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75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暖层、弹性层和耐磨层,且保暖层的内部是由中间的膨胀层与其两侧的包覆层组合而成,所述耐磨层的内部是由第一横向编织纱线、左倾斜编织纱线、右倾斜编织纱线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弹性层的内部是由针织纱线之间相互针织而成,且针织纱线的内部均匀穿插有金属纤维丝,所述保暖层的内部皆通过第二纵向编织纱线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相互相互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磨性能好,抗拉扯力强,同时保暖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贸易的四分之一以上,纺织面料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有的面料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有的纺织面料都是通过纵横交叉的纱线编织而成,但其编织的强度较差,从而容易造成布料的耐磨性较差,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布料的撕裂,同时无法增加布料的弹性与保暖性,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暖层、弹性层和耐磨层,且保暖层的内部是由中间的膨胀层与其两侧的包覆层组合而成,所述耐磨层的内部是由第一横向编织纱线、左倾斜编织纱线、右倾斜编织纱线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弹性层的内部是由针织纱线之间相互针织而成,且针织纱线的内部均匀穿插有金属纤维丝,所述保暖层的内部皆通过第二纵向编织纱线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相互相互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编织纱线、左倾斜编织纱线、右倾斜编织纱线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皆通过股数比为1∶1∶1的维纶纤维、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互交捻而成。优选的,所述膨胀层内部的第二纵向编织纱线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皆通过股数比为1∶2的羊绒纤维与粘胶纤维交捻而成。优选的,所述包覆层内部的第二纵向编织纱线和第二横向编织纱线与针织纱线皆通过股数比为1∶1的涤纶纤维与天然丝纤维相互交捻而成。优选的,所述保暖层内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膨胀层与两个包覆层,且膨胀层位于两个包覆层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的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通过在耐磨层的内部是由第一横向编织纱线、左倾斜编织纱线、右倾斜编织纱线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并将第一横向编织纱线、左倾斜编织纱线、右倾斜编织纱线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皆通过股数比为1∶1∶1的维纶纤维、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互交捻而成,面料本体的最外侧设置的耐磨层通过膨胀层根纱线进行横纵与交叉相互编织而成,从而减少的耐磨层内部空隙的大小,同时增加面料本体整体的耐磨性能,同时根据纤维自身的特性,维纶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氨纶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抗氧化、抗油性较强,耐磨性、防霉性,抗洗涤剂较好,锦纶纤维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及良好的抗变形、抗老化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布料的耐磨性能。二、本技术的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通过在弹性层的内部是由针织纱线之间相互针织而成,且针织纱线的内部均匀穿插有金属纤维丝,并将针织纱线皆通过股数比为1∶1的涤纶纤维与天然丝纤维相互交捻而成,从而增加了布料的抗拉扯力,同时根据纤维自身的特性,涤纶纤维具有弹性高、强度高以及具有良好的保形性和耐热性,同时天然丝纤维强韧、富有弹性,吸湿的功能,从而利用弹力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布料的抗拉扯力,防止布料的撕裂,同时通过弹性层内部设置的金属纤维丝,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将人体的静电导出,从而起到抗静电的效果。三、本技术的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通过在保暖层的内部是由中间的膨胀层与其两侧的包覆层组合而成,第二纵向编织纱线和第二横向编织纱线皆通过股数比为1∶1的涤纶纤维与天然丝纤维相互交捻而成,膨胀层内部的第二纵向编织纱线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皆通过股数比为1∶2的羊绒纤维与粘胶纤维交捻而成,从而更具纤维自身的特性,羊绒纤维具有纤细、柔软保暖和富有弹性的特性,同时粘胶纤维由聚丙烯腈和聚乙烯醇复合而成,具有毛型感和膨松性,从而在对面料本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粘胶纤维进行膨胀,从而将膨胀层两侧的包覆层进行膨胀,从而增加了膨胀层与包覆层之间的面积,同时增加了面料本体的隔热效果,提高了保暖性能,同时通过羊绒纤维与粘胶纤维相互交捻,从进一步提高了面料本体的保暖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耐磨层纺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层纺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保暖层纺织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料本体,2-耐磨层,3-弹性层,4-膨胀层,5-包覆层,6-保暖层,7-第一横向编织纱线,8-左倾斜编织纱线,9-右倾斜编织纱线,10-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1-金属纤维丝,12-针织纱线,13-第二纵向编织纱线,14-第二横向编织纱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的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的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暖层6、弹性层3和耐磨层2,且保暖层6的内部是由中间的膨胀层4与其两侧的包覆层5组合而成,耐磨层2的内部是由第一横向编织纱线7、左倾斜编织纱线8、右倾斜编织纱线9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0相互交叉编织而成,弹性层3的内部是由针织纱线12之间相互针织而成,且针织纱线12的内部均匀穿插有金属纤维丝11,保暖层6的内部皆通过第二纵向编织纱线13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14相互相互编织而成。在本技术中,第一横向编织纱线7、左倾斜编织纱线8、右倾斜编织纱线9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0皆通过股数比为1∶1∶1的维纶纤维、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互交捻而成。在本技术中,膨胀层4内部的第二纵向编织纱线13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14皆通过股数比为1∶2的羊绒纤维与粘胶纤维交捻而成。在本技术中,包覆层5内部的第二纵向编织纱线13和第二横向编织纱线14与针织纱线12皆通过股数比为1∶1的涤纶纤维与天然丝纤维相互交捻而成。在本技术中,所述保暖层6内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膨胀层4与两个包覆层5,且膨胀层4位于两个包覆层5之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剑杆织机将第一横向编织纱线7、左倾斜编织纱线8、右倾斜编织纱线9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0相互交叉编织成耐磨层2,同时通过剑杆织机将第二纵向编织纱线13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14编织成膨胀层4和包覆层5,然后将膨胀层4设置在两个包覆层5之间进行缝制后从而形成保暖层6,同时通过针织机将针织纱线12针织而成弹性层3,然后将耐磨层2、弹性层3和保暖层6进行缝合从而形成面料本体1,在对面料本体1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面料本体1的最外侧设置的耐磨层2通过4根纱线进行横纵与交叉相互编织而成,从而减少的耐磨层2内部空隙的大小,同时增加面料本体1整体的耐磨性能,同时通过第一横向编织纱线7、左倾斜编织纱线8、右倾斜编织纱线9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0通过股数比为1∶1∶1的维纶纤维、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互交捻而成,根据纤维自身的特性,维纶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氨纶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抗氧化、抗油性较强,耐磨性、防霉性,抗洗涤剂较好,锦纶纤维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及良好的抗变形、抗老化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布料的耐磨性能,同时将弹性层3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的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暖层(6)、弹性层(3)和耐磨层(2),且保暖层(6)的内部是由中间的膨胀层(4)与其两侧的包覆层(5)组合而成,所述耐磨层(2)的内部是由第一横向编织纱线(7)、左倾斜编织纱线(8)、右倾斜编织纱线(9)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0)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弹性层(3)的内部是由针织纱线(12)之间相互针织而成,且针织纱线(12)的内部均匀穿插有金属纤维丝(11),所述保暖层(6)的内部皆通过第二纵向编织纱线(13)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14)相互相互编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的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暖层(6)、弹性层(3)和耐磨层(2),且保暖层(6)的内部是由中间的膨胀层(4)与其两侧的包覆层(5)组合而成,所述耐磨层(2)的内部是由第一横向编织纱线(7)、左倾斜编织纱线(8)、右倾斜编织纱线(9)和第一纵向编织纱线(10)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弹性层(3)的内部是由针织纱线(12)之间相互针织而成,且针织纱线(12)的内部均匀穿插有金属纤维丝(11),所述保暖层(6)的内部皆通过第二纵向编织纱线(13)与第二横向编织纱线(14)相互相互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类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编织纱线(7)、左倾斜编织纱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唐为娟乔冠娣唐修东殷翔芝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华冠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