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955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柱、垫体、垫套、容腔、滑套、转轴、手柄、筒体、限位板、弹簧、齿轮、托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容槽、气囊、凸起、斜面和轴套,所述底板上端中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上部一侧端开设有齿槽,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转轴转动,使得齿轮与齿槽啮合传动,进而垫体沿支撑柱上下运动,从而调节垫体抬高高度,使得病人保持舒适;通过垫套的设置,使得垫体不易变脏,且在使用后,方便拆下清洗,从而使得装置便于清洗,保持较高的清洁度;通过气囊和凸起的设置,下肢托放时,病人的轻微移动通过气囊得到缓冲,有利于减缓疼痛,凸起有利于对患处起到按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抬高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
技术介绍
冷敷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作为预防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外伤月挺起的肿块有良好的效果,而下肢骨折的患者要求下肢肢端抬高,同时给予下肢冰敷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用枕头予以抬高下肢,这样存在以下缺陷,1.枕头局部变形,不稳定,影响抬高效果,而一些烦躁的病人用此方法效果更差,2.用枕头抬高下肢,下肢冰敷的冰块无处安放,即使勉强将冰块放于肢体上,但患者肢体轻微的移动,冰块就会掉落,达不到冷敷效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柱、齿槽、垫体、垫套、容腔、通孔、支杆、滑套、转轴、手柄、筒体、限位板、弹簧、齿轮、托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容槽、气囊、凸起、斜面和轴套,所述底板上端中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上部一侧端开设有齿槽,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垫体,且垫体外部套接有垫套,所述垫体内部设置有容腔,且容腔下端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柱位于通孔内部,所述容腔内部中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一端延伸至容腔外端,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转轴外部相对于容腔内壁嵌设有筒体,所述转轴上端相对于筒体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端相对于转轴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转轴上端相对于滑套两侧均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槽啮合连接,所述垫体上端中部设置有托槽,所述托槽下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垫体上端相对于托槽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托槽内壁设置有容槽,所述容槽内部设置有气囊,且气囊一侧端均匀设置有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垫套与垫体形状大小均相同,且垫套一端缝合有拉链,所述拉链拉开张口为三面。进一步的,垫套外端对应通孔、筒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处均开设有开口,且垫套对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处通过魔术贴封合。进一步的,所述垫体一端开设有斜面,且斜面角度为45°,所述垫体另一端为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部嵌设有轴套,且轴套与支撑柱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转轴转动,使得齿轮与齿槽啮合传动,进而垫体沿支撑柱上下运动,从而调节垫体抬高高度,使得病人保持舒适;2.通过垫套的设置,使得垫体不易变脏,且在使用后,方便拆下清洗,从而使得装置便于清洗,保持较高的清洁度;3.通过气囊和凸起的设置,下肢托放时,病人的轻微移动通过气囊得到缓冲,有利于减缓疼痛,凸起有利于对患处起到按摩作用;4.通过将冰块放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冰敷,使得冰块不易掉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齿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支撑柱;3-齿槽;4-垫体;5-垫套;6-容腔;7-通孔;8-支杆;9-滑套;10-转轴;11-手柄;12-筒体;13-限位板;14-弹簧;15-齿轮;16-托槽;17-第一凹槽;18-第二凹槽;19-容槽;20-气囊;21-凸起;22-斜面;23-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柱2、齿槽3、垫体4、垫套5、容腔6、通孔7、支杆8、滑套9、转轴10、手柄11、筒体12、限位板13、弹簧14、齿轮15、托槽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容槽19、气囊20、凸起21、斜面22和轴套23,底板1上端中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上部一侧端开设有齿槽3,底板1上端设置有垫体4,垫体4一端开设有斜面22,且斜面22角度为45°,垫体4另一端为垂直设置,便于病人腿部放置托槽16时,贴合腿部曲线,使腿部抬高舒适,且垫体4外部套接有垫套5,垫套5与垫体4形状大小均相同,且垫套5一端缝合有拉链,拉链拉开张口为三面,便于对垫体4形成保护,且通过拉链方式便于拆装,垫套5外端对应通孔7、筒体12、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8处均开设有开口,且垫套5对应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8处通过魔术贴封合,便于对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8内放入冰块,垫体4内部设置有容腔6,且容腔6下端两侧开设有通孔7,支撑柱2位于通孔7内部,通孔7内部嵌设有轴套23,且轴套23与支撑柱2活动连接,便于防止支撑柱2晃动,使其保持垂直升降,容腔6内部中端设置有支杆8,支杆8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套9,滑套9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10,且转轴10一端延伸至容腔6外端,转轴10一端设置有手柄11,转轴10外部相对于容腔6内壁嵌设有筒体12,转轴10上端相对于筒体12内部设置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一端相对于转轴10套接有弹簧14,弹簧14一端与限位板13连接,弹簧14另一端与筒体12内壁连接,转轴10上端相对于滑套9两侧均设置有齿轮15,且齿轮15与齿槽3啮合连接,垫体4上端中部设置有托槽16,托槽16下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7,垫体4上端相对于托槽16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凹槽18,托槽16内壁设置有容槽19,容槽19内部设置有气囊20,且气囊20一侧端均匀设置有凸起21,使用时,将垫套5表面魔术贴打开,将冰块放入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8内再封合,然后将病人下肢放置于托槽16内,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垫体4高度,通过转动手柄11带动转轴10转动,使得齿轮15与齿槽3啮合传动,进而垫体4沿支撑柱2上下运动,从而调节垫体4抬高高度,使得病人保持舒适,同时,通过气囊20和凸起21的设置,下肢托放时,病人的轻微移动通过气囊20得到缓冲,有利于减缓疼痛,凸起21有利于对患处起到按摩作用,另外,本技术组装方便,当垫体4需套入垫套5,将手柄11拉动,带动转轴10沿滑套9横向运动,使得齿轮15与齿槽3脱离。进而将垫体4分离,再将垫套5套接,套接有,将支撑柱2穿过通孔7,穿入容腔6内,在弹簧14作用下齿轮15与齿槽3啮合,从而完成组装,通过此结构的设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柱(2)、齿槽(3)、垫体(4)、垫套(5)、容腔(6)、通孔(7)、支杆(8)、滑套(9)、转轴(10)、手柄(11)、筒体(12)、限位板(13)、弹簧(14)、齿轮(15)、托槽(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容槽(19)、气囊(20)、凸起(21)、斜面(22)和轴套(2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中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上部一侧端开设有齿槽(3),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有垫体(4),且垫体(4)外部套接有垫套(5),所述垫体(4)内部设置有容腔(6),且容腔(6)下端两侧开设有通孔(7),所述支撑柱(2)位于通孔(7)内部,所述容腔(6)内部中端设置有支杆(8),所述支杆(8)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套(9),所述滑套(9)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10),且转轴(10)一端延伸至容腔(6)外端,所述转轴(10)一端设置有手柄(11),所述转轴(10)外部相对于容腔(6)内壁嵌设有筒体(12),所述转轴(10)上端相对于筒体(12)内部设置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一端相对于转轴(10)套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一端与限位板(13)连接,所述弹簧(14)另一端与筒体(12)内壁连接,所述转轴(10)上端相对于滑套(9)两侧均设置有齿轮(15),且齿轮(15)与齿槽(3)啮合连接,所述垫体(4)上端中部设置有托槽(16),所述托槽(16)下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7),所述垫体(4)上端相对于托槽(16)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凹槽(18),所述托槽(16)内壁设置有容槽(19),所述容槽(19)内部设置有气囊(20),且气囊(20)一侧端均匀设置有凸起(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敷的下肢抬高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柱(2)、齿槽(3)、垫体(4)、垫套(5)、容腔(6)、通孔(7)、支杆(8)、滑套(9)、转轴(10)、手柄(11)、筒体(12)、限位板(13)、弹簧(14)、齿轮(15)、托槽(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容槽(19)、气囊(20)、凸起(21)、斜面(22)和轴套(2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中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上部一侧端开设有齿槽(3),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有垫体(4),且垫体(4)外部套接有垫套(5),所述垫体(4)内部设置有容腔(6),且容腔(6)下端两侧开设有通孔(7),所述支撑柱(2)位于通孔(7)内部,所述容腔(6)内部中端设置有支杆(8),所述支杆(8)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套(9),所述滑套(9)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10),且转轴(10)一端延伸至容腔(6)外端,所述转轴(10)一端设置有手柄(11),所述转轴(10)外部相对于容腔(6)内壁嵌设有筒体(12),所述转轴(10)上端相对于筒体(12)内部设置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一端相对于转轴(10)套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一端与限位板(13)连接,所述弹簧(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平尹玲任政菊唐浩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