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和冲击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和冲击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评估汽车碰撞时的乘客安全而进行碰撞试验。碰撞试验有使实际车辆以规定速度碰撞障碍物的实际车辆碰撞试验(破坏试验)、对于安装有测试体的滑车(sled,台车)施加与实际车辆碰撞时相同程度的冲击(加速脉冲)的碰撞模拟试验(滑车试验装置)。在日本特开第2012-269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进行碰撞模拟试验的装置。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以在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承的滑车的前端接触发射装置的活塞的前端的状态,利用发射装置的储能器所积蓄的油压击出活塞,非破坏性地重现对安装于滑车的测试体作用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通过活塞的击出冲程的设定,能够将冲击程度调节为与实际车辆碰撞相同的程度,但不能控制加速度的波形。因此,不能进行精度高的试验。此外,因为被活塞击出的滑车由于惯性而长距离行进,所以装置全长非常长,需要大的设置空间。本专利技术有鉴于上述情况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小型且高精度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包括:能够安装测试体的工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安装测试体的工作台;和在驱动方向上驱动所述工作台的齿形带,所述齿形带具有碳芯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8 JP 2017-036059;2017.08.21 JP 2017-158411.一种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安装测试体的工作台;和在驱动方向上驱动所述工作台的齿形带,所述齿形带具有碳芯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绕有所述齿形带的一对齿形滑轮;和将所述齿形带以可解除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带夹具,所述齿形带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处固定位置固定于所述工作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带在至少一处的所述固定位置,以能够调节该齿形带的有效长度的方式被固定。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所述齿形带,所述工作台能够被所述多个齿形带驱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齿形带的有效长度相同。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齿形滑轮的至少一者为驱动滑轮,所述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具有驱动所述驱动滑轮的驱动组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具有电动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为伺服电机。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的转动惯量为0.02kg/m2以下。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的转动惯量为0.01kg/m2以下。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减速的减速机。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被所述电动机驱动的轴;和以所述轴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轴的轴承,所述驱动滑轮安装于所述轴。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具有一对所述电动机,所述轴的两端分别连结于所述一对电动机。14.如权利要求6~1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彼此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所述齿形带,所述工作台能够由所述多个齿形带驱动。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齿形带的有效长度相同。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驱动所述多个所述齿形带的多个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多个驱动组件中的两个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滑轮的轴向上排列配置。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驱动所述多个齿形带的多个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多个驱动组件中的两个驱动组件夹着所述多个齿形带地在所述驱动方向上排列配置。18.如直接或间接引用权利要求12的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分别驱动所述多个齿形带中的至少两个齿形带的、至少两个所述齿形滑轮,所述至少两个齿形滑轮安装于所述轴。19.如权利要求6~18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齿形滑轮均为驱动滑轮。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所述一对齿形滑轮中的一者的第一驱动组件;和驱动所述一对齿形滑轮中的另一者的第二驱动组件。21.如权利要求6~20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以上的所述驱动组件中共具有多个所述电动机,所述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具有同步控制所述多个电动机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使用光纤通信来高速控制各电动机。22.如权利要求6~21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器,其用于在所述驱动方向上推出所述工作台;线性导轨,其以在所述驱动方向上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推动器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推动器;和冲击产生部,其通过与所述工作台的碰撞而产生施加于所述测试体的冲击,所述齿形带能够分别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推动器,且能够以可解除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推动器的任一者,在所述齿形带被固定于所述工作台时,所述驱动组件产生施加于所述测试体的冲击,该冲击被所述齿形带传递至所述工作台,在所述齿形带被固定于所述推动器时,被所述推动器推出的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冲击产生部碰撞,从而产生施加于所述测试体的冲击。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产生部具有:固定部;冲击部,其配置在所述工作台能够碰撞的位置;和缓冲部,其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冲击部之间能够缓和冲击。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具有:安装于所述冲击部的可动框架;一对臂,其以在所述驱动方向上将所述可动框架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且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和被夹在所述可动框架与各臂之间的弹簧。25.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具有向所述冲击产生部突出的第一碰撞柱,所述冲击产生部的冲击部具有向所述第一碰撞柱突出的第二碰撞柱,所述第一碰撞柱和所述第二碰撞柱的至少一者是具有阻尼器和弹簧的至少一者的缓冲装置。26.如权利要求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导轨具有:在所述驱动方向上延伸的轨;和经由滚动体在所述轨上行进的滑架,所述滑架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一滑架;和安装于所述推动器的第二滑架。27.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以所述工作台在所述驱动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工作台的线性导轨,所述线性导轨具有:在所述驱动方向上延伸的轨;和经由滚动体在所述轨上行进的滑架,所述滑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由陶瓷材料所形成。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材料包括氮化硅、碳化硅和氧化锆的任一者。30.如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带具有由弹性体形成的主体部,所述弹性体包括硬质聚氨酯和氢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任一者。31.一种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载置测试体的行进部;和用于传递驱动所述行进部的动力的卷绕传动机构,所述卷绕传动机构具有第一卷绕媒介物,所述第一卷绕媒介物是具有碳芯线的第一齿形带。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带具有由弹性体形成的主体部,所述弹性体包括硬质聚氨酯和氢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任一者。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所述行进部可行进的方式支承所述行进部的轨道部,所述卷绕传动机构具有卷绕有所述第一卷绕媒介物的第一驱动滑轮。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以在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间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地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其中,所述水平位置是所述行进部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行进的位置,所述垂直位置是所述行进部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行进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滑轮的旋转轴与所述转动轴一致。35.一种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载置测试体的行进部;以所述行进部可行进的方式支承所述行进部的轨道部;和用于传递驱动所述行进部的动力的卷绕传动机构,所述卷绕传动机构具有:第一驱动滑轮;和卷绕于所述第一驱动滑轮的第一卷绕媒介物,所述轨道部以在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间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地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其中,所述水平位置是所述行进部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行进的位置,所述垂直位置是所述行进部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行进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滑轮的旋转轴与所述转动轴一致。36.如权利要求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繁,宫下博至,村内一宏,羽石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