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已经普及到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在出行时电动汽车经常会出现没电需要进行充电的状况,但是汽车的数量大大的多于充电桩的数量,经常出现汽车找不到充电桩充电的情况,不方便人们的出行,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现在的充电桩在进行充电的时候需要充电的其他车主只能看到正在使用的情况,无法判断剩余的充电时间,并且需要等待正在充电的车主将车辆挪位后才能进行充电的行为,较为的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以解决现在的充电桩在进行充电的时候需要充电的其他车主只能看到正在使用的情况,无法判断剩余的充电时间,并且需要等待正在充电的车主将车辆挪位后才能进行充电的行为,较为的浪费时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多位反应装置、充电机体、外护壳、操作器、扫描面板,所述多位反应装置活动连接在充电机体的底部,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多位反应装置(1)、充电机体(2)、外护壳(3)、操作器(4)、扫描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位反应装置(1)安设在充电机体(2)的底部,所述外护壳(3)安装在充电机体(2)的右侧,所述多位反应装置(1)与地板贴合在一起,所述操作器(4)内嵌在外护壳(3)表面的上端,所述扫描面板(5)装设在外护壳(3)右侧的中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多位反应装置(1)、充电机体(2)、外护壳(3)、操作器(4)、扫描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位反应装置(1)安设在充电机体(2)的底部,所述外护壳(3)安装在充电机体(2)的右侧,所述多位反应装置(1)与地板贴合在一起,所述操作器(4)内嵌在外护壳(3)表面的上端,所述扫描面板(5)装设在外护壳(3)右侧的中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位反应装置(1)由短型感应条(21)、横向置车垫(31)、区域光条(41)、纵向置车垫(51)、长型感应条(61)、异极调节装置(71)组成,所述短型感应条(2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安装在异极调节装置(71)的上下两端,所述横向置车垫(31)设有两个并且紧贴在异极调节装置(71)的上下两端,所述纵向置车垫(51)设有两个并且装设在异极调节装置(71)的左右两端,所述长型感应条(6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安设在纵向置车垫(51)的内部,所述区域光条(4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固定在横向置车垫(31)与纵向置车垫(51)的交界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需换位可视的人工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极调节装置(71)由底旋桩(72)、上联条(73)、侧边磁极(74)、偏位连接桩(75)、侧联条(76)、对接卡框(77)组成,所述对接卡框(77)活动连接在充电机体(2)的下方,所述底旋桩(72)内置在对接卡框(77)的内部,所述上联条(73)设有两个并且紧贴在对接卡框(77)的上下两端,所述侧联条(76)贴合在对接卡框(77)的左右两端,所述侧边磁极(74)紧固在上联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月燕,庄维俭,钟丁通,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五加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