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97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它包括汇流座、由绝缘保护体和铜棒线芯组成的第一小母线线束及套装于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且端面上形成有衔接护板的第一束线座;汇流座包括由上至下呈层叠分布并通过轴向锁件锁固为一体的上位定位板、上位陶瓷绝缘板、下位陶瓷绝缘板和下位定位板,上位陶瓷绝缘板的下表面和下位陶瓷绝缘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定位沟槽,定位沟槽内设置有导电接触片;衔接护板分别夹持于上位定位板与上位陶瓷绝缘板之间及下位定位板与下位陶瓷绝缘板之间,铜棒线芯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利用轴向锁件对所有铜棒线芯作一键锁定,从而有效解决因线芯数量众多而引发的操作繁琐、不利于单人作业等系列问题。

A small bus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母线汇流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是一种小母线汇流排。
技术介绍
小母线是一种将控制电源、信号电源、保护电源、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等电源线缆汇集为一体的共用汇集线,以其应用于电力系统为例,小母线可将配电装置(如开关柜)中的各个载流分支回路连接在一起,以起到汇集、分配和传输电能的作用。由于小母线的线芯(即:铜棒)体积小、数量多,在电学领域通常会使用汇流排对小母线进行连接安装或拆卸。现有的小母线汇流排(如专利申请号为200520041974.0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小母线汇流排)由于结构设计不甚合理,导致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小母线线芯需要逐一地被锁紧固定,当小母线线芯数量众多时,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不利于单人作业,给现场施工带来了不利影响。2、小母线线芯利用压线螺钉进行锁紧,由于压线螺丝与线芯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但会导致线芯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松脱或接触不良等现象;而且不当的施加作用力会导致线芯变形,影响线芯拆卸、甚至发生压线螺丝滑牙的问题。3、在小母线工作时,很容易在线芯的锁固区域发生局部过热,影响回路的正常运行。4、现有的小母线汇流排适用性或通用性较差,无法满足多变的现场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母线汇流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它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小母线线束,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包括一截断面呈矩形的绝缘保护体以及若干根并排地分布于绝缘保护体内且端部外露于绝缘保护体的端面的铜棒线芯;一第一束线座,所述第一束线座套装于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所述第一束线座的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间呈上下对称分布的衔接护板,且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由两个衔接护板之间引出;以及一汇流座,所述汇流座包括由上至下呈层叠分布并通过一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轴向锁件锁固为一体的上位定位板、上位陶瓷绝缘板、下位陶瓷绝缘板和下位定位板,所述上位陶瓷绝缘板的下表面和下位陶瓷绝缘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间呈并排分布的定位沟槽,每个所述定位沟槽内均设置有导电接触片;两个所述衔接护板分别夹持于上位定位板与上位陶瓷绝缘板之间及下位定位板与下位陶瓷绝缘板之间,所述铜棒线芯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优选地,所述汇流座还包括至少一条与第一小母线线束一一对应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一汇流导体片以及若干个沿汇流导体片的长度方向形成于汇流导体片的侧壁上的探针螺套,每个所述探针螺套均螺纹套接有一端子探针;所述端子探针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共计N条且相互间呈上下并排分布,所述第一束线座将N条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套设为一体;所述汇流座还包括N-1个相互间呈上下层叠分布且位于上位陶瓷绝缘板与下位陶瓷绝缘板之间的中位陶瓷绝缘板;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中位陶瓷绝缘板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间呈并排分布且内部设置有导电接触片的定位沟槽,所述端子探针与对应的铜棒线芯均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优选地,它还包括一与第一束线座结构相同且以汇流座为基准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束线座以及至少一条与第一小母线线束一一对应且结构与第一小母线线束相同的第二小母线线束,所述第二束线座套设于第二小母线线束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小母线线束的铜棒线芯由第二束线座的两个衔接护板之间引出并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共计N条且相互间呈上下并排分布,所述第一束线座将N条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套设为一体,所述汇流座还包括N-1个相互间呈上下层叠分布且位于上位陶瓷绝缘板与下位陶瓷绝缘板之间的中位陶瓷绝缘板;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中位陶瓷绝缘板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间呈并排分布且内部设置有导电接触片的定位沟槽,所述第二小母线线束的铜棒线芯与对应的第一小母线线束的铜棒线芯均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优选地,所述上位定位板和下位定位板互为镜像结构,所述上位定位板包括一将相对位的第一束线座的衔接护板和第二束线座的衔接护板抵压于上位陶瓷绝缘板的上表面上的主板部、一形成于主板部的下表面上并填充于相对位的相对位的第一束线座的衔接护板与第二束线座的衔接护板之间的凸板部以及两个形成于主板部的上表面上且互为镜像结构的散热鳍片部,在两个所述散热鳍片部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容置轴向锁件的端部的限位槽。优选地,所述轴向锁件包括一沿上下方向顺序地贯穿于上位定位板、上位陶瓷绝缘板、下位陶瓷绝缘板和下位定位板分布的锁螺杆、一形成于锁螺杆的上端部并位于上位定位板的限位槽内的锁螺帽以及一螺纹套设于锁螺杆的下端部上并位于下位定位板的限位槽内的锁螺母。优选地,所述第一束线座包括一束线腔板、两个相互间呈上下对称地分布于束线腔板的端面上且同时与束线腔板锁固为一体的第一束线护板以及两个相互间呈前后对称地分布于束线腔板的端面上且同时与束线腔板锁固为一体的第二束线护板,所述第二束线护板的端面上形成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二束线护板的端面之间形成有两个相互间呈上下对称分布的楔形槽,所述第一束线护板上形成有对位嵌合于楔形槽内的限位榫条;所述衔接护板由对应的第一束线护板的端面朝汇流座所在的方向锁延伸后成型,且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由束线腔板内引出至由第一束线护板和第二束线护板围合而成的空间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在对小母线进行现场施工安装时,仅需利用铜棒线芯所具有的一定的弯折性能来调整铜棒线芯之间的间距并完成其与汇流端子和定位沟槽的对位,利用轴向锁件对所有铜棒线芯作一键锁定后即可完成作业,从而可有效解决因线芯数量众多而引发的操作繁琐、不利于单人作业的系列问题;同时,利用定位沟槽和导电接触片可为铜棒线芯和/或汇流端子提供大面积的接触面积,以实现良好的导电接触性能;而利用定位板与陶瓷绝缘板之间的层压叠置关系不但可以避免铜棒线芯和/或汇流端子出现松脱,增强线芯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也可避免线芯出现变形;其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快捷、线芯连接稳固,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汇流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电接触片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束线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它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小母线线束100,其包括一截断面呈矩形且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由诸如聚烯烃等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体101以及若干根并排地分布于绝缘保护体101内且端部外露于绝缘保护体101的端面的铜棒线芯102;一第一束线座200,其套装于第一小母线线束100的端部以实现对一条或多条第一小母线线束100的定位及固定,在第一束线座200的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间呈上下对称分布的衔接护板300,并且第一小母线线束100的端部由两个衔接护板300之间引出;以及一汇流座400,其包括由上至下呈层叠分布并通过一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轴向锁件500锁固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小母线线束,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包括一截断面呈矩形的绝缘保护体以及若干根并排地分布于绝缘保护体内且端部外露于绝缘保护体的端面的铜棒线芯;一第一束线座,所述第一束线座套装于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所述第一束线座的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间呈上下对称分布的衔接护板,且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由两个衔接护板之间引出;以及一汇流座,所述汇流座包括由上至下呈层叠分布并通过一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轴向锁件锁固为一体的上位定位板、上位陶瓷绝缘板、下位陶瓷绝缘板和下位定位板,所述上位陶瓷绝缘板的下表面和下位陶瓷绝缘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间呈并排分布的定位沟槽,每个所述定位沟槽内均设置有导电接触片;两个所述衔接护板分别夹持于上位定位板与上位陶瓷绝缘板之间及下位定位板与下位陶瓷绝缘板之间,所述铜棒线芯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小母线线束,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包括一截断面呈矩形的绝缘保护体以及若干根并排地分布于绝缘保护体内且端部外露于绝缘保护体的端面的铜棒线芯;一第一束线座,所述第一束线座套装于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所述第一束线座的端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间呈上下对称分布的衔接护板,且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由两个衔接护板之间引出;以及一汇流座,所述汇流座包括由上至下呈层叠分布并通过一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轴向锁件锁固为一体的上位定位板、上位陶瓷绝缘板、下位陶瓷绝缘板和下位定位板,所述上位陶瓷绝缘板的下表面和下位陶瓷绝缘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间呈并排分布的定位沟槽,每个所述定位沟槽内均设置有导电接触片;两个所述衔接护板分别夹持于上位定位板与上位陶瓷绝缘板之间及下位定位板与下位陶瓷绝缘板之间,所述铜棒线芯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座还包括至少一条与第一小母线线束一一对应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一汇流导体片以及若干个沿汇流导体片的长度方向形成于汇流导体片的侧壁上的探针螺套,每个所述探针螺套均螺纹套接有一端子探针;所述端子探针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母线线束共计N条且相互间呈上下并排分布,所述第一束线座将N条第一小母线线束的端部套设为一体;所述汇流座还包括N-1个相互间呈上下层叠分布且位于上位陶瓷绝缘板与下位陶瓷绝缘板之间的中位陶瓷绝缘板;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中位陶瓷绝缘板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间呈并排分布且内部设置有导电接触片的定位沟槽,所述端子探针与对应的铜棒线芯均夹持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接触片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线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与第一束线座结构相同且以汇流座为基准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束线座以及至少一条与第一小母线线束一一对应且结构与第一小母线线束相同的第二小母线线束,所述第二束线座套设于第二小母线线束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小母线线束的铜棒线芯由第二束线座的两个衔接护板之间引出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雄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电晨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