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40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包括结构梁、结构柱、水平管道、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结构柱的上部设置结构梁,结构柱与结构梁呈T型;所述支架本体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结构柱的两侧、结构柱与结构梁的夹角处,支架本体包括承载底杆、水平连接杆、L型连接板和竖向拉接杆,竖向拉接杆有两根并且其上部与结构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很好的降低大型水平管道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震动。结构设计合理,在结构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管箍组件,支架本体两侧能同时和结构柱与结构梁连接,将吊架、管道的自重均分到结构本体上,使得受力平衡,保证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

A structure of composite fixed support for laying heavy-duty pipeline beam and column horizontally side by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
本技术涉及重型管道的安装
,特别是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大型商场、大型厂房及超高建筑的冷热源多、布置集中,造成传输冷热源的管道尺寸较大,为保证管道安装的稳固性,管道支吊架规格尺寸也随之变大。但是这样处理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管道及其支吊架增加的重量通过结构梁或结构立柱传导到整个结构,会对结构产生安全隐患;第二,管道及其支吊架规格变大,也往往会造成特定部位空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第三,外观美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要解决现阶段管道及其支吊架自身重量过大使得整体结构梁或者结构立柱受力不均衡、长期使用稳定性低、安全性差、成品外观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包括结构梁、结构柱、水平管道、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结构柱的上部设置结构梁,结构柱与结构梁呈T型;所述支架本体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结构柱的两侧、结构柱与结构梁的夹角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承载底杆、水平连接杆、L型连接板和竖向拉接杆,所述承载底杆有两根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承载底杆一端设置有L型连接板、L型连接板的开口朝向结构柱,L型连接板与结构柱之间通过至少六根螺栓连接;承载底杆的另一端与竖向拉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拉接杆上部与结构梁固定连接;相邻两根竖向拉接杆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杆;所述管箍组件设置在承载底杆上;管箍组件包括抱箍、支撑立板和底板,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上;抱箍包括上弧板和下弧板,上弧板与下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底板设置在承载底杆上,底板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中部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底板两侧,支撑立板顶部与下弧板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相邻两根承载底杆之间的距离与结构柱的宽度相适应。进一步,竖向拉接杆上部与结构梁之间设置有上连接板;竖向拉接杆与上连接板焊接固定;上连接板通过至少六根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梁上。进一步,L型连接板包括两块竖板;竖板的高度大于承载底杆的高度。进一步,管箍组件的数量与承载底杆的数量相等。进一步,承载底杆采用槽钢。进一步,槽钢上还设置有加固钢板。进一步,上弧板朝向水平管道的一侧敷设有橡胶垫层;下弧板朝向水平管道的一侧敷设有橡胶垫层。进一步,底板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中部外侧面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垫板。进一步,水平连接杆的底面与承载底杆的底面平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安装方便,并确保日后运行安全。承载底杆上设置有管箍组件,可以有效的承接水平管道。抱箍的上弧板与下弧板内侧面均设置有橡胶垫层,可以很好的降低大型水平管道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震动。同时可以防止管道滑损。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结构设计合理,在结构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管箍组件,支架本体两侧能同时和结构柱与结构梁连接,可以很好的将吊架、管道的自重均分到结构本体上,使得受力平衡,保证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相比于传统管道支吊架形式,平衡了结构梁、柱受力,减小结构梁、柱受力所存在的危险。3,本技术成品美观、大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尤其适用于层高较低或大型管道无法垂直并排敷设的部位。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结构柱一侧设置支架本体和抱箍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承载底杆、水平连接杆和竖向拉接杆的连接俯视图。附图标记:1-结构梁、2-结构柱、3-水平管道、4-承载底杆、5-L型连接板、6-竖向拉接杆、7-上连接板、8-支撑立板、9-底板、10-垫板、11-上弧板、12-下弧板、13-加固钢板、14-水平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具体包括结构梁1、结构柱2、水平管道3、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结构柱2的上部设置结构梁1,结构柱2与结构梁1呈T型。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本体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结构柱2的两侧、结构柱2与结构梁1的夹角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承载底杆4、水平连接杆14、L型连接板5和竖向拉接杆6,所述承载底杆4有两根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承载底杆4一端设置有L型连接板5、L型连接板5的开口朝向结构柱2,L型连接板5与结构柱2之间通过至少六根螺栓连接。L型连接板5包括两块竖板;竖板的高度大于承载底杆4的高度。承载底杆4采用槽钢,槽钢上还设置有加固钢板13。加固钢板13的使用提升了支吊架的承载力,减小了管道水平推力对支吊架的影响,保证了支吊架体系的安全性。承载底杆4的另一端与竖向拉接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拉接杆6上部与结构梁1固定连接;竖向拉接杆6上部与结构梁1之间设置有上连接板7;竖向拉接杆6与上连接板7焊接固定;上连接板7通过至少六根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梁1上。相邻两根竖向拉接杆6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杆14,水平连接杆14的底面与承载底杆4的底面平齐。上述支架本体的具体制作方式:步骤一,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备料;准备两根承载底杆4和一根水平连接杆14;步骤二,在承载底杆4一端焊接设置L型连接板5,在承载底杆4另一端设置竖向拉接杆6;步骤三,将两根承载底杆4平行放置,相邻两根竖向拉接杆6之间焊接水平连接杆14。水平连接杆14的与承载底杆4在同一平面。步骤四,增设加固钢板13的使用提升了承载底杆4的承载力。所述管箍组件有两组并且设置在承载底杆4上。管箍组件包括抱箍、支撑立板8、底板9和垫板10,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3上;抱箍包括上弧板11和下弧板12,上弧板11与下弧板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底板9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12中部外侧面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垫板10。管箍组件的数量与承载底杆4长边的数量相等。上弧板11朝向水平管道3的一侧敷设有橡胶垫层;下弧板12朝向水平管道3的一侧敷设有橡胶垫层,可以很好的降低大型水平管道3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震动并且防止管道滑损。底板9设置在承载底杆4上,底板9宽度大于或等于承载底杆4槽钢的翼缘板宽度。底板9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12中部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支撑立板8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底板9两侧,支撑立板8顶部与下弧板12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相邻两根承载底杆4的宽度与结构柱2的宽度相适应。支架本体两侧能同时和结构柱2与结构梁1连接,可以很好的将吊架、管道的自重均分到结构本体上,使得受力平衡,保证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本技术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因为管道及其支吊架增加的重量通过结构梁1或结构柱2传导到整个结构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成品美观、大方,具有较好的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梁(1)、结构柱(2)、水平管道(3)、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结构柱(2)的上部设置结构梁(1),结构柱(2)与结构梁(1)呈T型;所述支架本体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结构柱(2)的两侧、结构柱(2)与结构梁(1)的夹角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承载底杆(4)、水平连接杆(14)、L型连接板(5)和竖向拉接杆(6),所述承载底杆(4)有两根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承载底杆(4)一端设置有L型连接板(5)、L型连接板(5)的开口朝向结构柱(2),L型连接板(5)与结构柱(2)之间通过至少六根螺栓连接;承载底杆(4)的另一端与竖向拉接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拉接杆(6)上部与结构梁(1)固定连接;相邻两根竖向拉接杆(6)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杆(14);所述管箍组件设置在承载底杆(4)上;管箍组件包括抱箍、支撑立板(8)和底板(9),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3)上;抱箍包括上弧板(11)和下弧板(12),上弧板(11)与下弧板(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底板(9)设置在承载底杆(4)上,底板(9)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12)中部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8)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底板(9)两侧,支撑立板(8)顶部与下弧板(12)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梁(1)、结构柱(2)、水平管道(3)、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结构柱(2)的上部设置结构梁(1),结构柱(2)与结构梁(1)呈T型;所述支架本体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结构柱(2)的两侧、结构柱(2)与结构梁(1)的夹角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承载底杆(4)、水平连接杆(14)、L型连接板(5)和竖向拉接杆(6),所述承载底杆(4)有两根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承载底杆(4)一端设置有L型连接板(5)、L型连接板(5)的开口朝向结构柱(2),L型连接板(5)与结构柱(2)之间通过至少六根螺栓连接;承载底杆(4)的另一端与竖向拉接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竖向拉接杆(6)上部与结构梁(1)固定连接;相邻两根竖向拉接杆(6)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杆(14);所述管箍组件设置在承载底杆(4)上;管箍组件包括抱箍、支撑立板(8)和底板(9),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3)上;抱箍包括上弧板(11)和下弧板(12),上弧板(11)与下弧板(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底板(9)设置在承载底杆(4)上,底板(9)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12)中部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8)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底板(9)两侧,支撑立板(8)顶部与下弧板(12)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并排敷设重型管道梁柱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承载底杆(4)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岳琳陈子豪费立敏姜家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