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和透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923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56
透镜具备具有凸面的树脂制造的透镜主体、设置在上述凸面上的缓冲层、以及设置在上述缓冲层上的防反射层。上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7μm以上且6.1μm以下,上述防反射层的厚度为0.07μm以上且0.57μm以下。更优选的透镜中,上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上述防反射层的厚度为0.10μm以上且0.50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和透镜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镜和透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由玻璃形成的光学透镜中,在表面设置有防反射层。在防反射层的形成中,通过蒸镀法等将无机物涂布在透镜主体上。透镜主体和防反射层这两者由无机物形成,因此在两者间得到高密合性。另外,两者间的线膨胀系数等物性也相近,因此即使产生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也不容易产生龟裂、剥离等问题。近年来,为了实现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尝试了利用树脂形成透镜主体。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191395号公报中公开了由光学树脂材料构成的透镜主体。在该透镜主体的表面形成由防反射膜构成的光学功能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13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另外,在树脂制造的透镜主体的表面直接设置防反射层时,由于两者间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具有在高温环境下等会在防反射层中产生破裂等问题。因此考虑了在透镜主体与防反射层之间设置作为中间层的缓冲层来防止防反射层的破裂等。另一方面,在包含防反射层和缓冲层的透镜设置在透镜单元的最外侧的情况下等,对于该透镜要求高耐热性和耐伤性。但是,在包含防反射层和缓冲层的透镜中,不容易在提高耐热性和耐伤性的同时确保规定的透镜性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包含防反射层和缓冲层的透镜中,在提高耐热性和耐伤性的同时确保规定的透镜性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例示的透镜具备具有凸面的树脂制造的透镜主体、设置在上述凸面上的缓冲层、以及设置在上述缓冲层上的防反射层。上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7μm以上且6.1μm以下,上述防反射层的厚度为0.07μm以上且0.57μm以下。本专利技术例示的透镜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工序:a)工序,在具有凸面的树脂制造的透镜主体中,在上述凸面上形成厚度为0.7μm以上且6.1μm以下的缓冲层;以及b)工序,在上述缓冲层上形成厚度为0.07μm以上且0.57μm以下的防反射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包含防反射层和缓冲层的透镜中,能够在提高耐热性和耐伤性的同时确保规定的透镜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透镜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透镜的制造流程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缓冲层的形成的图。图4是示出缓冲层和防反射层的厚度以及各种性能的评价结果的图。图5是示出缓冲层和防反射层的厚度与综合评价结果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1的构成的截面图。透镜1例如是配置在设置于车载用摄像装置的透镜单元的最外侧、即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透镜1包含透镜主体2、缓冲层3和防反射层4。透镜主体2是树脂制造的。例如,透镜主体2仅由树脂构成。作为形成透镜主体2的树脂,可以利用各种树脂。例如可利用丙烯酸系树脂、非结晶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透镜1的光轴上的透镜主体2的厚度例如为0.3mm(毫米)以上,优选为1.5mm以上。图1的示例中,透镜主体2的厚度为2.96mm。考虑到树脂制造的透镜的常见用途,透镜主体2的厚度例如为30mm以下。透镜主体2的厚度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透镜主体2的直径例如为3.0mm以上、优选为7.0mm以上。此处,透镜主体2的直径是作为透镜发挥功能的部位的直径。在图1的示例中,透镜主体2的直径为11.6mm。考虑到树脂制造的透镜的常见用途,透镜主体2的直径例如为100mm以下。透镜主体2的直径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透镜主体2包含2个透镜面21、22。一个透镜面21为配置在物体侧的面,是凸面。透镜面21例如为球面。透镜面21的曲率半径例如为8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在图1的示例中,透镜面21的曲率半径为13.8mm。在作为上述摄像装置中的最外侧透镜使用的情况下,作为凸面的透镜面21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0mm以上、优选为12mm以上。另一透镜面22为配置在像侧的面,在图1中为平面。透镜面22也可以为凸面或凹面。在透镜面21上设置有缓冲层3。优选缓冲层3直接设置在透镜面21上。即,缓冲层3与透镜面21接触。缓冲层3例如是包含无机颗粒的树脂制造的,是透明薄膜。缓冲层3中,无机颗粒分散在树脂层的内部。通过在缓冲层3中使用包含无机物的树脂,能够实现高硬度、高耐擦伤性能的膜。作为该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非结晶聚烯烃树脂等。另外,该无机颗粒例如包含无定形二氧化硅、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的颗粒。该无机颗粒也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以外的颗粒。缓冲层3的厚度优选为0.7μm(微米)以上且6.1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关于作为缓冲层3的厚度优选上述范围的理由如下文所述。缓冲层3的厚度可以通过例如光学式膜厚仪等进行测定。关于防反射层4的厚度也是同样的。优选缓冲层3具有比透镜主体2更高的硬度。在缓冲层3上设置有防反射层4。优选防反射层4直接设置在缓冲层3上。即,防反射层4与缓冲层3接触。防反射层4例如是无机氧化物制造的,是透明薄膜。作为该无机氧化物,例如可以利用氧化硅、氧化钛、钛酸镧、氧化钽、氧化铌等金属氧化物等。优选防反射层4中层积有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的层。防反射层4的厚度优选为0.07μm以上且0.57μm以下、更优选为0.10μm以上且0.50μm以下。防反射层4的厚度小于缓冲层3的厚度。关于作为防反射层4的厚度优选上述范围的理由如下文所述。通过设置在透镜主体2与防反射层4之间的缓冲层3的存在,透镜1中的防反射层4的密合性提高。另外,缓冲层3的线膨胀系数在透镜主体2的线膨胀系数与防反射层4的线膨胀系数之间。通过缓冲层3可降低由于透镜主体2与防反射层4之间的线膨胀系数之差而在防反射层4产生的应力。其结果,可防止在防反射层4中产生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裂纹。本说明书中,防反射层的“裂纹”是指在防反射层中产生的微细的破裂或微细的剥离等损伤。可以在防反射层4上设置防水层或其他功能性层。另外,可以在另一透镜面22上设置功能性层。接着,参照图2对透镜1的制造进行说明。透镜1的制造中,首先准备透镜主体2(步骤S11)。透镜主体2例如通过透镜主体形成材料的注射成型而形成。透镜主体形成材料包含作为透镜主体2的材料而例示出的树脂等。该树脂具有热塑性。若准备了透镜主体2,则在透镜主体2的一个透镜面21上形成缓冲层3(步骤S12)。图3是用于说明缓冲层3的形成的图。缓冲层3的形成中,首先将透镜主体2载置在涂布装置中的旋转保持部51上。旋转保持部51能够通过省略图示的马达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本处理例中,在作为凸面的透镜面21朝向上方的状态下,通过旋转保持部51对透镜主体2进行保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透镜面21称为“物镜面21”。接着,将缓冲层形成材料从配置在旋转保持部51的上方的喷嘴52以规定量滴加在物镜面21上。缓冲层形成材料呈包含无机颗粒和树脂的液态。缓冲层形成材料包含作为缓冲层3的材料例示的无机颗粒和树脂等。本处理例中,缓冲层形成材料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缓冲层形成材料可以具有热固化性。缓冲层形成材料的一例为将无定形二氧化硅、丙烯酸系树脂、光聚合引发剂和以PGM(丙二醇单甲醚)作为主要成分的溶剂以所期望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液体。在涂布装置中,通过旋转保持部51使透镜主体2以规定的转速旋转、即通过旋涂,将缓冲层形成材料的剩余量从物镜面21除去。这样,将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其具备具有凸面的树脂制造的透镜主体、设置在所述凸面上的缓冲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上的防反射层,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7μm以上且6.1μm以下,所述防反射层的厚度为0.07μm以上且0.57μ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1 JP 2017-0382861.一种透镜,其具备具有凸面的树脂制造的透镜主体、设置在所述凸面上的缓冲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上的防反射层,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7μm以上且6.1μm以下,所述防反射层的厚度为0.07μm以上且0.57μm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中,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所述防反射层的厚度为0.10μm以上且0.50μ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其中,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6μm以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其中,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谷宗之中山隆司加本贵则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