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232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包括定位框架和测量部件,所述定位框架具有水平定位面和竖向定位面,所述测量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框架,且位于所述竖向定位面的相对侧,所述测量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竖向定位面。该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地测量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尺寸,且测量精度高,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车体的生产效率。

Detection device used to detect the outer width of rail vehic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国内高速列车的时速已达到380公里以上速度级,对轨道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流体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体外轮廓尺寸作为影响上述性能的重要指标,其检测要求越来越高。车体多由铝合金板材焊接而成,焊接完成后,需要对其外宽尺寸进行检测,目前普遍采取的检测方式是利用吊线坠法进行测量,但是吊线坠测量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比如空气流动等,导致耗时长,同时,吊线坠测量只能定性检测车体外宽公差,无法检测车体外宽超出或凹陷的具体量;另外,吊线坠测量需要每天进行基准调整,作业周期较长,工作效率低。鉴于上述原因,吊线坠测量无法满足铝合金车体大批量生产的检测需求,如何设计一种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地测量轨道车辆车体的外宽尺寸,且测量精度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地测量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尺寸,且测量精度高,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车体的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包括定位框架和测量部件,所述定位框架具有水平定位面和竖向定位面,所述测量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框架,且位于所述竖向定位面的相对侧,所述测量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竖向定位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的外宽,该检测装置包括定位框架,该定位框架具有水平定位面和与水平定位面垂直的竖向定位面,在竖向定位面的相对侧设有测量部件,该测量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竖向定位面;实际应用中,测量部件与竖向定位面之间的初始水平距离可预先设定,轨道车辆车体焊接形成后,可放置于定位框架内,车体的底面与水平定位面接触,一个侧面与竖向定位面接触,移动测量部件,使其与车体的另一个侧面相抵,因为测量部件与竖向定位面之间的初始水平距离确定,结合测量部件的水平移动量即可获知车体的外宽尺寸,从而判断车体的外宽尺寸是否满足设计需求。该检测装置检测方便,无需频繁对基准进行调整,且能够通过对测量部件与竖向定位面之间的初始水平距离调整和测量部件的移动量确定车体外宽与标准设定值之间的差距,以便于调整。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定位框架包括基座和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两端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形成所述水平定位面;两个所述立柱中,第一立柱的内侧面形成所述竖向定位面,第二立柱上安装有所述测量部件;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大于轨道车辆车体的外宽。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基座和所述立柱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定位框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立柱的外侧,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固接。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加强筋、所述立柱和所述基座形成三角形结构。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可拆卸固接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所述测量部件设于所述安装块,且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块伸缩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竖向定位面。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测量部件具体为带刻度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螺杆具有基准刻度,并配置成:所述安装块固接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状态下,所述安装块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立柱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螺杆的基准刻度位于所述安装块的内侧面,且所述螺杆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所述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标准值。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安装块与所述第二立柱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1,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加强筋14,水平定位面1a,竖向定位面1b;安装块21,螺杆2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地测量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尺寸,且测量精度高,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车体的生产效率。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的外宽尺寸。如图1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定位框架和测量部件;其中,定位框架具有水平定位面1a和竖向定位面1b,显然,竖向定位面1b与水平定位面1a相垂直;测量部件安装于定位框架,且位于竖向定位面1b的相对侧,测量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竖向定位面1b。实际应用时,测量部件与竖向定位面1b之间的初始水平距离可预先设定好,该初始水平距离显然大于轨道车辆车体的外宽尺寸,以便检测时,轨道车辆车体能够放置在测量部件与竖向定位面1b之间。轨道车辆的车体在焊接成型后,需要检测其外宽尺寸,检测时,将焊接成型的车体放置于定位框架内,具体地,车体的底面与水平定位面1a接触,一个侧面与竖向定位面1b接触,以确定车体与定位框架相对位置,之后移动测量部件,使其与车体的另一个侧面相抵,因为测量部件与竖向定位面1b之间的初始水平距离确定,结合测量部件的水平移动量即可获知车体的外宽尺寸,从而判断车体的外宽尺寸是否满足设计需求。由上述检测过程可知,该检测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检测车体外宽尺寸,无需频繁进行基准校正,且能够通过对测量部件与竖向定位面之间的初始水平距离调整和测量部件的移动量确定车体外宽与标准设定值之间的差距,以方便后续车体进行调整。具体的方案中,定位框架包括基座11和两个立柱,为便于描述,下文将两个立柱称之为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均固定连接于基座11的两端部,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的位置相对应,且两者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显然,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之间的预设距离大于轨道车辆车体的外宽尺寸。在一种具体应用实例中,基座11的整体长度为3927mm,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的高度为634mm,两个立柱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287mm,能够满足高速列车的空间测量需求。基座11的上表面形成前述水平定位面1a,第一立柱12的内侧面形成前述竖向定位面1b。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第一立柱12的内侧面指的靠近基座11中心的侧面,本文中将靠近基座11中心的一侧称之为内,远离基座11中心的一侧称之为外,第一立柱12的内侧面也即第一立柱12朝向第二立柱13的侧面。前述测量部件安装于第二立柱13上,可以理解,测量部件与第二立柱13活动连接,以便测量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第一立柱12或远离第一立柱12。具体的,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基座11固定连接,简单可靠。实际应用中,基座11的水平定位面1a的大小及第一立柱12的竖向定位面1b的大小可根据应用需求来设定,以确保车体与对应定位面的定位可靠性。具体的方案中,定位框架还包括加强筋14,加强筋14位于立柱的外侧,加强筋14的一端与立柱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1固定连接。该实施例中,在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的外侧均设有加强筋14,以使整个定位框架的结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框架和测量部件,所述定位框架具有水平定位面和竖向定位面,所述测量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框架,且位于所述竖向定位面的相对侧,所述测量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竖向定位面。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检测轨道车辆车体外宽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框架和测量部件,所述定位框架具有水平定位面和竖向定位面,所述测量部件安装于所述定位框架,且位于所述竖向定位面的相对侧,所述测量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竖向定位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包括基座和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两端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形成所述水平定位面;两个所述立柱中,第一立柱的内侧面形成所述竖向定位面,第二立柱上安装有所述测量部件;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大于轨道车辆车体的外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立柱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立柱的外侧,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红杨萌孟立春张占岭张铁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