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958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本装置包括可卡接于病床床侧处水平钢梁上的卡夹、用于搁置医用容器的搁置台以及衔接搁置台与卡夹的中间伸缩杆段;所述卡夹与中间伸缩杆段之间以第一铰接节铰接彼此,而中间伸缩杆段与搁置台之间则以第二铰接节彼此铰接,第一铰接节和第二铰接节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且均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始终以当前待输液、引流或灌肠的患者所在床面为基准面,并能实现指定高度的医用容器的放置需求,最终确保相应操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A drainage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用领域中,在执行输液、引流或灌肠时对操作高度的要求极为苛刻。比如在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中,引流管高度的调节将直接影响到颅内压的变化;引流袋位置过高,可导致引流不畅;过低则导致过度引流,引起颅低压综合征。化脓性骨髓炎术后切口护理及引流时,滴入瓶要求高于床面60-70cm,而引流瓶则要求低于床面50cm。输液袋要求高出患者头部1m以上为佳。而根据灌肠压力的不同,灌肠液距离肛门的垂直高度也又所不同:不保留灌肠,灌肠液面距肛门高度为40-60cm;保留灌肠,灌肠液面距肛门高度为20-30cm。甚至某些引流操作还要求引流袋与床面平齐进而确保与患者身体的平齐性。临床上,目前对于上述操作时相应的输液袋、引流袋乃至灌肠袋等医用容器的放置,输液袋尚且可以通过传统输液架以目测高度的方式进行可调高度的吊挂输液,而引流袋及灌肠袋则普遍采用系带或胶布将其随意固定在床头挡板或床旁栏杆上。上述引流袋乃至灌肠袋的放置方式不仅不存在高度调节问题,同时由于放置高度都为目视调节,高度尺寸无参考依据,进而使得引流和灌肠的效果得不到保证。而即使是传统输液架,其调节基面必然都是以地面作为参考面,由于各病区病床的床面高度是不统一的,甚至很多同一病房内的两张病床都可能存在床面高度不一致的状况,这就导致以地面作为基准面的传统输液架也存在了输液高度的不确定问题。上述各袋体放置高度的不确定性,轻则导致影响正常的输液、引流和灌肠过程,重则引起一系列术时及术后并发症等,从而危及患者身体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引流高度调节装置,其能够始终以当前待输液、引流或灌肠的患者所在床面为基准面,并能实现指定高度的医用容器的放置需求,最终确保相应操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可卡接于病床床侧处水平钢梁上的卡夹、用于搁置医用容器的搁置台以及衔接搁置台与卡夹的中间伸缩杆段;所述卡夹与中间伸缩杆段之间以第一铰接节铰接彼此,而中间伸缩杆段与搁置台之间则以第二铰接节彼此铰接,第一铰接节和第二铰接节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且均水平设置。各铰接节均包括固接于中间伸缩杆段的杆端处的U型铰接耳,卡夹及搁置台上布置二段式阶梯轴状的铰接座,铰接座轴线水平设置,U型铰接耳的两耳部同轴布置铰接孔,U型铰接耳的左耳部的铰接孔套入铰接座的小直径段上以使得两者构成套接式铰接配合;以铰接座的小直径段所在端为铰接座的左端,铰接座的右端面处同轴凹设有沉孔,沉孔内设置回转环且该回转环与沉孔间构成空转式的回转配合;回转环内环面处设置内螺纹,紧固螺钉穿过U型铰接耳的右耳部的铰接孔并与回转环间构成螺纹紧固配合。所述中间伸缩杆段包括用于固接第一铰接节的第一套杆以及用于固接第二铰接节的第二套杆;所述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间彼此同轴,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上布置彼此螺纹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而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的相邻杆端处套设有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同时与第一套杆及第二套杆间构成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套杆的朝向第二套杆的杆端面处同轴向外凸设有定位杆,第二套杆的相邻杆端面处凹设有供定位杆插接的定位孔,定位杆与定位孔间构成孔轴滑套配合。定位孔孔口处径向凸设有限位定位杆相对定位杆最大滑移距离的限位台,定位杆杆身处径向凹设有限位槽,限位台嵌设于上述限位槽内且可随定位杆动作而沿限位槽作导向滑动动作。所述第一套杆和/或第二套杆杆身处布置有用于读取中间伸缩杆段总长度的刻度。所述卡夹包括开口朝向水平设置的U型卡口,U型卡口的上槽壁处贯穿开设有供紧定螺钉由上而下贯穿的螺纹孔,紧定螺钉螺纹配合于螺纹孔处后,紧定螺钉的顶端抵紧于病床床侧处水平钢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以卡夹作为定位件,以两段铰接节提供整体结构的摆动能力,再以中间伸缩杆段提供搁置台相对卡夹的间距调节功能,最终实现了医疗容器相对患者平卧高度的便捷式的在线距离调节目的。换言之,由于卡夹本身固定于床侧,也即设计之初本装置就已经将高度调节的归零点布置在与床面等高度处,从而为后来的引流高度精确调节打下基础。之后,根据现实引流高度的不同,通过第一铰接节和第二铰接节所提供的铰接能力,从而适应性的调节搁置台处于“高于床面”、“平齐床面”以及“低于床面”三种位置状态下,以便适应特定的引流场合所使用。如化脓性骨髓炎术后切口护理及引流时滴入瓶要求高于床面60-70cm,而引流瓶则要求低于床面50cm等等,均可通过上述调节而灵活达到,其使用范围极广。综上,本技术结构合理而使用可靠性高,其能够始终以当前待输液、引流或灌肠的患者所在床面为基准面,从而实现指定高度的医用容器的放置需求,最终确保相应操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对于铰接节而言,现有市场上大量存在可随时确定摆动角度的铰接器件,当然使用普通铰接扣亦可,可直接购置使用。而本技术则提供了特殊的铰接结构,其通过U型铰接耳的左耳部套接铰接座的小直径段,而以U型铰接耳的右耳部来作为回转环的容纳端进而与紧固螺钉固接,从而在紧固螺钉拧紧于回转环处时,可将整个铰接节锁住而使其无法动作,进而可有效确保当前搁置台的位置。而当需要调节搁置台的位置状态时,可通过拧松紧固螺钉,此时铰接节被放松而可活动,从而可相应的进行在线的便捷调节操作。3)、对于可调节的中间伸缩杆段而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也即采用双向丝杆结构,以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作为固定杆,而以螺纹套筒作为调整套,通过螺纹套筒的回转动作,可驱动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产生同步的相向及相离动作,进而实现本技术的精确高度调节目的。而通过设置定位杆与定位孔,可始终确保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的动作方向的导向性,避免出现如螺纹套筒与套杆间出现螺牙磨损等状况时造成导向不精确的状况。限位台与限位槽的布置,则避免操作者无脑拧动螺纹套筒而可能出现的第二套杆或第一套杆脱出螺纹套筒的状况发生,以提升其操作可靠性。刻度则用于在线目视调节,此处就不再赘述。4)、对于卡夹而言,实际操作时也可通过多种结构实现。比如采用弹性卡口等,本技术优选采用带有紧定螺钉的U型卡口,以便实现对床侧的可靠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3为本技术处于三种位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铰接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10-卡夹11-U型卡口12-紧定螺钉20-搁置台30-中间伸缩杆段31-第一套杆32-第二套杆33-螺纹套筒34-定位杆34a-限位槽35-定位孔35a-限位台41-第一铰接节42-第二铰接节40a-U型铰接耳40b-铰接座40c-回转环40d-紧固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图1-4所示,其主体结构由卡夹10、中间伸缩杆段30、搁置台20以及用于连接各者的各铰接节组成。其中:以图1-3所示结构为例,卡夹10包括U型卡口11,并搭配紧定螺钉12,从而实现相对病床床侧处水平钢梁的横向卡接及紧定螺钉式固定目的。而搁置台20则采用常规的托盘状,以便于进行医用容器的快速放置。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可卡接于病床床侧处水平钢梁上的卡夹(10)、用于搁置医用容器的搁置台(20)以及衔接搁置台(20)与卡夹(10)的中间伸缩杆段(30);所述卡夹(10)与中间伸缩杆段(30)之间以第一铰接节(41)铰接彼此,而中间伸缩杆段(30)与搁置台(20)之间则以第二铰接节(42)彼此铰接,第一铰接节(41)和第二铰接节(42)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且均水平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可卡接于病床床侧处水平钢梁上的卡夹(10)、用于搁置医用容器的搁置台(20)以及衔接搁置台(20)与卡夹(10)的中间伸缩杆段(30);所述卡夹(10)与中间伸缩杆段(30)之间以第一铰接节(41)铰接彼此,而中间伸缩杆段(30)与搁置台(20)之间则以第二铰接节(42)彼此铰接,第一铰接节(41)和第二铰接节(42)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且均水平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铰接节均包括固接于中间伸缩杆段(30)的杆端处的U型铰接耳(40a),卡夹(10)及搁置台(20)上布置二段式阶梯轴状的铰接座(40b),铰接座(40b)轴线水平设置,U型铰接耳(40a)的两耳部同轴布置铰接孔,U型铰接耳(40a)的左耳部的铰接孔套入铰接座(40b)的小直径段上以使得两者构成套接式铰接配合;以铰接座(40b)的小直径段所在端为铰接座(40b)的左端,铰接座(40b)的右端面处同轴凹设有沉孔,沉孔内设置回转环(40c)且该回转环(40c)与沉孔间构成空转式的回转配合;回转环(40c)内环面处设置内螺纹,紧固螺钉(40d)穿过U型铰接耳(40a)的右耳部的铰接孔并与回转环(40c)间构成螺纹紧固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引流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伸缩杆段(30)包括用于固接第一铰接节(41)的第一套杆(31)以及用于固接第二铰接节(42)的第二套杆(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翠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