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963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单元、澄清池、砂滤池、清水池和事故池,沉煤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池、A调节池和B调节池,沉煤池与A调节池的一侧均设有溢水口,沉煤池和A调节池之间、A调节池和B调节池之间均通过该溢水口相连通,沉煤池与B调节池的一端均与总进水管相连,事故池通过第二回流管与总进水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不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该系统能够改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并确保水质稳定,实现含煤废水的循环综合利用。

A treatment and reuse system of coal containing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发电厂的含煤废水主要来源于输煤系统冲洗水、喷淋水和煤场区域雨水等,含煤废水中煤粉颗粒含量较高,需要煤场进行回收再处理。现有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中沉煤池的煤水浓度大,容易导致煤水提升泵发生煤泥堵塞、机械搅拌澄清池及砂滤池出口水质不稳定等,含煤废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差,多余的水除了供输煤系统卫生冲洗以外,难以满足其他地方的用水品质要求,严重时可能会发生不合格的煤水外排,造成环境污染。针对现有因含煤废水浓度较大而造成的缺陷,现有技术已公开相关解决方案,如专利申请号:2017204154830,申请日:2017年4月20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含煤废水处理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煤水调节池,该煤水调节池接入煤水进水管,在煤水调节池上设置有煤水提升系统,煤水提升系统经第一出水浑浊仪、电磁流量计以及第一电动蝶阀连接至电子絮凝器,该电子絮凝器通过排污管回流至煤水调节池;电子絮凝器通过第二电动蝶阀连接至离心澄清反应器,离心澄清反应器连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上设置有中间水池提升系统,该中间水池提升系统连接至多介质过滤器组,多介质过滤器组通过第四电动蝶阀和第二出水浑浊仪连接至清水池,清水池处设置有回用水提升系统。该申请案提供了一种循环经济的煤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净化煤水,达到循环使用的要求,但是改装置结构复杂,占地空间较大,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综上,如何克服现有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不佳的不足,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不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并确保水质稳定,实现含煤废水的循环综合利用。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单元、澄清池、砂滤池、清水池和事故池,沉煤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池、A调节池和B调节池,沉煤池与A调节池的一侧均设有溢水口,沉煤池和A调节池之间、A调节池和B调节池之间均通过该溢水口相连通,沉煤池与B调节池的一端均与总进水管相连,事故池通过第二回流管与总进水管相连。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砂滤池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清水池相连通,清水池内设有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水泵与反冲洗管连通,清水池通过反冲洗管与砂滤池相连。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砂滤池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澄清池相连通,砂滤池的底部还通过第一回流管与总进水管相连。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总进水管端部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两条支管,其中总进水管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沉煤池相连,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闸板。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总进水管通过第二进水管与B调节池相连,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闸板,A调节池和B调节池均通过管道与澄清池相连。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A调节池和B调节池与澄清池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A调节池和/或B调节池为折流形调节池。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清水池内设有卫生喷淋水泵,卫生喷淋水泵外接冲洗水和煤场喷淋水。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清水池内还设有溢流水泵,溢流水泵与第二出水管连通,第二出水管与水箱相连。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事故池内设有事故池提升泵,事故池提升泵与第二回流管连通,第二回流管上设有开关阀。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单元、澄清池、砂滤池、清水池和事故池,沉煤单元包括相连的沉煤池、A调节池和B调节池,沉煤池与B调节池的一端均与总进水管相连,事故池通过第二回流管与总进水管相连;当含煤废水浊度较大时,需要经多次沉淀处理才能实现煤水的沉降分离,此时打开第一闸板,废水依次经过沉煤池、A调节池和B调节池,实现了废水的多次沉淀,A调节池和B调节池互为备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高,可以根据废水浓度大小等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废水处理步骤,有效沉淀废水中的煤泥,净化水质。(2)本技术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A调节池和B调节池为折流形调节池,折流形调节池扩大了池内的面积,使得废水在池内来回折流,延迟了废水的处理时间,使其充分沉淀分离,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沉煤效果,防止煤水浓度较大引起堵塞而导致废水处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3)本技术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清水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事故池相连,事故池通过第二回流管与总进水管相连,第二回流管上设置开关阀,事故池内设有事故池提升泵,当事故池处于放空状态时,可以打开开关阀,使进入事故池的清水重新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对浓度较高的含煤废水进行稀释,提高废水净化效率;当发生事故时,可以关闭开关阀,使得事故池发挥其本身贮存事故水的作用,因为事故池占地面积大,且不经常使用,通过在事故池内设置第二回流管,可以充分利用事故池来存储清水并将其回收利用,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4)本技术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清水池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水箱相连,清水池内设有水泵并外接冲洗水和煤场喷淋水,含煤废水主要成分为煤泥和水,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清水可直接用于冲洗和喷淋,而多余的清水可以通过清水池内设置的溢流水泵打入水箱备用,全厂冲洗水和煤场喷淋水经使用后可重新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再次处理,废水处理循环性好,避免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煤水外排的环保风险从根本上得到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总进水管;110、第一进水管;111、第二进水管;112、第一闸板;113、第二闸板;200、沉煤单元;210、沉煤池;211、A调节池;212、B调节池;300、澄清池;310、管道;400、砂滤池;410、第一回流管;500、清水池;510、第一出水管;511、冲洗水;512、煤场喷淋水;513、反冲洗管;514、第二出水管;600、事故池;610、第二回流管;700、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单元(200)、澄清池(300)、砂滤池(400)、清水池(500)和事故池(600),沉煤单元(200)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池(210)、A调节池(211)和B调节池(212),沉煤池(210)与A调节池(211)的一侧均设有溢水口,沉煤池(210)和A调节池(211)之间、A调节池(211)和B调节池(212)之间均通过该溢水口相连通,沉煤池(210)与B调节池(212)的一端均与总进水管(100)相连,事故池(600)通过第二回流管(610)与总进水管(10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单元(200)、澄清池(300)、砂滤池(400)、清水池(500)和事故池(600),沉煤单元(200)包括依次相连的沉煤池(210)、A调节池(211)和B调节池(212),沉煤池(210)与A调节池(211)的一侧均设有溢水口,沉煤池(210)和A调节池(211)之间、A调节池(211)和B调节池(212)之间均通过该溢水口相连通,沉煤池(210)与B调节池(212)的一端均与总进水管(100)相连,事故池(600)通过第二回流管(610)与总进水管(100)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砂滤池(400)的一端通过管道(310)与清水池(500)相连通,清水池(500)内设有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水泵与反冲洗管(513)连通,清水池(500)通过反冲洗管(513)与砂滤池(400)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砂滤池(400)的另一端通过管道(310)与澄清池(300)相连通,砂滤池(400)的底部还通过第一回流管(410)与总进水管(10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煤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总进水管(100)端部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10)和第二进水管(111)两条支管,其中总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梁树黄振兴谢小红谢红卫邱谊卿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