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维斌专利>正文

渔线打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16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渔线打结器,包括基座、预紧件及两个拉线臂,各拉线臂均活动设置于基座,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从基座前端伸出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拉线部,基座及各拉线臂的拉线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缠绕渔线的绕线柱,预紧件设置于两个拉线臂之间并将两个拉线部向相远离的方向复位,从而将两端分别缠绕于不同拉线部的绕线柱的渔线拉紧。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打结效率的渔线打结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线打结器
本技术涉及钓鱼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线打结器。
技术介绍
渔线,又称“钓线”、“鱼线”,是用来将钓具配件连接起来的丝线,主要是用来连接鱼竿和鱼钩,一般包括尼龙线、PE线及碳线,尼龙线具有一定延展性、拉力较强、有光泽、耐高温、成本低等优点,PE线具有线径更细,能够抛投的更远、耐磨等优点,而碳线具有高比重、切水快等优点。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钓GT鱼、以路亚钓鱼方式钓鱼时,往往采用PE线作为主线,但PE线不能满足钓GT鱼、路亚钓鱼对延展性及耐磨性的要求,需要采用其他材质(例如碳线)的渔线(称为前导线)在主线前端进行打结(例如GT结)后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强主线的耐磨性及延展性。然而,这些打结步骤均较为繁琐,在打结过程中需要多个手指灵活配合,即使经常钓鱼的渔友在打结时也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给钓鱼的准备工作带来了一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打结效率的渔线打结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基座、预紧件及两个拉线臂,各所述的拉线臂均活动设置于基座,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从基座前端伸出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拉线部,所述的基座及各拉线臂的拉线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缠绕渔线的绕线柱,所述的预紧件设置于两个拉线臂之间并将两个拉线部向相远离的方向复位,从而将两端分别缠绕于不同拉线部的绕线柱的渔线拉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三个绕线柱代替人的手指,用于分别缠绕主线及前导线的三个不同的线端,代替在打结过程中用于充当缠绕位置且不用活动的手指,从而在打结过程中双手仅操作单一线端即可完成打结的所有步骤,大大降低打结难度,提高打结效率,减少因钓鱼的准备工作所消耗的时间,而且,在打结过程中,两端分别缠绕于不同拉线部的绕线柱的渔线会逐渐缩短,预紧件时刻保持渔线呈拉紧状态,模拟手指动作,便于进行打结,预紧件的预紧力可由弹力、磁力、液压力、电力实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拉线臂均铰接于基座,各所述的拉线部在拉线臂相对基座转动时相对摆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线臂与基座的活动配合可采用多种方式,可设置供拉线臂移动的直线导轨,也可将拉线臂铰接于基座,在本技术中,优选铰接的方式,一方面,移动稳定,另一方面,在打结过程中,两个拉线部的绕线柱之间的渔线会逐渐缩短,进而使两个拉线部的间距逐渐缩短,而两个拉线部在缩短过程中,绕线柱会逐渐向远离基座的前方移动,使主线能够均匀沿前导线进行排线缠绕,从而优化打结效果,使打结后的强度提升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预紧件为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为机械方式提供的预紧力,弹性件结构简单,且预紧力持续、稳定,适合应用于打结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施力部,两个所述的第一施力部相靠近时两个拉线部相远离,所述的预紧件为拉簧,所述的拉簧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第一施力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拉簧作为预紧件,在拉簧作用下将两个第一施力部相靠近,即将两个拉线部相远离,从而实现拉紧渔线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第二施力部,两个所述的第一施力部相远离时两个拉线部相远离,所述的预紧件为压簧,所述的压簧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第二施力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压簧作为预紧件,在压簧作用下将两个第二施力部相远离,即将两个拉线部相远离,从而实现拉紧渔线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第三施力部,两个所述的第一施力部相远离时两个拉线部相远离,所述的预紧件为扭簧,所述的基座位于两个拉线臂之间设置有扭簧安装柱,所述的扭簧套设于扭簧安装柱且两端分别压缩于两个第三施力部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扭簧作为预紧件,在扭簧作用下将两个第三施力部相远离,即将两个拉线部相远离,实现拉紧渔线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的拉线臂分别铰接于基座两侧,所述的基座位于两个拉线臂之间设置有限位柱,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两个所述的拉线部位于最大间距位置时限位块与限位柱相抵构成限位柱对各拉线臂的转动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配合限位块,使两个拉线部具有最大展开位置,避免展开距离过大影响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的拉线臂呈层叠排布,所述的基座设置有穿过各拉线臂的铰接柱,构成各拉线臂与基座的铰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拉线臂呈层叠排布,并铰接于同一位置,使基座的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绕线柱套设有两个橡胶材质的弹性环,所述的绕线柱位于两个弹性环之间设置有作为供缠渔线绕的缠绕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弹性环作为渔线的限位,减少渔线在缠绕过程中的磨损,对渔线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基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二中基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三中基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四中基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使用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渔线打结器,包括基座1、预紧件及两个拉线臂2,各拉线臂2均活动设置于基座1,各拉线臂2分别设置有从基座1前端伸出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拉线部21,基座1及各拉线臂2的拉线部21分别设置有用于缠绕渔线的绕线柱3,预紧件设置于两个拉线臂2之间并将两个拉线部21向相远离的方向复位,从而将两端分别缠绕于不同拉线部21的绕线柱3的渔线拉紧,由三个绕线柱3代替人的手指,用于分别缠绕主线及前导线的三个不同的线端,代替在打结过程中用于充当缠绕位置且不用活动的手指,从而在打结过程中双手仅操作单一线端即可完成打结的所有步骤,大大降低打结难度,提高打结效率,减少因钓鱼的准备工作所消耗的时间,而且,在打结过程中,两端分别缠绕于不同拉线部21的绕线柱3的渔线会逐渐缩短,预紧件时刻保持渔线呈拉紧状态,模拟手指动作,便于进行打结,预紧件的预紧力可由弹力、磁力、液压力、电力实现。各拉线臂2均铰接于基座1,各拉线部21在拉线臂2相对基座1转动时相对摆动,拉线臂2与基座1的活动配合可采用多种方式,可设置供拉线臂2移动的直线导轨,也可将拉线臂2铰接于基座1,在本技术中,优选铰接的方式,一方面,移动稳定,另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线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预紧件及两个拉线臂,各所述的拉线臂均活动设置于基座,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从基座前端伸出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拉线部,所述的基座及各拉线臂的拉线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缠绕渔线的绕线柱,所述的预紧件设置于两个拉线臂之间并将两个拉线部向相远离的方向复位,从而将两端分别缠绕于不同拉线部的绕线柱的渔线拉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线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预紧件及两个拉线臂,各所述的拉线臂均活动设置于基座,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从基座前端伸出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拉线部,所述的基座及各拉线臂的拉线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缠绕渔线的绕线柱,所述的预紧件设置于两个拉线臂之间并将两个拉线部向相远离的方向复位,从而将两端分别缠绕于不同拉线部的绕线柱的渔线拉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拉线臂均铰接于基座,各所述的拉线部在拉线臂相对基座转动时相对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线打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紧件为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线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施力部,两个所述的第一施力部相靠近时两个拉线部相远离,所述的预紧件为拉簧,所述的拉簧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第一施力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渔线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拉线臂分别设置有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第二施力部,两个所述的第一施力部相远离时两个拉线部相远离,所述的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斌
申请(专利权)人:黄维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