇形板相连,吊机与扇形板相连,吊具通过连接板二与扇形板相连。吊索荡移过程中,通过扇形板的转动,实现将加劲梁的荷载在跨缆吊机和吊索之间的转换,克服吊索荡移中,加劲梁永久吊耳与加劲梁节段的重心不在同一个断面上造成加劲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平稳的问题。卸载及加载过程平稳,结构简单,受力清晰,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实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及吊索、吊机与吊具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加劲梁吊装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及吊索、吊机与吊具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悬索桥以其大跨越能力而备受建设者重视,被广泛应用在跨江河、海峡、峡谷的工程中。由于悬索桥特有的结构,部分节段加劲梁位于运输船舶无法直接到达的浅水区域或陆地上,吊机无法直接垂直起吊,需采用吊索荡移解决这一部分区域梁段的安装。吊索荡移即跨缆吊机提升梁段至荡移高度后,牵拉其它梁段的吊索与吊机吊具相连,通过跨缆吊机的主动加载或卸载而引导吊索的卸载或加载,从而实现梁段由起吊位置向安装位置移动,在到达安装位置后,将梁段对应吊索与该梁段连接完成或将梁段放置在支撑支架上,完成该梁段的荡移施工。一般情况下,加劲梁永久吊耳与加劲梁节段的重心不在同一个断面上。采用吊索荡移时,为确保加劲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平稳,荡移用的吊索不能与加劲梁永久吊耳相连,必须通过一个转换工装以实现在荡移的整个过程中跨缆吊机的吊点与加劲梁的重心在同一个断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吊索荡移中,加劲梁永久吊耳与加劲梁节段的重心不在同一个断面上造成加劲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平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角板、连接板一、扇形板和连接板二,所述扇形板的圆弧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吊耳孔,该扇形板的扇形角上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一和扇形板的圆弧上任一个吊耳孔销接。所述三角板的三个角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均为两端为圆角的板,在每个圆角处设有连接孔。一种吊索、吊机与吊具的连接结构,包括吊索、吊机、吊具和吊具转换工装,所述吊索通过三角板和连接板一与扇形板相连,所述吊机与扇形板相连,所述吊具通过连接板二与扇形板相连。所述吊机通过吊机锚固座与扇形板连接。所述吊索与三角板销接,所述三角板和连接板一销接,所述连接板一与扇形板销接,所述吊机与扇形板销接,所述吊具与连接板二销接,所述连接板二与扇形板销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吊索荡移过程中,通过扇形板的转动,实现将加劲梁的荷载在跨缆吊机和吊索之间的转换,克服吊索荡移中,加劲梁永久吊耳与加劲梁节段的重心不在同一个断面上造成加劲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平稳的问题。卸载及加载过程平稳,结构简单,受力清晰,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实施效果好。下面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吊具转换工装的一种实施示意图;图2是连接结构的施工流程图;图3是荡移流程图。图中:1、吊机;2、主缆;3、吊机钢绞线;4、吊索;5、加劲梁;6、吊具转换工装;7、连接板一;8、连接板二;9、扇形板;10、三角板;11、吊具;12、吊索叉耳;13、吊机锚固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角板10、连接板一7、扇形板9和连接板二8,所述扇形板9的圆弧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吊耳孔,该扇形板9的扇形角上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一7和扇形板9的圆弧上任一个吊耳孔销接。吊索4荡移过程中,通过扇形板9的转动,实现将加劲梁5的荷载在跨缆吊机1和吊索4之间的转换,克服吊索4荡移中,加劲梁永久吊耳与加劲梁5节段的重心不在同一个断面上造成加劲梁5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平稳的问题。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吊具转换工装6,所述三角板10的三个角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一7和连接板二8均为两端为圆角的板,在每个圆角处设有连接孔。在本实施例中,扇形板9的圆弧上均布有三个吊耳孔。荡移时,通过扇形板9的转动,实现将梁段的荷载在跨缆吊机1和吊索4之间的转换。当要进行多个周期的转换时,可通过增加扇形板9的吊耳孔来实现。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索、吊机与吊具的连接结构,包括吊索4、吊机1、吊具11和吊具转换工装6,所述吊索4通过三角板10和连接板一7与扇形板9相连,所述吊机1与扇形板9相连,所述吊具11通过连接板二8与扇形板9相连。如图2所示,连接板一7的两个连接孔分别与三角板10上的一个连接孔销接和扇形板9的圆弧上的一个吊耳孔销接,连接板二8的两个连接孔分别与吊具11和扇形角上的吊耳孔销接,三角板10上的其余两个连接孔与吊索叉耳12销接,吊机1通过吊机锚固座13和扇形板9的圆弧上的一个吊耳孔销接。各连接处均采用销接,确保在荡移过程中能转动。荡移过程如图3所示:1)将吊机1支立在主缆2上,利用吊机钢绞线3垂直起吊加劲梁5至荡移高度;2)牵拉吊索4的下端至加劲梁5处,使吊索4的下端与加劲梁5相连;3)吊机1将加劲梁5荷载转移至吊索4上,实现第一次倒换连接,在吊索4拉力作用下,加劲梁5由吊机1位置荡移至吊索4位置,完成一个移位;4)吊机1沿主缆2行走至另一个位置固定,牵拉吊机钢绞线3下端至加劲梁5处,使吊机钢绞线3下端与加劲梁5再次相连;5)吊索4将加劲梁5荷载转移至吊机1上,实现第二次倒换连接,在吊机钢绞线3拉力作用下,加劲梁5由吊索4位置荡移至吊机1所在位置,完成又一个移位,两个移位过程构成一个荡移循环;6)若一个荡移循环后未达到荡移位置,则牵引其他吊索4进行荡移,重复步骤2)-步骤5),直至到达加劲梁5荡移位置,完成加劲梁5的荡移。如图2所示,1)中吊索4与吊机钢绞线3均为垂直状态。2)中吊机钢绞线3为垂直状态,吊索4与吊机钢绞线3有夹角;3)和4)中吊索4为垂直状态,吊机钢绞线3与吊索4有夹角;5)中吊机钢绞线3为垂直状态,吊索4与吊机钢绞线3有夹角;6)中吊索4与吊机钢绞线3均为垂直状态。完成一个荡移循环后,解除吊索4与加劲梁5的连接。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角板(10)、连接板一(7)、扇形板(9)和连接板二(8),所述扇形板(9)的圆弧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吊耳孔,该扇形板(9)的扇形角上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一(7)和扇形板(9)的圆弧上任一个吊耳孔销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三角板(10)、连接板一(7)、扇形板(9)和连接板二(8),所述扇形板(9)的圆弧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吊耳孔,该扇形板(9)的扇形角上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一(7)和扇形板(9)的圆弧上任一个吊耳孔销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10)的三个角上均设有连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具转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7)和连接板二(8)均为两端为圆角的板,在每个圆角处设有连接孔。4.一种吊索、吊机与吊具的连接结构,包括吊索(4)、吊机(1)、吊具(11)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转换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金武尚伟杨敏王博张鑫敏郭雷刚李博白丽锋张富杰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