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铜带退火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565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铜带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阶段升温和保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一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2)第二阶段升温和保温:从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二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3)从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工艺温度,并在工艺保温温度480℃±5℃进行工艺保温处理;4)冷却:由工艺保温温度冷却至温度70‑100℃出炉。分段退火,降低了退火后紫铜带的晶粒尺寸,得到更细密的结晶组织;并且缩短了总体退火时间,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铜带退火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紫铜带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紫铜带退火工艺。
技术介绍
铜带生产过程中,由于轧制出现加工硬化以及最终产品有软态的需求,需要采取中间软化退火和成品退火的工序,常规使用的是钟罩式光亮退火(多卷整体装炉)以及连续式退火-清洗(单卷展开式)两种工艺。钟罩式光亮退火由于其设备投资相对较小、占地面积小、易操作以及装炉量大、退火后表面光亮等优点,而被铜带生产厂家广泛使用。目前利用钟罩式进行铜带退火工艺主要工艺步骤为:从室温直接升至工艺温度,在工艺温度进行保温处理;为确保退火后铜带性能均匀,其工艺温度较高、保温时间会较长(一般10小时左右),造成生产时间延长和能耗增加;过高的温度和保温时间会造成铜带晶粒粗大甚至二次再结晶,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延伸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铜带退火工艺,以达到使得结晶组织更细密,并且缩短了总体退火时间,降低了能耗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紫铜带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阶段升温和保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一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2)第二阶段升温和保温:从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二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3)从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工艺温度,并在工艺保温温度480℃±5℃进行工艺保温处理;4)冷却:由工艺保温温度冷却至温度70-100℃出炉。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升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220℃±5℃,第一阶段升温时间为1-1.5小时。所述第一阶段保温:保持温度在220℃±5℃范围内,第一阶段保温时间为1.5-2小时。所述第二阶段升温:从第一阶段保温温度220℃±5℃升温至360℃±5℃,第二阶段升温时间为1-1.5小时。所述第二阶段保温:保持温度在360℃±5℃范围内,第二阶段保温时间为1.5-2小时。所述第三阶段升温:从第二阶段保温温度360℃±5℃升温至工艺温度480℃±5℃,第三阶段升温时间为50分钟-70分钟。所述工艺保温阶段:保持温度在480℃±5℃范围内,工艺保温时间为3-4小时。所述冷却:整个冷却时间为6-8小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分段退火,降低了退火后紫铜带的晶粒尺寸,得到更细密的结晶组织;2.同时提高了退火后紫铜带的强度(约10-20MPa)和延伸率(约5%),得到强度更高、塑性更好的铜带;3.缩短了总体退火时间1-3小时左右,提高生产效率约5%;4.退火工序的综合能耗(主要是电耗)降低约5-10%。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退火工艺线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该紫铜带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阶段升温和保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一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2)第二阶段升温和保温:从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二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3)从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工艺温度,并在工艺保温温度480℃±5℃进行工艺保温处理;4)冷却:由工艺保温温度冷却至温度70-100℃出炉。其中,第一阶段升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220℃±5℃,第一阶段升温时间为1-1.5小时。第一阶段保温:保持温度在220℃±5℃范围内,第一阶段保温时间为1.5-2小时。第二阶段升温:从第一阶段保温温度220℃±5℃升温至360℃±5℃,第二阶段升温时间为1-1.5小时。第二阶段保温:保持温度在360℃±5℃范围内,第二阶段保温时间为1.5-2小时。第三阶段升温:从第二阶段保温温度360℃±5℃升温至工艺温度480℃±5℃,第三阶段升温时间为50分钟-70分钟。工艺保温阶段:保持温度在480℃±5℃范围内,工艺保温时间为3-4小时。冷却:整个冷却时间为6-8小时。使用分段退火,降低了退火后紫铜带的晶粒尺寸,得到更细密的结晶组织;同时提高了退火后紫铜带的强度(约10-20MPa)和延伸率(约5%),得到强度更高、塑性更好的铜带;缩短了总体退火时间1-3小时左右,提高生产效率约5%;退火工序的综合能耗(主要是电耗)降低约5-10%。优选具体实例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分段退火工艺相对传统退火工艺,整个处理用时缩短了3小时以上,能耗上降低了10%以上;并且降低了退火后紫铜带的晶粒尺寸,得到更细密的结晶组织;提高了退火后紫铜带的强度(约10-20MPa)和延伸率(约5%),得到强度更高、塑性更好的铜带。上述仅为对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铜带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紫铜带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阶段升温和保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一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2)第二阶段升温和保温:从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二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3)从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工艺温度,并在工艺保温温度480℃±5℃进行工艺保温处理;4)冷却:由工艺保温温度冷却至温度70‑100℃出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铜带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紫铜带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阶段升温和保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一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2)第二阶段升温和保温:从第一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并在第二阶段保温温度进行保温处理;3)从第二阶段保温温度升温至工艺温度,并在工艺保温温度480℃±5℃进行工艺保温处理;4)冷却:由工艺保温温度冷却至温度70-100℃出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紫铜带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升温:从室温直接升至第一阶段保温温度220℃±5℃,第一阶段升温时间为1-1.5小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紫铜带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保温:保持温度在220℃±5℃范围内,第一阶段保温时间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吴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众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