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屏幕及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02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3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及终端。所述终端屏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层的显示层;显示层包括主显示区和辅显示区;辅显示区的分辨率等于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或者辅显示区的分辨率大于主显示区的分辨率;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优于主显示区的透光性能。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实现了在尽可能地确保辅显示区的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提升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这样,就可以在辅显示区的下方设置如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等光学器件,且确保这些光学器件能够正常工作,最大程度地确保上述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屏幕及终端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显示屏
,特别涉及一种终端屏幕及终端。
技术介绍
手机行业对屏占比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期望产出接近100%屏占比的手机。手机屏占比提升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手机前面板上的功能器件(如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器件)进行合理设置,以最大化地提升屏占比。在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将上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手机屏幕下方的技术构想。通过将上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手机屏幕下方,可以充分释放这些功能器件对手机前面板的占用空间,提升屏占比。但是,对于一些工作时需要接收或发射光线的光学器件(如摄像头、光线传感器、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等器件)来说,在将这些光学器件设置在手机屏幕下方之后,由于手机屏幕的透光性,会导致这些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及终端,可用于解决将光学器件设置在终端屏幕下方之后,由于终端屏幕的透光性,会导致这些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屏幕,所述终端屏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上层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主显示区和辅显示区;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等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或者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所述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性能。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过率,和/或,所述辅显示区的透光质量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质量。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中相邻像素的中心间距,与所述主显示区中相邻像素的中心间距相同。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排列方式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排列方式相同。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结构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结构相同。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中抠除至少一个像素。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中抠除的像素在所述辅显示区中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中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做透光性能优化处理。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下方。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中。可选地,所述显示层还包括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辅显示区之间;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和/或所述主显示区中。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的尺寸,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的尺寸。可选地,所述辅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顶部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和/或,所述辅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左侧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和/或,所述辅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右侧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和/或,所述辅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底部边缘形成的缺口部位;和/或,所述辅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中间形成的缺口部位。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屏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终端屏幕;所述终端屏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上层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主显示区和辅显示区;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等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或者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所述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性能;所述辅显示区的下方设置有光学器件。可选地,所述光学器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辅显示区的分辨率设计成等于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或者辅显示区的分辨率大于主显示区的分辨率,且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优于主显示区的透光性能,从而在尽可能地确保辅显示区的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提升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这样,就可以在辅显示区的下方设置如摄像头、光线感应器、接近感应器、光学发射器、光学接收器等光学器件,且确保这些光学器件能够正常工作,最大程度地确保上述光学器件的工作性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屏幕的示意图;图2示例性示出了一种过渡显示区的示意图;图3至图8示例性示出了几种主显示区和辅显示区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屏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屏幕可以包括:基板10以及位于基板10上层的显示层20。显示层20用于实现终端屏幕的显示功能。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层20包括主显示区21和辅显示区22。主显示区21和辅显示区22均具备显示功能。辅显示区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图1中,以辅显示区22的数量为1个进行示意性说明。可选地,主显示区21是显示层20中面积占比较大的显示区,辅显示区22是显示层20中面积占比较小的显示区,也即主显示区21在显示层20中的面积占比,大于辅显示区22在显示层20中的面积占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层20包括主显示区21和辅显示区22两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区域,但主显示区21和辅显示区22在物理结构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即显示层20是个一体化结构,其并未被划分成多个互相独立的组成部分。例如,显示层20设置在一块一体化结构的基板10上,即,将主显示区21和辅显示区22形成在一块基板上。基板10可以采用玻璃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柔性材料制成,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果显示层20包括多个互相独立的组成部分,且这些组成部分拼接形成显示层20,则拼接位置处必然存在一定间隙,最终导致各个组成部分的显示内容之间存在间隙,无法达到整个显示层20的显示内容浑然一体、无间隙的显示效果。但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主显示区21和辅显示区22在物理结构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间隙,因此主显示区21的显示内容和辅显示区22的显示内容之间也不会存在间隙,从而达到整个显示层20的显示内容浑然一体、无间隙的显示效果。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辅显示区22的分辨率等于主显示区21的分辨率,或者,辅显示区22的分辨率大于主显示区21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单位面积内的像素数量。例如,分辨率的单位可以是PPI(PixelsPerInch,每英寸像素数)。例如,辅显示区22和主显示区21的分辨率均为400PPI,即辅显示区22和主显示区21的分辨率相同。又例如,辅显示区22的分辨率为500PPI,主显示区21的分辨率为400PPI,即辅显示区22的分辨率大于主显示区21的分辨率。在图1中,以辅显示区22的分辨率等于主显示区21的分辨率进行示意性说明。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屏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上层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主显示区和辅显示区;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等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或者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所述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性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屏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上层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主显示区和辅显示区;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等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或者所述辅显示区的分辨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分辨率;所述辅显示区的透光性能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过率,和/或,所述辅显示区的透光质量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中相邻像素的中心间距,与所述主显示区中相邻像素的中心间距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排列方式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排列方式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结构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结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中抠除至少一个像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中抠除的像素在所述辅显示区中均匀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中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做透光性能优化处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控制电路位于所述辅显示区的像素下方。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