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56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包括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转子座、叶轮、定子;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水口、出水口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外斜向设置的第一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二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内斜向设置的第二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一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连接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入水端以拼接形成截面V形结构;所述第一流道的入水端连通进水口,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与出水口之间;如此,通过对进水口之后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行改良,以形成V形水流走向,提高扭矩,有利于后续出水动力以及出水顺畅性。

A micro water pump with improved flow dir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
本技术涉及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
技术介绍
水泵通常具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转子座、叶轮、定子;所述壳体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进水口、出水口连通于容置腔;水泵通过进水口将外侧水引入水泵的内部,最后到达出水口送出,现有水泵的水流走向有多种,但是,其普遍存在水流走向设计合理性欠佳等不足,局限了扭矩。还有,转子组装于转子座时,该转子的底部与转子座的内侧底面相接触,或者该转子通过主轴上连接有轴套,利用轴套与转子座的底面连接,这样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大,转子在使用时,其与转子座之间的摩擦大,容易磨损,就会导致水泵的使用寿命短,而且,运行能耗较大,运行成本高;还有,现有的微型水泵普遍存在组装麻烦,生产效率低下等不足。以及,现有的水泵的散热性能不太理想,不利于确保水泵的使用性能、安全系数及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其通过对进水口之后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行改良,以形成V形水流走向,提高扭矩,有利于后续出水动力以及出水顺畅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包括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转子座、叶轮、定子;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进水口、出水口连通于容置腔,转子可旋转式设置于转子座上,叶轮随同转子旋转;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水口、出水口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外斜向设置的第一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二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内斜向设置的第二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一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连接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入水端以拼接形成截面V形结构;所述第一流道的入水端连通进水口,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与出水口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上下组装式连接的上盖、机壳支架及下盖;所述上盖具有上腔,所述进水口开设于上盖上,所述进水口连通上腔,所述上腔的内侧面为自上而下渐大设置的第一锥形面;所述机壳支架具有外壳体和一体连接于外壳体内壁面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侧面上段部位为自上而下渐小设置的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第二锥形面上下拼接成V形;所述内壳体、外壳体之间形成定子安装槽,所述转子安装于内壳体中,所述定子位于定子安装槽中且包围转子设置;所述内壳体的下端一体延伸有出水壳段,出水口设置于出水壳段内;所述第三流道位于转子与内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三流道位于转子与定子之间;所述内壳体上一体连接有转子座,所述转子座位于转子与出水壳段之间,所述转子座上设置有连通出水口与第三流道;所述下盖具有让位孔,所述下盖组装于外壳体的底端,所述出水壳段向下伸出让位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下盖分别螺纹连接于机壳支架的相应上、下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包括有叶轮上片和叶轮下片;所述叶轮上片的外侧面为上小下大的第三锥形面,所述第三锥形面对应位于第一锥形面所围区域内;所述叶轮下片连接于转子;所述叶轮上片、叶轮下片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定位凸部,另一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叶轮上片、叶轮下片通过定位凸部卡入相应定位槽内以达成组装定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的上端适配于上盖,所述转子的下端设置有接触凸点,所述转子座上设置有接触弧面,所述接触弧面朝向接触凸点凸设;所述接触凸点抵接于接触弧面上,且,所述接触凸点相对接触弧面可旋转式设置;所述转子上除接触凸点之外的部分,均与转子座保持间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座上装设有球体,所述接触弧面形成于球体表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座向下凹设有安装槽,所述球体设置于安装槽内,球体上端向上凸露于转子座上方,所述接触弧面是指球体表面上凸露于转子座上方部分。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包括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中空腔,在旋转轴的底部设置有位于中空腔下方的底壁,所述接触凸点自底壁的底端面向下凸设,以及,所述底壁上开设贯通中空腔的过水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凸点呈锥台状,所述接触凸点朝向接触弧面渐小设置;所述接触凸点的底端面与周侧面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面过渡,所述接触凸点的周侧面的上端与转子的表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过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流道为竖直延伸的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下端连接有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内斜向设置的第三锥状槽;所述转子座一体连接于第三锥状槽的内侧面以将第三锥状槽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分流道;第四流道的下端连接出水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对进水口之后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行改良,以形成V形水流走向,提高扭矩,有利于后续出水动力以及出水顺畅性;其次是,水流从转子、定子之间经过,水将转子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和定子产生的热量随水流散发走,提高水泵的散热性能,提高了水泵效率和寿命;而且,该种水流向布置的水泵,其结构设计合理,与同规的水泵相比,减小了水泵的体积;再者是,通过接触凸点与接触弧面接触,以实现转子相对转子座的可旋转式接触定位,大幅减少转子与转子座的接触面积,减少转子在旋转动作时与转子座之间的摩擦力,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能耗及运行成本;其通过于转子座上装设球体来提供接触弧面,结构设计简单,组装方便,可以选择玻璃球,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以及,整个微型水泵的结构设计合理性佳,提高了产品的组装制程效率及组装质量。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大致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未示出转子、定子);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分解图(未示出转子、定子);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大致示意了转子、定子);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壳体11、上盖111、进水口12、机壳支架121、出水口122、外壳体123、内壳体13、下盖14、第一流道15、第二流道16、第三流道17、第四流道20、转子21、叶轮211、叶轮上片212、叶轮下片213、定位凸部22、接触凸点23、球体24、安装槽25、旋转轴芯26、旋转套30、定子31、定子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包括有壳体10及设置于壳体10内的转子20、转子座、叶轮21、定子30;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进水口111、出水口121,且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进水口111、出水口121连通于容置腔,转子20可旋转式设置于转子座上,叶轮30随同转子20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连通进水口111、出水口121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15、第三流道16,所述第一流道14是沿水流方向往外斜向设置的第一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二流道15是沿水流方向往内斜向设置的第二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一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包括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转子座、叶轮、定子;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进水口、出水口连通于容置腔,转子可旋转式设置于转子座上,叶轮随同转子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水口、出水口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外斜向设置的第一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二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内斜向设置的第二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一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连接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入水端以拼接形成截面V形结构;所述第一流道的入水端连通进水口,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与出水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包括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转子座、叶轮、定子;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进水口、出水口连通于容置腔,转子可旋转式设置于转子座上,叶轮随同转子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水口、出水口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外斜向设置的第一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二流道是沿水流方向往内斜向设置的第二锥状环形槽;所述第一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连接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入水端以拼接形成截面V形结构;所述第一流道的入水端连通进水口,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于第二锥状环形槽的出水端与出水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上下组装式连接的上盖、机壳支架及下盖;所述上盖具有上腔,所述进水口开设于上盖上,所述进水口连通上腔,所述上腔的内侧面为自上而下渐大设置的第一锥形面;所述机壳支架具有外壳体和一体连接于外壳体内壁面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侧面上段部位为自上而下渐小设置的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第二锥形面上下拼接成V形;所述内壳体、外壳体之间形成定子安装槽,所述转子安装于内壳体中,所述定子位于定子安装槽中且包围转子设置;所述内壳体的下端一体延伸有出水壳段,出水口设置于出水壳段内;所述第三流道位于转子与内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三流道位于转子与定子之间;所述内壳体上一体连接有转子座,所述转子座位于转子与出水壳段之间,所述转子座上设置有连通出水口与第三流道;所述下盖具有让位孔,所述下盖组装于外壳体的底端,所述出水壳段向下伸出让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下盖分别螺纹连接于机壳支架的相应上、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水流走向结构的微型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有叶轮上片和叶轮下片;所述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武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众隆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