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骁睿专利>正文

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7555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插接有木塞,所述木塞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贯穿有第一导管,且第一导管的底端延伸至筒体内,所述木塞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贯穿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底端延伸至筒体内,所述筒体的底端装配有换液装置,所述筒体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换液装置相匹配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燃烧的情况不在剧烈,澄清石灰水彻底浑浊不能继续分辨出尾气内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通过换液装置和底座的配合,便于在氧化还原实验中对比检测到尾气成分,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实验的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学实验器皿
,具体为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通常会做燃烧的实验,燃烧是物质迅速氧化,产生大量光和热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进行燃烧实验时,对燃烧时产生的尾气进行成分分析时,会用到澄清石灰水溶液判定是否有二氧化碳或是二氧化硫的产生,但是燃烧实验进行时,如果产生了二氧化碳或是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后,在燃烧不剧烈或要燃烧完时,变浑浊的澄清石灰水溶液不能判定此时是否有产生了二氧化碳或是二氧化硫,也无法根据浑浊的程度判断产生了二氧化碳或是二氧化硫的量是否有变化,再次更换澄清石灰水溶液需要拆除连接好的实验装置过于麻烦,浪费实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插接有木塞,所述木塞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贯穿有第一导管,且第一导管的底端延伸至筒体内,所述木塞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贯穿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底端延伸至筒体内,所述筒体的底端装配有换液装置,所述筒体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面开设有空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换液装置相匹配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位于筒体的下方,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底端均与空腔连通,所述筒体的左侧面底端装配有与换液装置相匹配的推动装置;所述换液装置包括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外壁固定贯穿于筒体的底端,且空心杆位于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空心杆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空心杆的内壁插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下表面左侧固定装配有推杆,且推杆贯穿第一开口延伸至空腔内,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底板,所述橡胶塞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开口、空腔和第二开口延伸至底座外侧上方,所述连接管的右侧顶端固定装配有有阀门,所述阀门的顶端固定装配有储液袋。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右侧面固定装配于筒体的左侧面底端,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外壁套接有套筒,且套筒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套筒的内壁底端固定装配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顶杆的下表面固定装配。优选的,所述空心杆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装配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装配有套环。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右侧面顶端固定装配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外壁套接有挂环,且挂环的底端与储液袋的顶端固定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设计巧妙,方便实用,通过筒体和木塞的配合,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配合,在进行氧化还原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为了检验产生尾气的气体的成分,产生的尾气有二氧化碳或是二氧化硫时,将筒体的内部盛装澄清石灰水,尾气从第二导管进入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反应后第一导管排出,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实验进行到后期,燃烧的情况不剧烈,澄清石灰水彻底浑浊不能继续分辨出尾气内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通过换液装置和底座的配合,扳动底板使推杆推动橡胶塞向上移动,反应过后的澄清石灰水从通孔处排出,打开阀门,挤压储液袋将原本盛装在储液袋内部备用的澄清石灰水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筒体中继续进行使用,再次观察澄清石灰水的的浑浊情况,便于在氧化还原实验中对比检测到尾气成分,能够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实验的结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换液装置,21、储液袋,22、橡胶塞,23、阀门,24、通孔,25、连接管,26、空心杆,27、推杆,28、底板,3、空腔,4、底座,5、第一开口,6、第二开口,7、木塞,8、推动装置,81、顶板,82、顶杆,83、弹簧,84、套筒,9、第一导管,10、第二导管,11、挂钩,12、挂环,13、连接杆,14、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端插接有木塞7,木塞7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贯穿有第一导管9,且第一导管9的底端延伸至筒体1内,木塞7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贯穿有第二导管10,且第二导管10的底端延伸至筒体1内,筒体1的底端装配有换液装置2,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底座4,底座4的左侧面开设有空腔3,底座4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换液装置2相匹配的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且第一开口5位于筒体1的下方,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的底端均与空腔3连通,筒体1的左侧面底端装配有与换液装置2相匹配的推动装置8;筒体1内部盛装的澄清石灰水溶液液面高度要高于第二导管10的底端且低于第一导管9的底端,避免回流的现象产生,在进行燃烧实验时,对燃烧时产生的尾气进行成分分析时,将第二导管10连接在燃烧后的尾气排放出,将筒体1的内部倒入澄清石灰水溶液,第一导管9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换液装置2包括空心杆26,空心杆26的外壁固定贯穿于筒体1的底端,且空心杆26位于第一开口5的上方,空心杆26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24,空心杆26的内壁插接有橡胶塞22,橡胶塞22的下表面左侧固定装配有推杆27,且推杆27贯穿第一开口5延伸至空腔3内,推杆27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底板28,橡胶塞22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连接管25,连接管25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开口5、空腔3和第二开口6延伸至底座4外侧上方,连接管25的右侧顶端固定装配有阀门23,阀门23的顶端固定装配有储液袋21。实验前在底座3的底端的底端放置托盘,用于对排出的澄清石灰水溶液进行收集,避免流到实验台上,橡胶塞22紧密的插接到空心杆26的内壁,溶液无法流出,储液袋21采用PVC材质,在使用过后,将连接管25从阀门23上取下,使用针筒等工具倒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储液袋21不可用于对澄清石灰水溶液的长期存放。具体而言,推动装置8包括顶板81,顶板81的右侧面固定装配于筒体1的左侧面底端,顶板81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顶杆82,顶杆82的底端外壁套接有套筒84,且套筒84的下表面与底板28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套筒84的内壁底端固定装配有弹簧83,弹簧83的顶端与顶杆82的下表面固定装配。在移动底板28的过程中底板28推动套筒84向上移动,弹簧83因自身的弹性性能发生弹性形变,套筒84置于顶杆82的外侧,在松开底板28后,弹簧83恢复起始的弹性形态,弹簧83通过套筒84推动底板28恢复起始的位置,套筒84的顶端高度高于空腔3的上表面,防止流出的澄清石灰水溶液进入到套筒84,避免弹簧83受潮生锈。具体而言,空心杆26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装配有连接杆13,两个连接杆13之间固定装配有套环14。橡胶塞22在空心杆26的内壁移动时,橡胶塞22的顶端移动至与套环14的下表面后无法再次移动,连接杆13对套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顶端插接有木塞(7),所述木塞(7)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贯穿有第一导管(9),且第一导管(9)的底端延伸至筒体(1)内,所述木塞(7)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贯穿有第二导管(10),且第二导管(10)的底端延伸至筒体(1)内,所述筒体(1)的底端装配有换液装置(2),所述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左侧面开设有空腔(3),所述底座(4)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换液装置(2)相匹配的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且第一开口(5)位于筒体(1)的下方,所述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的底端均与空腔(3)连通,所述筒体(1)的左侧面底端装配有与换液装置(2)相匹配的推动装置(8);所述换液装置(2)包括空心杆(26),所述空心杆(26)的外壁固定贯穿于筒体(1)的底端,且空心杆(26)位于第一开口(5)的上方,所述空心杆(26)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24),所述空心杆(26)的内壁插接有橡胶塞(22),所述橡胶塞(22)的下表面左侧固定装配有推杆(27),且推杆(27)贯穿第一开口(5)延伸至空腔(3)内,所述推杆(27)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底板(28),所述橡胶塞(22)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连接管(25),所述连接管(25)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开口(5)、空腔(3)和第二开口(6)延伸至底座(4)外侧上方,所述连接管(25)的右侧顶端固定装配有阀门(23),所述阀门(23)的顶端固定装配有储液袋(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顶端插接有木塞(7),所述木塞(7)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贯穿有第一导管(9),且第一导管(9)的底端延伸至筒体(1)内,所述木塞(7)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贯穿有第二导管(10),且第二导管(10)的底端延伸至筒体(1)内,所述筒体(1)的底端装配有换液装置(2),所述筒体(1)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左侧面开设有空腔(3),所述底座(4)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换液装置(2)相匹配的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且第一开口(5)位于筒体(1)的下方,所述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的底端均与空腔(3)连通,所述筒体(1)的左侧面底端装配有与换液装置(2)相匹配的推动装置(8);所述换液装置(2)包括空心杆(26),所述空心杆(26)的外壁固定贯穿于筒体(1)的底端,且空心杆(26)位于第一开口(5)的上方,所述空心杆(26)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孔(24),所述空心杆(26)的内壁插接有橡胶塞(22),所述橡胶塞(22)的下表面左侧固定装配有推杆(27),且推杆(27)贯穿第一开口(5)延伸至空腔(3)内,所述推杆(27)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骁睿
申请(专利权)人:孙骁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