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83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设备,包括主处理器、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USB接口模块、电流输出接口模块、存储器、电刺激检测模块、表面电极以及电流发生器;电刺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电流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流输出接口模块与表面电极连接,所述表面电极将电流发生器输出的极性交替变化的锯齿波电流信号传导至皮下神经进行电刺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设备,可防治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痛风等多种疾病,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A kind of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原发性高血压大多起病缓慢,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同时也会出现受累器官相关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等。高血压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常累及心脏和血管,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小动脉壁/腔比值增加,官腔内径缩小造成重要靶器官组织缺血。高血压因其发病因素复杂、病程持续时间长,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呈渐进性,副作用和耐药性也会随着治疗时间增长而增加。肥胖是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脂肪的积聚是由于摄入能量与人体消耗能量之间的平衡发生紊乱,且肥胖有家族积聚倾向,同时研究发现单基因突变、“节俭基因”等因素也会引起人类肥胖。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肥胖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方式在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增加热量的消耗。目前临床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当符合药物/手术治疗体征时),同时继发性肥胖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进行肥胖的控制。在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急需一种安全有效可量化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巩固治疗。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多组织多脏器功能障碍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同时又具有遗传异质性。糖尿病患者中(包括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大部分是多基因及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病,只有少部分是因为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其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环境中的化学、病毒等物质及基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Ⅳ型超敏反应(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Ⅱ型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分泌缺陷、肝糖输出增多、周围胰岛素抵抗、多基因突变等有关。控制血糖及改善机体内胰岛素功能是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因素。股骨头坏死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称为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导致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继而引起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因为外伤导致股骨头的血运中断而造成的结果,包括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和粗隆间骨折等。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其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长期过量饮酒、基因突变等有关。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临床上5%~15%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痛风石等。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确切,但痛风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原因有关,常在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外伤、手术、感染等原因诱发下发病。迄今为止,尚无结构简单、居家使用的、防治痛风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居家使用的、防治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痛风等多种疾病的设备,该治疗设备能够产生一种极性交替变化且幅值由指数递增到指数递减变化的锯齿波电流信号,通过表面电极输出仿生物电刺激电流传到至相应的皮下神经。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设备,包括:主处理器、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USB接口模块、电流输出接口模块、存储器、电刺激检测模块、表面电极以及电流发生器;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USB接口模块、所述存储器、所述电刺激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电流发生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电刺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电流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电流输出接口模块与所述表面电极连接,所述表面电极将所述电流发生器输出的极性交替变化的锯齿波电流信号传导至皮下神经进行电刺激。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发生器包括:信号发生电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电阻连接;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用于周期性输出一幅值由指数递增到指数递减变化的锯齿波电压信号;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锯齿波电压信号转换为极性周期性交替变化的锯齿波电流信号。优选地,所述信号发生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第一电流源、高压电源、滤波电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控制端与所述高压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高压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的极性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电源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正电极与所述负载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负电极与所述负载电阻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放大器、晶体管以及模拟开关;所述信号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模拟开关的使能端与所述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反馈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拟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流发生器还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载电阻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负电极与所述负载电阻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第二检测端连接。优选地,所述信号发生电路包括第二微处理器和第一数模转换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极性控制电路、第二电流源、通道控制电路以及高压逆变电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极性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处理器、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USB接口模块、电流输出接口模块、存储器、电刺激检测模块、表面电极以及电流发生器;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USB接口模块、所述存储器、所述电刺激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电流发生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电刺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电流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电流输出接口模块与所述表面电极连接,所述表面电极将所述电流发生器输出的极性交替变化的锯齿波电流信号传导至皮下神经进行电刺激。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15 CN 2018213139497;2018.08.15 CN 201821311.一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处理器、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USB接口模块、电流输出接口模块、存储器、电刺激检测模块、表面电极以及电流发生器;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按键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USB接口模块、所述存储器、所述电刺激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电流发生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电刺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电流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电流输出接口模块与所述表面电极连接,所述表面电极将所述电流发生器输出的极性交替变化的锯齿波电流信号传导至皮下神经进行电刺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发生器包括:信号发生电路、电流输出控制电路;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电阻连接;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用于周期性输出一幅值由指数递增到指数递减变化的锯齿波电压信号;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锯齿波电压信号转换为极性周期性交替变化的锯齿波电流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第一电流源、高压电源、滤波电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控制端与所述高压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高压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的极性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电源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正电极与所述负载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负电极与所述负载电阻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放大器、晶体管以及模拟开关;所述信号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模拟开关的使能端与所述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反馈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拟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极性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发生器还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杉山大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