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168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02
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芯片采用SOI硅片制成,包括芯片外框架,芯片外框架每一侧中部设有固定岛,支撑梁为“L”型结构,其较长段的一端通过固定岛固定于芯片外框架,另外较短段依次与延伸梁和质量块相连,敏感压阻微梁设置于延伸梁末端与固定岛之间的间隙处;所有八个质量块通过铰链梁连接处正方形;敏感压阻微梁上的压敏电阻通过金属引线和焊盘连接构成惠斯通全桥电路;延伸梁作为连接敏感压阻微梁和支撑梁与质量块的中间结构,将质量块运动状态的改变传递给敏感压阻微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支撑元件与敏感元件进行了分离,提高了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和适用范围,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性高。

An in-plane biaxial piezoresistive accelerometer chip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型机械电子传感器计量
,具体涉及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微型机械电子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同原理的加速度传感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压阻式、电容式、电磁式、压电式、谐振式、光纤式和热电偶式等。不同敏感原理的加速度传感器有着不同的优缺点,比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虽然已经得到成熟应用,但受到其敏感原理的限制,压电式传感器不能测量静态的加速度,且输出的电荷信号需要后续辅助电路,不易实现敏感芯片和后续电路一体化设计;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温漂小、功耗低等优点,但输入阻抗大,易受寄生电容的影响,对于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较为敏感;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易受温度影响,但其测量范围广、可测量静态和动态信号,动态响应特性好,处理电路简单等。传统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常用的结构有单悬臂梁、双悬臂梁、双端固支梁、四边四固支梁等结构,这些结构均采用梁-岛结构,质量块自由摆动,其中单悬臂梁和双悬臂梁结构灵敏度高,但固有频率低,频率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采用SOI(Silicon on Insulator)硅片制成,包括芯片外框架(1),其特征在于:芯片外框架(1)每一侧中部设有固定岛(2),支撑梁(3)为“L”型结构,其较长段的一端通过固定岛(2)固定于芯片外框架(1),另外较短段依次与延伸梁(4)和质量块(7)相连,敏感压阻微梁(5)设置于延伸梁(4)末端与固定岛(2)之间的间隙处,对称分布在固定岛(2)的两侧;所有八个质量块(7)通过铰链梁(6)连接处正方形;敏感压阻微梁(5)上的压敏电阻(15)通过金属引线(8)和焊盘(9)连接构成惠斯通全桥电路;延伸梁(4)作为连接敏感压阻微梁(5)和支撑梁(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采用SOI(SilicononInsulator)硅片制成,包括芯片外框架(1),其特征在于:芯片外框架(1)每一侧中部设有固定岛(2),支撑梁(3)为“L”型结构,其较长段的一端通过固定岛(2)固定于芯片外框架(1),另外较短段依次与延伸梁(4)和质量块(7)相连,敏感压阻微梁(5)设置于延伸梁(4)末端与固定岛(2)之间的间隙处,对称分布在固定岛(2)的两侧;所有八个质量块(7)通过铰链梁(6)连接处正方形;敏感压阻微梁(5)上的压敏电阻(15)通过金属引线(8)和焊盘(9)连接构成惠斯通全桥电路;延伸梁(4)作为连接敏感压阻微梁(5)和支撑梁(3)与质量块(7)的中间结构,将质量块(7)运动状态的改变传递给敏感压阻微梁(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梁(3)、铰链梁(6)具有与质量块(7)同等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敏感压阻微梁(5)上的压敏电阻(15)沿着N型(100)晶面的[011]和[0ī1]晶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内双轴压阻加速度传感器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RCA标准工艺清洗双抛SOI硅片;SOI硅片由上而下依次为:上层单晶硅(10)、二氧化硅埋层(11)和下层单晶硅(12),其中,二氧化硅埋层(11)将上层单晶硅(10)和下层单晶硅(12)隔离开;所述上层单晶硅层(10)为N型(100)晶面;2)在氧化温度下对SOI硅片进行高温氧化,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层(13),然后用压敏电阻版,正面光刻压敏电阻(15)区域,去除压敏电阻(15)区域的二氧化硅层(13),裸露出上层单晶硅(10),对上层单晶硅(10)顶部的压敏电阻(15)区域注入硼离子,获得八个阻值为3000Ω的压敏电阻(15);3)利用欧姆接触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波贾琛罗国希于明智杨萍李支康王久洪蒋庄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