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7531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波长转换装置。波长转换装置包括基板、波长转换层以及至少一定位部。基板具有表面。波长转换层设置于基板的表面上,且占据基板的转换区域。至少一定位部设置于基板上且凸出于表面,并位于转换区域的内侧及外侧其中至少一者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此波长转换装置的投影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可有效避免或降低波长转换层于基板上产生滑移的情况,并能提升散热效率。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投影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含波长转换装置的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投影装置所使用的光源种类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要求,从超高压汞灯(UHPlamp)、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进化到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光源。目前高亮度的红光激光二极管及绿光激光二极管的成本过高,为了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蓝光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粉转轮上的荧光粉来产生黄光、绿光,再经由滤光轮(filterwheel)将所需的红光过滤出来,再搭配蓝光激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而构成投影画面所需的红、绿、蓝三原色。荧光粉转轮为目前采用激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投影装置中极为重要的元件。在高功率投影装置中,可采用于荧光体玻璃(Phosphoringlass,PIG)或荧光体陶瓷(Phosphorinceramic,PIC)等荧光片制成荧光粉转轮。将荧光片以黏合剂贴附于荧光粉转轮的基板上时,黏合剂越薄则导热效果越佳,但有荧光片贴附时易滑动的问题。增加黏合剂的厚度可使荧光片稳固的黏着于荧光粉转轮的基板上,却有导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可有效避免或降低波长转换层于基板上产生滑移的情况,并能提升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波长转换装置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波长转换层于基板上产生滑移的情况,并能提升散热效率。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波长转换装置包括基板、波长转换层以及至少一定位部。基板具有表面。波长转换层设置于基板的表面上,且占据基板的转换区域。至少一定位部设置于基板上且凸出于表面,并位于转换区域的内侧及外侧其中至少一者处。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光阀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可提供照明光束。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以及上述的波长转换装置。激发光源可提供激发光束。波长转换装置配置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波长转换装置的波长转换层用于将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照明光束包括转换光束及激发光束。本技术的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中,波长转换装置包括凸出于基板的表面的至少一定位部,当波长转换层设置于基板上时,可以借由定位部将波长转换层定位于期望位置,以有效避免或降低波长转换层于基板上产生滑移的情况。此外,定位部凸出于基板的表面,可增加基板的表面积且辅助产生扰流,有助于提升散热效率。为让本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至少一定位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示意图。图4B及图4C为至少一定位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方块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100包括基板110、波长转换层120以及至少一定位部130。波长转换装置100例如为可旋转的波长转换轮,而基板110例如可为具有表面111的转盘。具体而言,转盘可以是完整的圆盘或具有缺口的圆盘,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100也可以是片状元件。基板110的部分表面111例如为受光面。波长转换层120设置于基板110的表面111上,且占据基板110的转换区域112。换句话说,波长转换层120在表面111上所设置的区域即为转换区域112。转换区域112例如是完整的环形区域或具有缺口的环形区域,但不局限于此。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转换区域112可包括内缘(interaledge)1121,外缘1122,以及介于内缘1121与外缘1122之间的中部1120。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定位部130设置于基板110上且凸出于表面111,且至少一定位部130可位于转换区域112的内侧及/或外侧。举例而言,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部130位于转换区域112的内缘1121以内的区域(亦即,转换区域112的内侧)、且位于转换区域112的外缘1122以外的区域(亦即,转换区域112的外侧),但不局限于此。详细举例而言,定位部130位于转换区域112的内缘1121以内的区域,定位部130可以接触但不覆盖到内缘1121。定位部130位于转换区域112的外缘1122以外的区域,定位部130可以接触但不覆盖到外缘1122。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130例如可仅位于内缘1121以内的区域(如图3A),或仅位于外缘1122以外的区域(如图3B)。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内缘1121定义为转换区域112接近基板110(转盘)中心C的一侧,外缘1122定义为转换区域112远离基板110(转盘)中心C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用语“向内”定义为由波长转换装置100的外周指向中心C,反之亦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100可包含多个波长转换层120。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波长转换层120可在基板110的表面111上不连续设置,每个波长转换层120占据的区域定义为子转换区域,亦即,转换区域112可包含多个不连续的转换区域。在如此的实施例中,该等子转换区域之间可存在间隙S(于下参考图6详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0例如可包含金属。举例而言,基板110的材料可包含例如铝、铜、银的金属,或者可包含例如铝合金、铜合金、铜铝合金的金属合金。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110的材料可包含例如氮化铝、氮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的陶瓷材料。然而,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120例如包括荧光体玻璃(Phosphoringlass,PIG)、荧光体陶瓷(Phosphorinceramic,PIC)等经烧结后的荧光片,用于配置于基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图1的波长转换装置100为例,至少一定位部130包括沿转换区域112的内侧设置的至少一内凸起结构131及沿转换区域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基板、波长转换层以及至少一定位部,其中:所述基板具有表面;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上,且占据所述基板的转换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凸出于所述表面,所述至少一定位部位于所述转换区域的内侧及外侧的其中至少一者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基板、波长转换层以及至少一定位部,其中:所述基板具有表面;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上,且占据所述基板的转换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凸出于所述表面,所述至少一定位部位于所述转换区域的内侧及外侧的其中至少一者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转换区域的所述内侧设置的至少一内凸起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内凸起结构包括连续凸起结构、多个不连续凸起结构或其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转换区域的所述外侧设置的至少一外凸起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外凸起结构包括连续凸起结构、多个不连续凸起结构或其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部的所述至少一内凸起结构与所述波长转换层之间的距离介于0mm~0.5mm的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部的所述至少一外凸起结构与所述波长转换层之间的距离介于0mm~0.5mm的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波长转换区块及第二波长转换区块,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区块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区块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距离介于0.05mm~0.5mm的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顶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至少一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部的所述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平均值。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中间介质层,其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及所述波长转换层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华徐碧聪谢启堂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