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85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包括传感头本体及与所述传感头本体匹配的传感头盖,所述传感头本体及传感头盖连接形成内槽及外槽,还包括第一光纤固定块、第二光纤固定块,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及第二光纤固定块设置在传感头本体内。增加光缆替代光纤用于出线,并在传感头本体与传感头盖外部设置外槽方便缠绕光缆。提高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稳定性,解决了光纤在传感头的出线位置发生断裂的问题。

A sensing head structure of all fiber current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流互感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全国用电量的持续大量增长,高压电力系统进入了全面建设当中。在高压输变电系统中,电流互感器作为设备中最常用的元件之一,在高压输变电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面对高电压时,表现出绝缘不良、存在磁饱和等缺点,它的造价也过高,即将被市场所淘汰。而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为新型电流互感器,其特点为高低压侧电气隔离,测量范围大,可测直流和暂态电流,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很多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传感头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不稳定,而且光纤也容易在传感头的出线位置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在传感头的出线位置添加固定块,光纤在固定块中熔接光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加强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稳定性,解决了光纤在传感头的出线位置发生断裂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包括传感头本体及与所述传感头本体匹配的传感头盖,所述传感头本体及传感头盖连接形成内槽及外槽,还包括第一光纤固定块、第二光纤固定块,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及第二光纤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传感头本体内。进一步,所述传感头本体、传感头盖、内槽为圆环结构。传感头本体与传感头盖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不可拆卸方式连接,并进行适当的密封处理。内槽为圆环结构便于光纤的缠绕,内槽中可以缠绕足量的光纤。进一步,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光纤固定块固定在所述传感头本体上。防止第一光纤固定块与第二光纤固定块在传感头内发生晃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在传感头本体上靠近外环的一端,所述第二光纤固定块在传感头本体上靠近内环一端。第一光纤固定块用于固定光纤尾端与光缆熔接的部分,第一光纤固定块中设置有线孔,供光纤与光缆通过,线孔能收紧,第一光纤固定块固定块在传感头本体上靠近外环的一端,方便光缆从传感头本体中引出至外部的外槽中。第二光纤固定块用于固定光纤的起点,第二光纤固定块中间设置有线孔,供光纤通过,线孔能收紧,第二光纤固定块在传感头本体上靠近内环一端,方便光纤在内槽中缠绕。进一步,还包括光纤和光缆,所述光纤与光缆在内槽内熔接,所述光纤缠绕在内槽上,所述光缆缠绕在外槽上。进一步,所述光纤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光纤固定块中,方便光纤在内槽中缠绕。进一步,所述光纤与光缆的熔接段固定在第一光纤固定块中,方便光缆从传感头本体中引出至外部的外槽中。进一步,所述外槽设置在所述传感头本体与传感头盖的外侧表面。便于光缆的缠绕。进一步,所述传感头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传感头盖由绝缘材料制成,保证传感头盖的绝缘性和抗干扰性。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包括传感头本体及与所述传感头本体匹配的传感头盖,所述传感头本体及传感头盖连接形成内槽及外槽,还包括第一光纤固定块、第二光纤固定块,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及第二光纤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传感头本体内。还包括光纤和光缆,所述光纤与光缆在内槽内熔接,所述光纤缠绕在内槽上,所述光缆缠绕在外槽上。增加光缆替代光纤用于出线,光缆的保护套能有效保护光纤不被折断,并在传感头本体与传感头盖外部增加外槽方便缠绕光缆。这样能够提高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稳定性,解决了光纤在传感头的出线位置发生断裂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目前,全国高压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进入了高峰期,作为高压电网的关键设备之一的电流互感器在整个高压电网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电流互感器能够将数值较大的一次电流通过一定的变比转换为数值较小的二次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测量的目的。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流变换的电流互感器。这种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由于存在敏感环体积大、磁饱和现象等缺点而逐渐被淘汰。而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是属于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存在着响应速度快、传输稳定等优点。它的原理是通过光电变换原理实现电流的变换。每一个全光纤电流互感器都有传感头,传感头的结构设计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运行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传感头的设计不合理会引起局部放电故障,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现有很多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传感头的结构设计是有缺陷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包括传感头本体及与所述传感头本体匹配的传感头盖,所述传感头本体及传感头盖连接形成内槽及外槽,还包括第一光纤固定块、第二光纤固定块,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及第二光纤固定块设置在传感头本体内。还包括光纤和光缆,所述光纤与光缆在内槽内熔接,所述光纤缠绕在内槽上,所述光缆缠绕在外槽上。这样能够提高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稳定性,解决了光纤在传感头的出线位置发生断裂的问题。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与图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包括传感头本体1及与所述传感头本体1匹配的传感头盖2,所述传感头本体1及传感头盖2连接形成内槽7及外槽8,还包括第一光纤固定块3、第二光纤固定块4,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3及第二光纤固定块4设置在传感头本体1内。传感头本体1可通过螺栓或者卡扣与传感头盖2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以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连接方式。进一步,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所述传感头本体1、传感头盖2、内槽7为圆环结构。为了保证传感头结构的密封性,传感头本体1与传感头盖2在连接处设置有垫圈,传感头本体1与传感头盖2为圆环结构解决了传统的传感头结构的本体与头盖为异形而造成的加工困难。所述内槽7为圆环也方便了光缆的缠绕,避免了光缆的无处安放。进一步,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3与所述第二光纤固定块4固定在所述传感头本体1上。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3在传感头本体1上靠近外环的一端,所述第二光纤固定块4在传感头本体1上靠近内环一端。进一步,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还包括光纤和光缆,所述光纤与光缆在内槽内熔接,所述光纤缠绕在内槽上,所述光缆缠绕在外槽上。进一步,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所述光纤5的起点固定在第二光纤固定块4中。所述光纤5与光缆6的熔接段固定在第一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头本体(1)及与所述传感头本体(1)匹配的传感头盖(2),所述传感头本体(1)及传感头盖(2)连接形成内槽(7)及外槽(8),还包括第一光纤固定块(3)、第二光纤固定块(4),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3)及第二光纤固定块(4)设置在所述传感头本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头本体(1)及与所述传感头本体(1)匹配的传感头盖(2),所述传感头本体(1)及传感头盖(2)连接形成内槽(7)及外槽(8),还包括第一光纤固定块(3)、第二光纤固定块(4),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3)及第二光纤固定块(4)设置在所述传感头本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头本体(1)、传感头盖(2)、内槽(7)为圆环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3)与所述第二光纤固定块(4)固定在所述传感头本体(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固定块(3)在传感头本体(1)上靠近外环的一端,所述第二光纤固定块(4)在传感头本体(1)上靠近内环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波李俊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长高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