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29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止血带本体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止血带本体的内侧设有充气囊,充气囊的内侧设有若干呈半球体状的凸起,止血带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安装层,安装层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电池、控制器、蜂鸣器及指示灯,充气囊的内侧设有血压检测模块,血压检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血压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电动充气泵及电动排气阀的启闭;止血带本体的外侧设有冷敷袋,该冷敷袋的通过弹力线与止血带本体缝合连接,冷敷袋具有开口,该开口与止血带本体之间设有拉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动态调节充气囊内的气压,保证止血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
本技术涉及止血带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
技术介绍
目前,在门诊抽血过程中或其他需要止血的医疗活动过程中,往往使用传统的橡皮管止血带,使用时,需要护士将橡皮管缠绕在患者的肢体上,然后打结固定。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不易控制橡皮管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止血带过紧会导致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甚至引起肢端的坏死,不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止血带过紧会导致压力过小,只能压迫静脉而未能压住动脉,血流不止,不仅没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反而加重出血。故需要提出一种能基于血压可动态加压减压的止血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能动态调节充气囊内的气压,保证止血带本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所述的止血带本体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的止血带本体的内侧设有一充气囊,所述的充气囊具有充气口及出气口,所述的充气口及出气口分别连接有充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所述的充气口通过充气导管与外界的电动充气泵构成输气连接,所述的出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带本体(1)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的止血带本体(1)的内侧设有一充气囊(2),所述的充气囊(2)具有充气口及出气口,所述的充气口及出气口分别连接有充气导管(21)和出气导管(22),所述的充气口通过充气导管(21)与外界的电动充气泵(68)构成输气连接,所述的出气口通过出气导管(22)与电动排气阀(69)相连;所述的充气囊(2)的内侧设有若干呈半球体状的凸起(20),各所述的凸起(20)均与充气囊(2)相连通;所述的止血带本体(1)的一端延伸设置有固定部(3),所述的固定部(3)上设有一安装层(30),该安装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血压的智能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带本体(1)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的止血带本体(1)的内侧设有一充气囊(2),所述的充气囊(2)具有充气口及出气口,所述的充气口及出气口分别连接有充气导管(21)和出气导管(22),所述的充气口通过充气导管(21)与外界的电动充气泵(68)构成输气连接,所述的出气口通过出气导管(22)与电动排气阀(69)相连;所述的充气囊(2)的内侧设有若干呈半球体状的凸起(20),各所述的凸起(20)均与充气囊(2)相连通;所述的止血带本体(1)的一端延伸设置有固定部(3),所述的固定部(3)上设有一安装层(30),该安装层(30)内设有电路板(7),所述的电路板(7)上设有电池(61)、控制器(63)、蜂鸣器(66)及指示灯(67),所述的充气囊(2)的内侧设有一血压检测模块(64),所述的电池(61)分别为控制器(63)、蜂鸣器(66)、指示灯(67)及血压检测模块(64)供电,所述的控制器(63)分别与血压检测模块(64)、蜂鸣器(66)、指示灯(67)、电动充气泵(68)及电动排气阀(69)电连接,所述的血压检测模块(64)用于实时采集血压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63),所述的控制器(63)可控制电动充气泵(68)及电动排气阀(69)的启闭;所述的止血带本体(1)的外侧的中段设有冷敷袋(4),该冷敷袋(4)的下边缘及两侧边缘均通过弹力线与止血带本体(1)缝合连接,所述的冷敷袋(4)的上边缘作为冷敷袋开口,该冷敷袋开口与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彬林程程闫合德李志杰陈星隆高伟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