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粉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25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下粉料结构,其包括下料滚轴、V型下粉料仓、两个连接板和第一刮料板,所述下料滚轴设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出料口处、通过分别设置在两端的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板可旋转地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两端连接,所述下料滚轴设有滚花,所述第一刮料板固定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底部、与下料滚轴接触,所述第一刮料板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一侧板以第一预定角度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粉料结构,使下料斗仓内的粉末物料不断地移动,在下粉的过程中,使粉末物料变得均匀、流畅,从而实现下料的均匀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下粉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下料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下粉料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粉末物料下料装置的下料过程中,由于粉末物料的流动性比较差,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粉末物料容易相互挤靠堆积在一起,物料通常出料不均匀,时常会出现堆叠积聚粘结在一起的现象,造成物料流动不畅,甚至形成物料堵塞,从而影响到下料的正常进行,因此,现有的粉末物料下料装置存在下料不均匀,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自动下粉料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下粉料结构,所述自动下粉料结构包括下料滚轴、V型下粉料仓、两个连接板和第一刮料板,所述下料滚轴设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出料口处、通过分别设置在两端的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板可旋转地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两端连接,所述下料滚轴设有滚花,所述第一刮料板固定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底部、与下料滚轴接触,所述第一刮料板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一侧板以第一预定角度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刮料板相对所述下料滚轴的旋转方逆向设置。其中,所述自动下粉料结构还包括第二刮料板,所述第二刮料板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二侧板以第二预定角度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与第二预定角度相同,范围是30-150度。其中,所述下料滚轴凸出所述出料口2-20mm;所述第一刮料板与所述下料滚轴的接触尺寸为所述第一刮料板宽度的1/5~1/3;所述第二刮料板与所述下料滚轴的接触尺寸为所述第二刮料板宽度的1/5~1/3;所述第一刮料板和所述第二刮料板均为柔性材质。其中,所述自动下料结构还包括:所述两个连接板中任意一个与所述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中对应的一个之间设有防静电板。其中,所述下料滚轴的主体直径为40-60mm;所述下料滚轴的两端均包括未设置滚花的部分,尺寸均为80~120mm。其中,所述滚花的模数为0.5,所述滚花为网纹滚花。其中,包括所述防静电板为聚丙烯板。其中,所述自动下料结构还包括电机架,所述电机架固定在所述两个连接板的任意一个上。本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粉料结构,能够通过设有滚花的下料滚轴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粉料移动至V型下粉料仓的出料口,使下料斗仓内的粉末物料不断地移动,在下粉的过程中,使粉末物料变得均匀、流畅,从而实现下料的均匀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既省时又省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自动下粉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自动下粉料结构的主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自动下粉料结构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下料滚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电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设有滚花的下料滚轴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粉料移动至V型下粉料仓的出料口,使下料斗仓内的粉末物料不断地移动,使粉末物料变得均匀、流畅,从而实现下料的均匀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动下粉料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自动下粉料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自动下粉料结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综合参照图1~图4所示,该自动下粉料结构包括下料滚轴1、V型下粉料仓2、两个连接板3和第一刮料板4,下料滚轴1设有滚花12,下料滚轴1设在V型下粉料仓的出料口23处、通过分别设置在两端的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11分别与两个连接板3可旋转地连接,两个连接板与V型下粉料仓2的两端设置为可调整的连接,第一刮料板4固定在V型下粉料仓2的底部、与下料滚轴1接触,第一刮料板4利用螺栓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一侧板21以第一预定角度α固定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旋转的下料滚轴带动料粉进行下料,刮料板增加粉料的均匀性,从而保证物料的均匀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V型下粉料仓2是由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形成一个底部带有出料口23的V型下粉料仓,可以通过在V型下粉料仓的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的端部设置若干个椭圆形通孔24,调节固定两个连接板与V型下粉料仓的螺丝的位置进行上下调节,以调节下料滚轴1与V型下粉料仓2的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下料滚轴1的滚花可承接粉料使粉料随着下料滚轴1进行转动至出料口23,当第一刮料板4相对下料滚轴的旋转方同向设置时,第一刮料板4通过与旋转的下料滚轴1的摩擦,增加了下料滚轴1表面的粉料的下料时的均匀性,当第一刮料板4相对下料滚轴的旋转方逆向设置时,第一刮料板4可对下料滚轴1表面的粉料进行清理。参照图2所示,该自动下粉料结构还可包括第二刮料板5,第二刮料板5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二侧板22以第二预定角度β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刮料板4和第二刮料板5均选用柔性材质的材料,即两个柔性材质刮料板分别与V型下粉料仓的两个侧板进行固定连接,可设定下料滚轴1分别与第一刮料板4和第二刮料板5的接触尺寸,第一刮料板4与下料滚轴1的接触尺寸范围设置为第一刮料板4宽度的1/5~1/3,第二刮料板5与下料滚轴1的接触尺寸范围设置为第二刮料板5宽度的1/5~1/3,既增加了下粉的均匀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清理下料滚轴1表面的粉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设置使得第一预定角度α与第二预定角度β设置相同的角度,也可以设置不同的角度,范围设置在30-150度均可,参照图示,第一预定角度与第二预定角度相同。当调节两个连接板与分别设置在下料滚轴1两端的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11固定螺丝的位置时,则可以调节下料滚轴1距离出料口23的位置,下料滚轴1凸出出料口23的范围设置2-20mm之内,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下料滚轴1凸出出料口23的5mm处设置。为了防止特殊粉末产生静电而引发事故,在两个连接板3中任意一个与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11中对应的一个之间设有防静电板6,可选用聚丙烯材料做为防静电板。如图5所示,示出了下料滚轴1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下料滚轴进行设置,下料滚轴1的主体直径可设置在40-60mm之间,下料滚轴1的两端均包括未设置滚花的部分,尺寸均可设置在80~120mm之间,参照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下粉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下粉料结构包括下料滚轴(1)、V型下粉料仓(2)、两个连接板(3)和第一刮料板(4),所述下料滚轴(1)设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出料口(23)处、通过分别设置在两端的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11)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板(3)可旋转地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V型下粉料仓(2)的两端连接,所述下料滚轴(1)设有滚花(12),所述第一刮料板(4)固定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2)的底部、与下料滚轴(1)接触,所述第一刮料板(4)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一侧板(21)以第一预定角度(α)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下粉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下粉料结构包括下料滚轴(1)、V型下粉料仓(2)、两个连接板(3)和第一刮料板(4),所述下料滚轴(1)设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的出料口(23)处、通过分别设置在两端的两个下料滚轴固定件(11)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板(3)可旋转地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V型下粉料仓(2)的两端连接,所述下料滚轴(1)设有滚花(12),所述第一刮料板(4)固定在所述V型下粉料仓(2)的底部、与下料滚轴(1)接触,所述第一刮料板(4)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一侧板(21)以第一预定角度(α)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粉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刮料板(4)相对所述下料滚轴的旋转方逆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下粉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刮料板(5),所述第二刮料板(5)与V型下粉料仓的第二侧板(22)以第二预定角度(β)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下粉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角度(α)与第二预定角度(β)相同,范围是30-150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下粉料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张志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