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340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包括结构梁、水平管道、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支架本体包括矩形承接底框、加强杆和拉接立杆,拉接立杆有四根并且分别设置在承接底框上端面四个角部,拉接立杆底部与承接底框固定连接,拉接立杆上部与结构梁固定连接;加强杆沿承接底框纵向、设置在相邻两根拉接立杆之间;管箍组件有四组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承接底框的一组长边上、加强杆与拉接立杆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工艺要求,平衡结构梁受力,解决支吊架因型钢规格过小而导致的长期运行具有脱落风险的问题。施工完成之后,外观美观统一。吊架上管道工作时产生振动不再会互相影响,延长了水平大型管道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
本技术涉及管道吊架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工艺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功能变得多样而复杂。大型建筑内各类管道布设也是建筑机电安装的难点和重点。现阶段,管道安装支架多以型钢在结构板或结构梁单侧上固定为主。但是这种固定支架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支架受力不均衡;第二,对于管道系统压力及介质水平冲击力较大的系统,长期使用存在支架脱落的风险;第三,吊架上管道工作时产生振动会互相影响,大大降低了管道的寿命和安全性;第四,管道支架的通用性低并且无法回收;第五,工艺外观美观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要解决水平大型管道安装稳定性低、工艺不美观、支架受力不均匀、管道寿命短、管道支架的通用性低的技术问题,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管道之间由工作振动产生的相互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包括结构梁、水平管道、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支架本体包括矩形承接底框、加强杆和拉接立杆,所述拉接立杆有四根并且分别设置在承接底框上端面四个角部,拉接立杆底部与承接底框固定连接,拉接立杆上部与结构梁固定连接;加强杆沿承接底框纵向、设置在相邻两根拉接立杆之间;所述管箍组件有四组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承接底框的一组长边上、加强杆与拉接立杆之间;管箍组件包括抱箍、立板、底板和垫板,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上;抱箍包括上弧板、下弧板和设置在上弧板与下弧板之间的连接螺栓;底板设置在承接底框上,底板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中部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立板底部设置在底板上端面,立板顶部与下弧板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底板上端面与下弧板中部外侧面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垫板和橡胶缓冲层;垫板下端面贴合设置在底板上,垫板上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进一步,垫板的宽度与下弧板的宽度相等;垫板的面积与橡胶缓冲层的面积相等。进一步,垫板采用钢板材质。进一步,承接底框距结构梁之间的距离与水平管道直径相适应。进一步,承接底框由槽钢或者工字钢焊接而成。进一步,槽钢或者工字钢上还设置有防挠曲钢板。进一步,底板与承接底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加强杆采用槽钢;加强杆上部与结构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加强杆与连接板焊接固定;连接板通过至少四个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梁上。进一步,拉接立杆采用槽钢;拉接立杆上部与结构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拉接立杆与连接板焊接固定;连接板通过至少四个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设计科学合理、方便安装,可以平衡结构梁的受力,并确保日后运行安全。满足工艺要求,平衡结构梁受力,解决支吊架因型钢规格过小而导致的长期运行具有脱落风险的问题。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施工完成之后,外观美观统一。3,吊架上管道工作时产生振动不再会互相影响,延长了水平大型管道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低,可以回收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本技术适用于管道系统压力及介质水平冲击力较大的系统,可以很好的降低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支架脱落的风险。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管箍组件的正视图。附图标记:1-结构梁、2-承接底框、3-加强杆、4-拉接立杆、5-上弧板、6-立板、7-底板、8-垫板、9-下弧板、10-水平管道、11-橡胶缓冲层、12-防挠曲钢板、13-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包括结构梁1、水平管道10、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支架本体包括矩形承接底框2、加强杆3和拉接立杆4,所述拉接立杆4有四根并且分别设置在承接底框2上端面四个角部,拉接立杆4底部与承接底框2固定连接,拉接立杆4上部与结构梁1固定连接,拉接立杆4上部与结构梁1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板13;拉接立杆4与连接板13焊接固定;连接板13通过至少四个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梁1上。加强杆3沿承接底框2纵向、设置在相邻两根拉接立杆4之间。承接底框2距结构梁1之间的距离与水平管道10直径相适应。其中,承接底框2可以由槽钢或者工字钢焊接而成,并且槽钢或者工字钢上还设置有防挠曲钢板12。进一步,加强杆3和拉接立杆4可以均采用槽钢。如图3所示,所述管箍组件有四组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承接底框2的一组长边上、加强杆3与拉接立杆4之间;管箍组件包括抱箍、立板6、底板7和钢板材质的垫板8,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10上;抱箍包括上弧板5、下弧板9和设置在上弧板5与下弧板9之间的连接螺栓。底板7设置在承接底框2上,底板7与承接底框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底板7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9中部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立板6底部设置在底板7上端面,立板6顶部与下弧板9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底板7上端面与下弧板9中部外侧面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垫板8和橡胶缓冲层11;垫板8下端面贴合设置在底板7上,垫板8上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11。垫板8的宽度与下弧板9的宽度相等;垫板8的面积与橡胶缓冲层11的面积相等。上述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的制作方法:步骤一,根据水平管道10的具体规格选用槽钢、拉接立杆4、加强杆3及膨胀螺栓的规格。步骤二,组装管箍组件;步骤三,承接底框2可以采用相同规格的槽钢焊接连接,为增加承接底框2的挠曲性,在承接底框2增加防挠曲钢板12;在承接底框2上设置管箍组件;步骤四,拉接立杆4、加强杆3用膨胀螺栓分别固定在结构梁1的两侧,拉接立杆4、加强杆3的上部与结构梁1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与拉接立杆4焊接固定;使得结构梁1、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构成一体。拉接立杆4、加强杆3的上部可以斜切45°。在管道安装前,根据施工蓝图及现场情况确定支架安装位置,计算槽钢规格及支架长度并进行下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梁(1)、水平管道(10)、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支架本体包括矩形承接底框(2)、加强杆(3)和拉接立杆(4),所述拉接立杆(4)有四根并且分别设置在承接底框(2)上端面四个角部,拉接立杆(4)底部与承接底框(2)固定连接,拉接立杆(4)上部与结构梁(1)固定连接;加强杆(3)沿承接底框(2)纵向、设置在相邻两根拉接立杆(4)之间;所述管箍组件有四组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承接底框(2)的一组长边上、加强杆(3)与拉接立杆(4)之间;管箍组件包括抱箍、立板(6)、底板(7)和垫板(8),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10)上;抱箍包括上弧板(5)、下弧板(9)和设置在上弧板(5)与下弧板(9)之间的连接螺栓;底板(7)设置在承接底框(2)上,底板(7)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9)中部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立板(6)底部设置在底板(7)上端面,立板(6)顶部与下弧板(9)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梁(1)、水平管道(10)、支架本体和管箍组件,支架本体包括矩形承接底框(2)、加强杆(3)和拉接立杆(4),所述拉接立杆(4)有四根并且分别设置在承接底框(2)上端面四个角部,拉接立杆(4)底部与承接底框(2)固定连接,拉接立杆(4)上部与结构梁(1)固定连接;加强杆(3)沿承接底框(2)纵向、设置在相邻两根拉接立杆(4)之间;所述管箍组件有四组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承接底框(2)的一组长边上、加强杆(3)与拉接立杆(4)之间;管箍组件包括抱箍、立板(6)、底板(7)和垫板(8),抱箍套设在水平管道(10)上;抱箍包括上弧板(5)、下弧板(9)和设置在上弧板(5)与下弧板(9)之间的连接螺栓;底板(7)设置在承接底框(2)上,底板(7)上端面与抱箍的下弧板(9)中部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立板(6)底部设置在底板(7)上端面,立板(6)顶部与下弧板(9)上部外侧面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抱结构梁组合固定支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底板(7)上端面与下弧板(9)中部外侧面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垫板(8)和橡胶缓冲层(11);垫板(8)下端面贴合设置在底板(7)上,垫板(8)上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礼刘宴伟张晓明彭琳孙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