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576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化且亮度不均少的具备导光板和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发光模块具备:透光性的导光板(1),其具有构成向外部辐射光的发光面的第一主面(1c)和与第一主面(1c)相反侧的第二主面(1d),并在第二主面(1d)设有凹部(1b);调光部(10),其配置于导光板(1)的凹部(1b);发光元件(11),其与调光部(10)接合;调光部(10)是将波长转换部(12)与光扩散部(13)接合而成的层,光扩散部(13)配置于凹部(1b)的底面,波长转换部(12)与发光元件(11)接合。

Light emitt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模块。
技术介绍
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被广泛用作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还有显示器件等各种光源。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源装置具备装配于装配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将多个发光元件分别密封的半球状的透镜部件和在其上方配置的入射有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扩散部件。进一步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光装置中,将密封树脂层和荧光体层一体化而成的双层片材固定于发光元件的上表面,且将其侧面由反射树脂覆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23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15703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那样的光源装置中,必须使装配基板与扩散板的间距大于透镜部件的厚度,存在无法实现充分薄型化的可能性。另外,专利文献2的发光装置中,无法将来自多个发光元件的光均匀地分散并照射,不能用于要求亮度不均少的发光特性的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薄型化、并能够实现均匀且亮度不均少的发光特性的发光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具备:透光性的导光板,其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在第二主面设有凹部,其中,第一主面为向外部辐射光的发光面,第二主面为与第一主面相反侧的面;调光部,其配置于导光板的凹部;发光元件,其与调光部接合;调光部是将波长转换部与光扩散部接合而成的层,光扩散部配置于凹部的底面,波长转换部与发光元件接合。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中,由于在导光板的凹部设置光扩散部、且经由波长转换部将发光元件固定于该光扩散部,因而具有如下特征:将整体薄型化,同时减小从导光板向外部辐射的光的亮度不均而实现均匀的发光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是使导光板处于下方而上下颠倒的图;图4是实施方式2的发光模块的底面示意图;图5是表示将四边形的插入部相对于四边形的凹部以倾斜姿势配置的状态的底面示意图;图6是表示将四边形的插入部相对于四边形的凹部以平行姿势配置的状态的底面示意图;图7是表示由于接合剂充填量的误差导致接合壁的表面水平高度(surfacelevel)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由于接合剂充填量的误差导致接合壁的表面水平高度高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A至图9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单元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0A至图10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单元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1A至图11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2A至图12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3是实施方式3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是使导光板处于下方而上下颠倒的图;图14A至图14C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发光单元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5A至图15D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发光单元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6A至图16D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7A至图17C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18是实施方式4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是使导光板处于下方而上下颠倒的图;图19A至图19C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20A至图20C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21A及图21B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22是实施方式5的发光模块的放大剖面示意图,是使导光板处于下方而上下颠倒的图;图23是实施方式6的发光模块的放大剖面示意图,是使导光板处于下方而上下颠倒的图;图24是表示将电路基板与图3所示的发光模块连接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液晶显示装置;100、100'、100A、100B、100C、100D、100E:发光模块;110a:透镜片;110b:透镜片;110c:扩散片;120:液晶面板;1、1':导光板;1a:光学功能部;1b:凹部;1c:第一主面;1d:第二主面;1e:V槽;1f:倾斜面;3、3A、3B:发光元件单元;5:发光位;10:调光部;11:发光元件;11b:电极;11c:光辐射面;11d:电极形成面;12:波长转换部;12a:凹陷部;12b:突起;13:光扩散部;13a:突起;13b:凹陷部;14:接合剂;15:密封树脂部;15A:第一密封树脂部;15B:第二密封树脂部;16A、16B:透光性接合部件;17:插入部;18:环状间隙;19:接合壁;22:金属膜;23:电极端子;24:导电膜;30:基片;31:第一片材;32:第二片材;33: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方向及位置的术语(例如,“上”、“下”、及包含这些术语的其他术语),但是这些术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参照附图对专利技术进行理解,这些术语的意思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另外,多个附图中表示的同一附图标记的部分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或部件。进一步地,下示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发光模块,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内容。另外,以下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记载,即表示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限定,其仅具有例示的目的。另外,一实施方式、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另外,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及位置关系等为了使说明明确而存在夸张表示的情形。(液晶显示装置1000)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各结构的结构图。图1中表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从上侧起依次具备:液晶面板120;两个透镜片110a、110b;扩散片110c;发光模块100。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是在液晶面板120的下方层积发光模块100的所谓的直下式(directtype)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000将从发光模块100照射的光照射于液晶面板120。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结构部件以外,也可以还具备偏光膜、彩色滤光片等部件。(发光模块100)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结构示于图2和图3。图2是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是将导光板配置在下方而上下颠倒的图。这些图中表示的发光模块100在一个导光板1设置多个凹部1b,与各个凹部1b对应地配置发光元件11。但是,发光模块也可以是,如图4的底面示意图所示,在导光板1'设置一个凹部1b,在凹部1b配置发光元件11形成发光位5,排列多个发光位5形成发光模块100'。图3的发光模块100具备:导光板1;光扩散部13,其配设于导光板1的凹部1b;波长转换部12,其层积于光扩散部13;发光元件11,其与波长转换部12的表面接合。图3的发光模块100A中,将层积波长转换部12和光扩散部13而成的调光部10和发光元件1以作为一体构造的发光元件单元3A的状态固定于导光板1。进一步地,图3所示的发光模块100A的发光元件单元3A具备埋设有发光元件11的第一密封树脂部15A,将第一密封树脂部15A的外周面设为与层积波长转换部12和光扩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透光性的导光板,其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在所述第二主面设有凹部,其中,所述第一主面为向外部辐射光的发光面,所述第二主面为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侧的面;调光部,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凹部;发光元件,其与所述调光部接合;所述调光部是将波长转换部与光扩散部接合而成的层,所述光扩散部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底面,所述波长转换部与所述发光元件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6 JP 2018-059065;2019.03.25 JP 2019-05606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透光性的导光板,其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在所述第二主面设有凹部,其中,所述第一主面为向外部辐射光的发光面,所述第二主面为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侧的面;调光部,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凹部;发光元件,其与所述调光部接合;所述调光部是将波长转换部与光扩散部接合而成的层,所述光扩散部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底面,所述波长转换部与所述发光元件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部配置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层在所述波长转换部一侧的表面具有突起。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田卫森胁敏昭阿地勇作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