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14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40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屏幕模组和后置摄像头。通过为屏幕模组设置配合于电子设备背面的第一显示部和配合于电子设备正面第二显示部,增加了电子设备的背面显示功能。第一显示部的第一功能区域覆盖位于背面的后置摄像头,使得后置摄像头能够在第一显示部启动时隐藏于处于显示状态的第一功能区域下,在第一显示部关闭时通过透光的第一功能区域实现拍摄功能,因此避免了后置摄像头对背面非显示区域对应设备主体内部的空间占用,提升了设备主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及整体外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在背面配置副屏,以相对位于正面的主屏在电子设备背面实现独立的显示功能。然而,为了避免位于背面的后置摄像头与副屏之间的功能干扰,二者在结构上需要间隔设置,这增加了后置摄像头等功能组件之间的结构干扰,也造成了对设备主体内部组装空间的过多占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增加电子设备背面的显示功能,同时优化了位于背面的后置摄像头在设备主体内的占用空间。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屏幕模组和后置摄像头;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正面和与之相对的背面,所述后置摄像头组装于所述背面;所述屏幕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一显示部配合于所述背面,且包括覆盖所述后置摄像头的第一功能区域;所述第二显示部配合于所述正面;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控制主板,所述后置摄像头和屏幕模组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处于显示状态;当所述第一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关闭信号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处于透光状态。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分体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部覆盖所述背面的部分区域。可选的,所述第一功能区域的尺寸匹配于所述后置摄像头的镜头尺寸。可选的,所述第一功能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部的边缘位置。可选的,所述设备主体内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之下;所述后置摄像头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后置摄像头的镜头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位置对应。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为一体式柔性屏幕,所述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通过所述屏幕模组的柔性弯折部相连。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且组装于所述正面。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部包括覆盖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第二功能区域;当所述第二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二功能区域处于显示状态;当所述第二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关闭信号时,所述第二功能区域处于透光状态。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部覆盖所述正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为屏幕模组设置配合于电子设备背面的第一显示部和配合于电子设备正面第二显示部,增加了电子设备的背面显示功能。第一显示部的第一功能区域覆盖位于背面的后置摄像头,使得后置摄像头能够在第一显示部启动时隐藏于处于显示状态的第一功能区域下,在第一显示部关闭时通过透光的第一功能区域实现拍摄功能,因此避免了后置摄像头对背面非显示区域对应设备主体内部的空间占用,提升了设备主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及整体外观效果。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功能区域处于显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功能区域处于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在背面配置副屏,以相对位于正面的主屏在电子设备背面实现独立的显示功能。然而,为了避免位于背面的后置摄像头与副屏之间的功能干扰,二者在结构上需要间隔设置,这增加了后置摄像头等功能组件之间的结构干扰,也造成了对设备主体内部组装空间的过多占用。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功能区域处于显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功能区域处于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设备主体11、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屏幕模组12和后置摄像头13。其中,设备主体11包括正面112和与之相对的背面111,后置摄像头13组装于背面111。屏幕模组12包括第一显示部121和第二显示部122,第一显示部121配合于背面111,且包括覆盖后置摄像头13的第一功能区域1211,第二显示部122配合于正面112。设备主体11还包括控制主板113,后置摄像头13和屏幕模组12分别与控制主板113电连接,当第一显示部121收到来自控制主板113的启动信号时,第一功能区域1211处于显示状态,当第一显示部121收到来自控制主板113的关闭信号时,第一功能区域1211处于透光状态。通过为屏幕模组12设置配合于电子设备1背面111的第一显示部121和配合于电子设备1正面112第二显示部122,增加了电子设备1的背面111显示功能。第一显示部121的第一功能区域1211覆盖位于背面111的后置摄像头13,使得后置摄像头13能够在第一显示部121启动时隐藏于处于显示状态的第一功能区域1211下,在第一显示部121关闭时通过透光的第一功能区域1211实现拍摄功能,因此避免了后置摄像头13对背面111非显示区域对应设备主体11内部的空间占用,提升了设备主体1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及整体外观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部121的第一功能区域1211能够受控处于显示状态或透光状态。当第一功能区域1211处于显示状态时,能够配合第一显示部121的其他区域显示完整的显示效果,此时后置摄像头13隐藏在第一显示部121下,而不会暴露出电子设备1背面111,提升了电子设备1背面111的外观效果。当第一功能区域1211处于透光状态时,第一显示部121的其他区域的显示功能关闭,处于息屏状态,此时后置摄像头13的镜头通过处于透光状态的第一功能区域1211采集光线、完成图像拍摄。上述结构设置利用第一功能区域1211能够在显示状态和透光状态下切换的特性,避免了后置摄像头13对背面111非显示区域对应设备主体11内部的空间占用,提升了设备主体1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及整体外观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功能区域1211可以是透明液晶显示屏、OLED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LED显示屏(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针对屏幕模组12的结构及后置摄像头13与屏幕模组12的配合关系进行示例性描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显示部121和第二显示部122分体设置。即所述第一显示部121和第二显示部122是屏幕模组12的两块独立显示部件,可以分别与设备主体11的正面112和背面111实现组装,提升了组装便利性、灵活性和稳固性。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位于正面112的第二显示部122可以作为显示图像和实际操作的主要屏幕。而位于背面111的第一显示部121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屏幕模组和后置摄像头;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正面和与之相对的背面,所述后置摄像头组装于所述背面;所述屏幕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一显示部配合于所述背面,且包括覆盖所述后置摄像头的第一功能区域;所述第二显示部配合于所述正面;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控制主板,所述后置摄像头和屏幕模组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处于显示状态;当所述第一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关闭信号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处于透光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屏幕模组和后置摄像头;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正面和与之相对的背面,所述后置摄像头组装于所述背面;所述屏幕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一显示部配合于所述背面,且包括覆盖所述后置摄像头的第一功能区域;所述第二显示部配合于所述正面;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控制主板,所述后置摄像头和屏幕模组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处于显示状态;当所述第一显示部收到来自所述控制主板的关闭信号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处于透光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分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部覆盖所述背面的部分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的尺寸匹配于所述后置摄像头的镜头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蔡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