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364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设置于上基板面向下基板一侧的黑矩阵层,以及位于上基板与黑矩阵层之间的屏蔽电极,屏蔽电极至少设置于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现有技术中触摸屏设置于上基板背离黑矩阵层的一侧,基于此,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设置于上基板与黑矩阵层之间的屏蔽电极即可将具有黑矩阵层的液晶屏中加载的显示信号屏蔽,从而避免了显示信号对触摸屏中加载的触控信号的干扰,提高了触控准确性。同时将屏蔽电极至少设置于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避免了屏蔽电极对液晶屏中像素开口率的影响。

A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例如苹果、三星、LG等高科技公司推出的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公司推出的电子产品主要是电容式触摸屏。尤其是苹果公司推出的电容式触摸屏具有优异的触控功能,使得人们对其趋之若鹜。目前市场上很多的触摸屏都是紧跟苹果的步伐,推出各式各样的触摸屏。在触摸屏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触控方案有外挂式和内嵌式两种。其中,内嵌式触摸屏包括On-cell和In-cell两种触控结构。具体地,On-cell触摸屏是将触摸屏嵌入液晶屏(LCD)的彩膜基板(CF)与偏光片(POL)之间。此种结构导致On-cell触摸屏的触控信号易受到液晶屏的显示信号的干扰,影响触控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信号对触控信号的干扰,提高触控准确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而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黑矩阵层,以及位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黑矩阵层之间的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屏蔽电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所述屏蔽电极具有位于所述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的网格状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屏蔽电极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屏蔽电极整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黑矩阵层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公共电极;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加载相同的电信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两层交叠设置的网格状触控电极。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各所述网格状触控电极的网点均位于所述黑矩阵层的网点所在区域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两层所述网格状触控电极在交叠方向上相互错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网格状触控电极的网格形状为菱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黑矩阵层背离所述上基板一侧的色阻层。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设置于上基板面向下基板一侧的黑矩阵层,以及位于上基板与黑矩阵层之间的屏蔽电极,屏蔽电极至少设置于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现有技术中触摸屏设置于上基板背离黑矩阵层的一侧,基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设置于上基板与黑矩阵层之间的屏蔽电极即可将具有黑矩阵层的液晶屏中加载的显示信号屏蔽,从而避免了显示信号对触摸屏中加载的触控信号的干扰,提高了触控准确性。同时将屏蔽电极至少设置于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避免了屏蔽电极对液晶屏中像素开口率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屏蔽电极与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中各膜层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其在触控显示面板中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对而置的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设置于上基板101面向下基板102一侧的黑矩阵层103,以及位于上基板101与黑矩阵层103之间的屏蔽电极104,屏蔽电极104至少设置于黑矩阵层103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现有技术中触摸屏设置于上基板101背离黑矩阵层103的一侧,基于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利用设置于上基板101与黑矩阵层103之间的屏蔽电极104即可将具有黑矩阵层103的液晶屏中加载的显示信号屏蔽,从而避免了显示信号对触摸屏中加载的触控信号的干扰,提高了触控准确性。同时将屏蔽电极104至少设置于黑矩阵层103的图形所在区域内,避免了屏蔽电极104对液晶屏中像素开口率的影响。并且,液晶屏中背光源发出的光因被黑矩阵层103遮挡,而不会与屏蔽电极104产生干涉,故不会产生光学摩尔纹,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光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常见的触控显示面板都搭载有主动触控笔,当主动触控笔在触控显示面板上滑动时,由主动触控笔发射信号,触控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接收信号,并将坐标点位的信号变化传输给IC,IC计算出主动触控笔的触控位置,从而实现主动触控笔的划线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搭载主动控制笔,可有效屏蔽液晶屏中显示信号对主动触控笔的发射信号(即触控信号)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主动触控笔的划线灵敏度。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屏蔽电极104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料,为了不影响像素开口率,屏蔽电极104可以具有位于黑矩阵层103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的网格状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屏蔽电极104的图形只要位于黑矩阵层103的图形所在区域内即可,并不局限于网格状结构。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常用氧化铟锡材料制作电极的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铝、铜、银等)制作屏蔽电极104,极大地降低了原料成本。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屏蔽电极104的材质还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此时因透明导电材料不会影响像素开口率,因此屏蔽电极104可以整层设置于上基板101面向黑矩阵层103的一侧,如图2所示。当然,透明导电材料制作的屏蔽电极104的图形也可以为位于黑矩阵层103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的网格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般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上基板101与下基板102之间的公共电极105;为了避免屏蔽电极104与公共电极105或像素电极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影响显示效果,可将屏蔽电极104与公共电极105加载相同的电信号。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为提高触控灵敏度,触控电极层106可以包括:两层交叠设置的网格状触控电极。并且,如图3所示,在提高触控灵敏度的同时,为了保证显示品质,各网格状触控电极的网点可均位于黑矩阵层103的网点所在区域内,两层网格状触控电极在交叠方向(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相互错开,网格状触控电极的网格形状为菱形。并且,由图3可以看出,位于黑矩阵层103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的网格状结构的屏蔽电极104与网格状触控电极的交叠面积极小,从而在电学上有效避免了二者之间产生寄生电容,防止增加网格状触控电极的阻容负载(RCloading)。一般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106包括的两层交叠设置的网格状触控电极之间是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而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黑矩阵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黑矩阵层之间的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而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黑矩阵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黑矩阵层之间的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所述屏蔽电极具有位于所述黑矩阵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内的网格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屏蔽电极整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黑矩阵层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公共电极;所述屏蔽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冬何敏王静钟腾飞张新秀庞斌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