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09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捷拆装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包括有第一L形杆、第一弧形罩、第一固定板、第一海绵、第二L形杆、第一半圆板、第二海绵、第二固定板、第一橡胶套等;第二L形杆固接于第一弧形罩底部,第三L形杆固接于第二弧形罩顶部,第四L形杆固接于第二弧形罩底部,第一橡胶套与第一L形杆、第三L形杆滑动连接,第二橡胶套与第二L形杆、第四L形杆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捷地罩住电缆的中间接头并能够吸收流向中间接头的雨水,从而达到了保护电缆中间接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及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能逐渐成为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动力来源,电力能源的清洁性和高效性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由于供电网络庞大、供电系统复杂、供电环节多、供电距离长等因素,电力电缆及电缆隧道的使用也随之越来越多,电缆接头成为整个供电网络的重要接续点,其运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运行质量。电缆中间接头在现场安装完成以后,运行受周围环境影响,不可避免的因潮气侵入、机械应力等外力因素导致绝缘遭受破坏,造成电缆中间连接头击穿爆炸事故,电缆接头发生爆炸引起的电缆隧道内火灾是最严重的电力系统事故。由于地下隧道空间狭窄、电缆排布密集,从而波及其他电缆,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给整个电力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现有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通常通过螺栓螺母来固定两个保护罩,螺栓与螺母受侵蚀生锈容易卡住卡死,不便于拧开检修电缆中间接头的情况;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便捷拆装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通常通过螺栓螺母来固定两个保护罩,螺栓与螺母受侵蚀生锈容易卡住卡死,不便于拧开检修电缆中间接头的情况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捷拆装的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包括有第一L形杆、第一弧形罩、第一固定板、第一海绵、第二L形杆、第一半圆板、第二海绵、第二固定板、第一橡胶套、第三L形杆、第二弧形罩、第三固定板、第二半圆板、第三海绵、第四L形杆、第二橡胶套、第四海绵和第四固定板;第一L形杆固接于第一弧形罩顶部,第二L形杆固接于第一弧形罩底部,第三L形杆固接于第二弧形罩顶部,第四L形杆固接于第二弧形罩底部,第一橡胶套与第一L形杆、第三L形杆滑动连接,第二橡胶套与第二L形杆、第四L形杆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固接于第一弧形罩侧部,第二固定板固接于第一弧形罩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侧部,第三固定板固接于第二弧形罩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侧部,第四固定板固接于第二弧形罩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侧部,第一海绵固接于第一固定板前部,第二海绵固接于第二固定板前部,第三海绵固接于第三固定板后部,第四海绵固接于第四固定板后部;第一半圆板一端固接于第一海绵靠近第二海绵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海绵靠近第一海绵的侧部;第二半圆板一端固接于第三海绵靠近第四海绵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海绵靠近第三海绵的侧部。进一步的,第一海绵、第二海绵、第三海绵、第四海绵均为半圆弧形。进一步的,第一弧形罩、第二弧形罩与第一半圆板、第二半圆板之间填充有干燥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弧形罩、第二弧形罩、第一半圆板、第二半圆板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很好地把电缆的中间接头保护起来;通过第一海绵、第二海绵、第三海绵、第四海绵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吸收沿着电缆流向中间接头的水;通过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能够便捷地固定或松开第一弧形罩、第二弧形罩,并且不拍被雨水侵蚀而生锈;本技术能够便捷地罩住电缆的中间接头并能够吸收流向中间接头的雨水,从而达到了保护电缆中间接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L形杆,2-第一弧形罩,3-第一固定板,4-第一海绵,5-第二L形杆,6-第一半圆板,7-第二海绵,8-第二固定板,9-第一橡胶套,10-第三L形杆,11-第二弧形罩,12-第三固定板,13-第二半圆板,14-第三海绵,15-第四L形杆,16-第二橡胶套,17-第四海绵,18-第四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L形杆1、第一弧形罩2、第一固定板3、第一海绵4、第二L形杆5、第一半圆板6、第二海绵7、第二固定板8、第一橡胶套9、第三L形杆10、第二弧形罩11、第三固定板12、第二半圆板13、第三海绵14、第四L形杆15、第二橡胶套16、第四海绵17和第四固定板18;第一L形杆1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顶部,第二L形杆5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底部,第三L形杆10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顶部,第四L形杆15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底部,第一橡胶套9与第一L形杆1、第三L形杆10滑动连接,第二橡胶套16与第二L形杆5、第四L形杆15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侧部,第二固定板8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远离第一固定板3的侧部,第三固定板12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靠近第一固定板3的侧部,第四固定板18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靠近第二固定板8的侧部,第一海绵4固接于第一固定板3前部,第二海绵7固接于第二固定板8前部,第三海绵14固接于第三固定板12后部,第四海绵17固接于第四固定板18后部;第一半圆板6一端固接于第一海绵4靠近第二海绵7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海绵7靠近第一海绵4的侧部;第二半圆板13一端固接于第三海绵14靠近第四海绵17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海绵17靠近第三海绵14的侧部。将电缆的中间接头放置于第一弧形罩2内的第一半圆板6内侧壁上,接着盖上第二弧形罩11,然后控制第一L形杆1与第三L形杆10滑进第一橡胶套9内,控制第二L形杆5与第四L形杆15滑进第二橡胶套16内,如此固定住第一弧形罩2与第二弧形罩11。需要检修电缆的中间接头时,拔出第一橡胶套9与第二橡胶套16,掀开第一弧形罩2或第二弧形罩11就能够进行检修,同时第一橡胶套9与第二橡胶套16也不怕雨水侵蚀而生锈。其中,第一海绵4、第二海绵7、第三海绵14、第四海绵17均为半圆弧形;所以第第一海绵4、第二海绵7、第三海绵14、第四海绵17均为半圆弧形能够使得海绵紧贴电缆,防止雨水从缝隙中流入第一半圆板6和第二半圆板13之间。其中,第一弧形罩2、第二弧形罩11与第一半圆板6、第二半圆板13之间填充有干燥剂;所以干燥剂能够干燥空气中的水汽,进一步保护了电缆的中间接头。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L形杆(1)、第一弧形罩(2)、第一固定板(3)、第一海绵(4)、第二L形杆(5)、第一半圆板(6)、第二海绵(7)、第二固定板(8)、第一橡胶套(9)、第三L形杆(10)、第二弧形罩(11)、第三固定板(12)、第二半圆板(13)、第三海绵(14)、第四L形杆(15)、第二橡胶套(16)、第四海绵(17)和第四固定板(18);第一L形杆(1)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顶部,第二L形杆(5)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底部,第三L形杆(10)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顶部,第四L形杆(15)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底部,第一橡胶套(9)与第一L形杆(1)、第三L形杆(10)滑动连接,第二橡胶套(16)与第二L形杆(5)、第四L形杆(15)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侧部,第二固定板(8)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远离第一固定板(3)的侧部,第三固定板(12)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靠近第一固定板(3)的侧部,第四固定板(18)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靠近第二固定板(8)的侧部,第一海绵(4)固接于第一固定板(3)前部,第二海绵(7)固接于第二固定板(8)前部,第三海绵(14)固接于第三固定板(12)后部,第四海绵(17)固接于第四固定板(18)后部;第一半圆板(6)一端固接于第一海绵(4)靠近第二海绵(7)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海绵(7)靠近第一海绵(4)的侧部;第二半圆板(13)一端固接于第三海绵(14)靠近第四海绵(17)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海绵(17)靠近第三海绵(14)的侧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L形杆(1)、第一弧形罩(2)、第一固定板(3)、第一海绵(4)、第二L形杆(5)、第一半圆板(6)、第二海绵(7)、第二固定板(8)、第一橡胶套(9)、第三L形杆(10)、第二弧形罩(11)、第三固定板(12)、第二半圆板(13)、第三海绵(14)、第四L形杆(15)、第二橡胶套(16)、第四海绵(17)和第四固定板(18);第一L形杆(1)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顶部,第二L形杆(5)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底部,第三L形杆(10)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顶部,第四L形杆(15)固接于第二弧形罩(11)底部,第一橡胶套(9)与第一L形杆(1)、第三L形杆(10)滑动连接,第二橡胶套(16)与第二L形杆(5)、第四L形杆(15)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侧部,第二固定板(8)固接于第一弧形罩(2)远离第一固定板(3)的侧部,第三固定板(12)固接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跃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